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节
作者:
月海妖后 更新:2024-12-23 17:04 字数:4028
根据剧情,需要有一队埋伏鬼子的战斗小队, 从深夜埋伏到清晨,当朝阳初升的时候, 阳光扫过战士们坚毅的脸,战士们动手,把鬼子的旭日旗给炸没。
拍摄时间是五点开始,到六点多,太阳升起,所有人都要三点多起来,换衣服化妆。
演八路军战士的人可以玩枪,还能听着冲锋号,冲向鬼子。
演鬼子的人可以开坦克!是从北理工借来的t34,真家伙!
哎呀……这可怎么选!
不管怎么选,总之,需要群演凌晨三点多起床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报名者如云,所有能来的人几乎都来了,跟上次开会方阵的报名场面有天壤之别。
高明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我们居然有这么多的群演吗?”
路菲菲笑起来:“你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大学老师,他从来不点名,全勤直接给满。每次上课教室里就十二三四个人。
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就印了二十份卷子,他一进教室,发现教室里的人都坐满了,一共七十四个人。
老师说:什么?我们班居然有这么多人的吗?!”
高明震惊:“你们什么学校啊,这么松?为什么我遇到的老师都是上课点一次,课间休息结束点一次,下课再点一次。”
路菲菲:“跟学校没关系,跟老师有关系。”
等准备来报名的人都来了,选角导演告诉大家:“人太多了,暂时不需要这么多人。上次主动报名当领导讲话方阵的群演优先。”
“耶!!!”上回坐在凉风嗖嗖的空地上吹了一上午的人们欢呼起来。
没报名的人后悔的要命,t34耶!狙击枪耶!
都没啦!
硬要给个合理的解释也简单,上回那么无聊的场景都愿意主动报名的人,说明对演艺事业充满热情,便于管理,不管ng多少遍,都能自我调节心态。
要是重拍了几遍就嫌烦,甩走不干,那就不好了。
路菲菲还安排化妆师和道具师“不经意”的传出“后面还有大场面哦!”
“听说借了好多真家伙,部队专门派人过来谈的……”
听得群演们双眼放光。
于凤和莫小意沉默地看着选角现场上演的悲欢。
于凤:“这事我觉得有点眼熟。”
莫小意:“嗯,是眼熟。”
演足xx个无聊的场景,将优先获得拍好玩场景的机会。
配货神技,遥遥领先。
把群演稳住之后,路菲菲建议高明他们:“以后剧本尽量少拍这种庄严肃穆大场面的讲话,一不是拍卫国战争红场阅兵,二不是拍横空出世。这部剧的卖点又不是它,群t演不爱演,观众也不爱看。
再说了,八路军的政工工作也不是天天开大会开出来的,学校里开大会,唱高调,说套话,你们有谁仔细听啊。
实在想写,就去看看史料里的’诉苦会’是怎么开的,实在不行,就看看《蟹工船》,日本人自己写的,能把整天喊着玉碎的日本人给勾投降了,那还是有点技术含量。”
于凤和莫小意还要再调整剧本,于凤叹了口气:“以前,我还说影视行业那些边拍边写的是个草台班子,若我将来主导,我必然不会如此……”
莫小意跟着点头:“世事难料,我也是啊……谁知道我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两个编剧抱头痛哭。
这部剧首播平台是路菲菲的视频网站,目前视频网站上有不少拿不到拍摄许可证,自己拍一两集试试水的。
操作手法跟当初路菲菲做的小说翻译网站的思路一样。
不过费用的支付不像小说那样是想看的人接力,拍剧的成本,想要攒到足够多的人数,那还是挺困难的。
路菲菲的想法是找投放广告的公司支付。
想从甲方口袋里掏钱,就不能什么都不干,等着公司自己上钩。
不是不行,就是太慢了。
所以,为了让甲方能够痛快掏钱,路菲菲已经开始找人尝试大数据分析,分析每部剧的受众画像:年龄、职业、个人喜好。
确保卖老年人保健品的广告不会投到观众平均年龄在十几二十岁的剧里。
现在大数据还没有打通,全靠网站内部的数据资料,不那么精确,不过比没有强。
有十几家小型影视工作室与视频网站建立合作,他们主打一个小成本,快速出片,快速试错,把所有能投的推广渠道都投一遍,开篇能火就继续往下做,火不了就马上切。
路菲菲马上让网站规划团队把优质的和这些付钱的分开。
影视工作室给的宣传费当然是好的,加在一起随便都有几百万呢。
但是如果观众进来看见的都是给钱抬上去的“丑孩子”,这个视频网站也会死了。
给表现平平的作品一个机会,……让他们趁早死心,知道他们不是没机会展示才华,而是根本就没有才华可展示。
也不把优质作品与人民币玩家混在一起。
有些老板真的就是什么都不懂,看到影视行业赚钱,他们就跟着上。
于是,他们也会向路菲菲打听有没有靠谱的导演、编剧……乃至于有没有靠谱的景,于是就有产业链的上下游找过来。
有一家生意巨差的咖啡店老板层层托人,通过某位大老板的介绍,搭上了路菲菲,希望路菲菲能把他们店也运作成“必应庙”山下的那四家店铺的样子。
周边环境:老破小的小区,没有大学,也没有商场,离cbd很远,也不是学区房,适得花钱的年轻人都不住在这里。
老板说优点是没有同行竞争。
路菲菲心想:你猜为什么没有同行来跟你竞争?为什么商圈走两步就是一个饮料店?
老板说优势是交通方便,有地铁和车直达。
问题是,谁会专程坐一趟地铁过来只为喝杯咖啡啊?除非你这咖啡跟什么大牌联名了,在繁荣商圈的分店根本买不到联名品,必须来你这里才能买到。
路菲菲婉转地询问老板当初是出于什么考虑才开了这家咖啡店。
老板非常老实的回答:“那会儿不都流行开花店、咖啡店嘛?我想花这么小资的东西,对保鲜要求太高了,还是咖啡好,能多保存一段时间,而且我自己也喜欢喝咖啡,所以开了个咖啡店。”
也就是几年前,“流浪”“逃离”“艳遇”“柔软时光”等等开始流行的时候,手里有点小钱的都市年轻人们,都觉得自己的未来会一如现在这般光明,手上的钱可以随便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赚点钱。
他们一般都没有特长,在公司里从事着螺丝钉的工作,看不上公司里几千块钱的工资,觉得自己要是当老板一定能赚得更多,同时,也不想再忍受循规蹈规,必须按时上下班的无聊。
或者嫌自己的专业太累、太苦、太脏、太烦,想要彻底离开。
他们的梦想是开一家店:有客来时,一边做事一边与客人聊天,倾听不同人的生活。
无客来时,自己给自己煮一杯咖啡,拿一本喜欢的书,在阳光灿烂的时候读一本欢欢喜喜的,在阴雨连绵的时候读一本爱恨纠缠的。
送花的车每天定时送来几桶鲜花,芬芳的玫瑰,明亮的向日葵……将它们搭配在一起,让它们被人买走,男孩子抱着花走向少女,少女娇羞地抱着花,或是有品味的女士在她漂亮的书桌上摆着那么一束,装点一天的心情……
然后,小资三大坑:书店、花店、咖啡店……就这么走进了这些人的视线。
之后又新添了第四坑——民宿。
他们住过的民宿各具特色,屋内干净,屋外花草葱笼。
老板似乎一直没事干,永远这么悠闲,总是坐在漂亮的庭院里,跟客人谈天说地,没客人就招猫逗狗。
对于被项目和上司逼得喘不过气来的社畜来说,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他们不关心客流从何来、不关心天气对行业的影响、不关心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会对他们造成什么。
在他们心中,客人就好像山里的野草,今天不长出来,明天也一定会长出来,最终必然能长满一山。
万一遇上连年大旱……嗐,那是小概率事件。
至于赚钱,钱不用多,够花就行。
——他们心中的“够花”,就是去掉所有的成本之后,一个月还能净赚两三万。
这个老板也是这么想的。
路菲菲在店里待了四个多小时,今天是工作日,街上来来去去都是慢悠悠走路的老年人,连一个往店招牌看一眼的人都没有。
路菲菲问道:“你想的净赚两三万……有算过,一天应该卖掉多少杯吗?”
老板摇摇头:“没有。”
路菲菲震惊,什么,都没算过应该要进来多少人吗?
路菲菲给他算了一笔账,他店里的咖啡平均售价25块钱一杯,一般来说,餐饮的利润是一半,也就是12块。
一个月想净赚两万块,一个月就要卖1667杯,一个月算三十天,一天要卖56杯。
就算有人买咖啡的时候顺便再买点甜品,也至少得有五十杯。
如果是每天从早上十点卖到晚上十二点,平均每小时得卖出四杯咖啡。
而且……一般人下午五六点以后,也不会喝咖啡了,免得睡不着。
老板苦恼地抓了抓头:“唉,要是在办公楼下,或者在商业区的话,一天卖五十杯肯定不是问题。”
路菲菲:“要是这些地方,房租可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一天起码得卖出几百杯吧。”
老板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对哦!哎,忘了。”
路菲菲现在非常确定,这个老板,就是抱着小资开店的天真心态。
老板的梦想——不要太忙太累,不要太辛苦了,也不喜欢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和天天被困在一个地方,每个月赚两三万够花就够了。
路菲菲给他算了一遍账,发现他为了赚那够花的两三万,一年需要全年无休,且天天工作十四个小时。
不算不知道,一算比上班还累。
大多数正经公司是有带薪病假,也有法定节假日的。
上班要跟上司同事打交道,开咖啡店要跟消防、工商、市场监管打交道。
“除非你完全不想赚钱,想赚钱就没有舒服的时候。”路菲菲真诚地告诉他。
老板叹了口气:“可惜了我这些装修,都是我到处收来的真正的民国家具,看我这灯,1939年的!”
他又叹了口气:“当初我还没开店的时候,要是遇到你就好了。”
老板想开店的时候,不是没找人问过,大多数人说对餐饮行业不了解,不清楚,还有劝他再好好想想的,但是他们都不像路菲菲这样给他具体的一分一毫的扒账本算利润,说的理由只是“你没做过”。
他一寻思:谁不是从不懂到懂呢?我没做过,那就边做边学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