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16章
作者:吓我一跳      更新:2025-03-24 09:42      字数:1850
  电话挂断后,她才接上陈一天的话题:“你说什么?七岁那年怎么了?”
  在陈一天眼里,于乔刚刚接电话的语态、神色,和卢姗和李健林讲电话的画面重合。
  不是外貌相似,是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情绪,简直一般无二致。
  他决定把话说透:“我七岁那年,国庆节放假住在奶奶家,把裤子磨破那次,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于香凝神想了半天,还是没领会陈一天的意思。
  “你干吗把裤子磨破?我在哪找到你的?”
  于香让陈一天有点不耐烦。
  “就那次,我把外裤和里面穿的毛裤都磨破了,不敢回家,躲在变压器台底下,你穿件红衣服,隔着一块苞米地朝我走过来……”
  “噢!噢!那年啊!那时候我还没去缝胸罩呢吧?!”
  好像是吧,两人的记忆线索完全不一样。
  “干吗问这个啊?”于香用哄孩子的表情看着陈一天。
  于香20岁就生了于乔,东北人常说“生孩子早抗老”,她看上去确实比同龄女人更有活力一些。
  然而再怎么抗老,近几年的奔波苦楚也在缓缓渗入骨血,她脸上没有明显的皱纹,可就是有了一丝老态。
  面部肌肉变得松软,对地心引力更加敏感。她凑近了一些,陈一天终于意识到,这张脸和她7岁看到的人,完全不一样了。
  “你瞅啥呢?”于香抹了一把自己下巴。
  第71章 红罗帐共话缠绵-71
  七岁那年,陈一天和爸妈住在沈阳。
  他爸妈做生意, 没精力管他, 他上了小学一年级, 从这一年起, 每到放假就被送回奶奶家。
  不久前的暑假,他刚回奶奶家, 因为不听他爸的话, 跟几个乡下孩子偷摸跑去大河洗澡, 被他爸逮个正着,在奶奶家关了整个暑假的禁闭。
  关到后来,眼瞅开学了, 奶奶都看不下去了,他爸来接他,奶奶还跟他爸商量, 想让小天这两天出去吧, 你后天就带他走,这个暑假他一直也没被放出去过。
  他爸冲儿子一瞪眼睛:“不行!”
  于是乎, 这个国庆节, 他再闯下祸来, 顿时觉得天要塌了。
  其实也算不上大祸。
  附近有几个小孩, 跟陈一天半熟不熟的。小孩子恋伴儿, 陈一天一回来就找他们玩。
  其中有一个男孩,比陈一天大一些,面黄肌瘦, 终年咳嗽,还喜欢用袖子抹大鼻涕。
  天长日久,鼻涕把两颊糊出两个蝴蝶翅膀,孩子们都有外号,他的外号就叫“蝴蝶膀”。
  他离奶奶家最近,一般负责叫陈一天出来玩的就是他。
  上次奶奶带他和于乔回老家,他还在街上碰见蝴蝶膀先生,他的大鼻涕早没了,怀里还抱着个女儿。
  国庆节的某一天,他来叫陈一天出去玩。
  国庆节前后,正是东北玉米收获季,辽宁的山区农田种满了玉米,地里满是割倒的玉米杆。
  农业机械化是几十年以后的事。
  当时的东北,还是手工农业的天下。
  春天用牛拉犁翻地,夏季人工铲草,秋天收割,先手镰刀把玉米株割倒,摆成一铺一铺,人坐在玉米铺上,手工把一穗一穗玉米剥开,取出玉米棒子。
  再用两轮车把玉米拉回家,上仓通风阴干,收成换钱或当作粮食。
  剩下的玉米秆另有妙用。
  家里养牛马的,玉米秆是大牲口整个冬天的粮食。
  吃不完的当作柴火,冬季取暖做饭暖灶用。
  陈一天跟在一帮孩子后面,在收割完的玉米地里疯跑。
  他和“蝴蝶膀”年纪较小,走在最后。
  玉米秆被镰刀割倒,地面上留有10厘米左右的根茎,东北叫“苞米茬(zhǎ)子”,坚硬锋利,向天的小尖刀一般,城里小孩陈一天走得很小心。
  远处有放养的几头牛,被吵闹的孩子们惊到,踏出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这块玉米地在山脚,玉米早已收割完,玉米秆被绑成一人粗的一捆一捆,几十捆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平地而起的小山。
  山色妩媚,深褐浅黄。
  田地的边缘有一处废弃的排水设施,早些年土地公有,生产队所建,已看不出原貌,只有一侧水泥斜坡是完好的。
  水泥斜坡呈45度角,嵌进山坡,顶部被荒草包围,底端就是田地。
  大孩子们先发现这个游戏设施。
  陈一天跟他们排成一排,爬上山坡,再轮流从水泥坡上滑下来。
  秋风微凉,孩子们乐此不疲,个个玩得满头大汗。
  率先发起这个滑梯游戏的孩子,也是率先放弃这个游戏的。
  他发现了更好玩的地方。
  地头有一个矮房子,平屋顶,也是水泥铸的。
  大约两米高,是个变压器台。
  有一个木制小门,仅够一人出入,油漆剥落,被一把造型奇特的锁牢牢锁住。
  隐约可见红色油漆画的闪电标志,还有一行字:“有电危险”。
  几个孩子围着变压器台转了两圈,试图打开那个小木门,未果。
  大孩子发起倡议:“谁敢爬上去?”
  那个2米高台,大人爬上去都费劲,架不住孩子们奇思妙想。
  有人搬来石头垫脚,有人趴下某当垫脚石,一来二去,几个大孩子真的都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