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作者:
秃尾巴的狐呆呆 更新:2024-12-28 19:47 字数:1867
白竹坐在板车上,风吹得刘海飘起,他迎着夕阳,笑得灿烂无比。
蛋黄凑热闹,汪汪”叫着,跟在板车后面跑。
张鸣曦跑着,白竹笑着,蛋黄叫着,一时院子里闹腾得热闹无比。
宴宴见了眼热,嚷嚷着也要坐。
白竹怕两个人太重,会累着张鸣曦。
他跳下来,让张鸣曦拉着宴宴玩。
自己跑进卧房拿了麻线出来,搓了两根二十股麻线的绳子,准备给板车上安上套绳。
这样拉重东西时,把套绳套在肩上,双手扶着车把,拉起来就省力了。
白竹见绳子虽然粗,但受力面太小,怕勒着张鸣曦的肩膀,干脆拿竹针织了一条四指宽的麻线带子,两头栓上绳子,套在板车的把手上,就不会勒肩膀了。
他面带微笑,不声不响地忙碌着,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正在疯笑的兄弟俩,目光澄澈,面色柔和。
胡秋月见白竹搓了绳子,又织带子,知道白竹心疼张鸣曦,生怕累着他,事事处处替他着想,不由得高兴得抿嘴笑。
大儿这个夫郎娶对了!从此以后,自己可以放心地把大儿交给他夫郎了,不用操心了。
转眼就开始收秋,秋收的忙累真是一言难尽。
张鸣曦和胡秋月天天从早到晚在田里忙,每天出几身臭汗,滚一身泥,还是忙不过来,只得请工。
李立维来帮了他们两天,李大贵在深山发现了狐狸的踪迹,想要猎狐,让李立维跟着去学习猎狐。
李立维要去帮他爹,就没有时间来帮张鸣曦了,只得另外请工。
村里有叫张石头,张木头的两兄弟,十七八岁,老实木讷,父母双亡,住着两间破茅草屋,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之前胡秋月同情他们可怜,没少接济。
就算后来家里穷了,见他们实在没吃的,总是一瓢高粱,一袋包谷的给他们些吃的。
这次忙不过来,一家人商量一下,干脆请他兄弟俩来家里帮工,二十文一天,包三顿饭。
那兄弟俩家里只有两亩薄田,根本吃不饱,这时有人喊做工,不但供饭,每天还有二十文钱,高兴得不得了,干活十分卖力,极大地解决了张鸣曦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有石头两兄弟帮工,张鸣曦轻松多了,活计也干得快多了。
胡秋月也没闲着,谷子收回来后,带着两小只打谷子,晾晒。
今年收成好,六亩田收了近两千斤的谷子,装满了三个大柜和好几箩筐,稻草都堆了好大一垛。
虽然忙累,但一家人看见黄灿灿的谷子,发自内心的高兴。
只要有吃的,不饿肚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快,又到了集日,该去卖卤肉了。
胡秋月提前一天带着白竹去镇上买了猪头猪脚,猪下水,用板车拉着,倒是比肩挑省力多了。
用板车拉肉,就不需要去那么多人了,宴宴留在家里做饭。
第二天天还没亮,胡秋月就起来了。
第 150章 买棉花
胡秋月做了满满三格蒸笼的馒头,用腊肉煮了一大锅红豆汤,腊肉切片,豆汤里煮些白菜,一家人吃了,腊肉和豆汤都有剩的。
张鸣曦在家收割庄稼,她只得带着两小只去卖卤肉。
胡秋月洗了碗,喂了猪鸡,到底不放心,又熬了一锅米汤,在蒸笼里放上剩下的馒头和菜,架在锅上热着。
她叮嘱张鸣曦,如果他们中午赶不回来做午饭,让他们喝米汤,吃蒸笼里的剩馒头,剩菜。
张鸣曦自然同意,他知道这个时候人手有多紧。
割了谷,又得种冬小麦。他借了村长家的牛,花了三天时间才把田犁完。
他带着张石头,张木头种冬小麦,忙了二十来天才彻底忙完。
谷子收回来了,冬小麦种下去了,收秋忙完了,张鸣曦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张家兄弟在他家帮了十五天,兴高采烈地拿着六百文钱回去了,一再要求张鸣曦,以后有活计一定要喊他们来干。
这段时间,幸亏胡秋月带着两小只赶集,集集不落,挣了二两多银子,连人工带吃喝,花了不少,总算是把秋收应付过去了。
张鸣曦天天忙着干活,每天累得贼死,半个多月没有和白竹亲热了。
有时候心痒痒的,想抱着白竹亲热一下。
可白竹每天洗衣做饭,打谷子,送咸菜,卖卤肉,也没有片刻空闲,往往头沾着枕头就睡着了。
张鸣曦不忍心闹他,只得抱着狠狠亲几口放他睡觉。
秋收忙完,就到了九月底了,秋风一吹,天气就一天天的凉下来了。
这天晚上,张鸣曦搂着白竹正自好睡,一阵风过,径自下起了雨。
白竹怕冷,一个劲的往张鸣曦怀里缩。
张鸣曦这才想起来,入秋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马上就到冬天了,白竹还没有棉衣呢。
今天得带白竹去买棉花布匹,做过冬的衣物。
老天也听懂了他的心思,早上起来,风停雨住,天又放晴了。
吃过早饭,张鸣曦拉着板车,带着白竹去镇上买棉花布匹,准备给一家人做棉被棉衣。
去的时候是空车,张鸣曦非要白竹坐在板车上,他拉着跑。
白竹不想扫他的兴,等出了村子,乖乖的坐在板车上,由着张鸣曦脚底生风,一溜烟地跑到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