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10部,大结局_第十七章
作者:王晓磊      更新:2024-12-18 16:29      字数:23749
  索然无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闰十月,就在徐晃力敌关羽之际,荆州战局已发生重大转折。江东大都督吕蒙自浔阳出兵,以商船暗藏精锐溯江而上,昼夜兼程奇袭江陵。荆州守军薄弱,加之公安守将士仁与关羽不睦,开门揖盗;南郡太守糜芳独木难支也只得投降;孙皎、陆逊、朱然、潘璋等部随即大举侵入荆州。
  关羽虽在襄樊,却已得到曹军飞书透露消息,初始只当是惑乱军心之计,继而后方流言也甚嚣尘上。按理说江陵乃关羽根基所在,突遭袭击必当回救,但有利战局实在难得,放弃良机日后难图,况猝然收兵亦恐曹军掩杀于后。关羽一念之差恋战不退,怎奈徐晃英勇奋战攻破前营,樊城之围已解,曹军气势大涨,再战下去已无胜算,只得放弃襄阳回救荆州……
  正如赵俨所料,曹操始终没有下达追击的指示,他对臣下宣称要让孙权、关羽两贼相杀,从而使两家彻底翻脸势不两立。这固然是个说得通的解释,但明眼人都瞧得出,能保住襄樊曹操已经庆幸万分烧高香了,他实在没有心情和毅力再纠缠下去。
  曹仁、吕常、满宠大难不死,重新修补守备,再不敢像侯音叛乱后的屠杀那样以严刑峻法激起事端,对曾经投敌的吏民予以宽大,渐渐恢复了对南乡郡的控制;不过经历了这么大的水灾兵灾,又有瘟疫爆发,要想重振雄风非一朝一夕之工。徐晃收敛关羽所弃粮辎回转洛阳,张辽也剿灭叛匪孙狼班师北归;曹操不顾病体,出摩陂七里迎接,盛赞徐晃之功,明发军令宣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诚然徐晃功劳不小,但更重要的是保全了曹操霸主的颜面——襄樊解围根本原因是孙权釜底抽薪,曹操强横一生,不会甘于借助旁人之力挽救危局。有徐晃这场胜仗,他总算能对世人宣称是自己击退了关羽。对于王者而言,还有什么比尊严更重要?
  此时各路赶来救援的兵马汇拢摩陂,总兵力将近八万,原地休整几日曹操便传令拔寨回转洛阳,这场战事到此结束。不过就在他刚刚抵达洛阳之际就得到消息——关羽死了!
  原来荆州军虽撤兵回救,但为时已晚,江陵已然易主,关羽及麾下将领家眷全被江东军控制。吕蒙严申军法、优待俘虏、保护府库、安抚百姓;关羽麾下皆荆州之兵,家园陷落早已惶恐,幸而得知家眷子弟皆受优待一切安好,人心浮动更无斗志。继而孙权又赶到公安亲自坐镇、招降纳叛,荆州重臣潘濬(jun)、郝普等相继归顺,各路人马批亢捣虚尽占南郡之地。
  时至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之兵日渐叛离,眼见穷途末路已无回天之力,转而向西暂屯麦城。孙权派人劝降,关羽假意应允,在城头伪插旌旗,趁夜出逃欲奔蜀中;怎料孙权已有防备,早命朱然、潘璋布置埋伏,关羽力竭势孤,身边仅剩十余骑相随,最终在当阳县漳乡一带被潘璋麾下司马马忠截获。关羽及其子关平、部将赵累等均被斩首——惜乎一代名将关云长,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人生巅峰到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其间仅仅四个多月。
  关羽既死,孙权挥师南下,袭破刘备麾下樊伷(zhou)、陈凤等部,抢夺武陵、零陵之地;又命陆逊领兵西进,取秭归、枝江、夷道等要塞,屯兵夷陵,守卫峡口以防蜀军——至此刘备势力被彻底赶出荆州。
  江东使者梁寓再度出使曹营,把这桩桩件件大事都向曹操做了“汇报”,曹魏君臣都不免有些意外。关羽兵败不难预见,但孙权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吞并荆州,威力实在骇人。曹魏君臣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关羽乃刘备第一心腹干将,待若手足、独当一面,现今关羽已死、荆州易主,不但刘备东西两路北伐的战略化为乌有,孙刘两家的联盟随之彻底破灭。忧的是荆州除狼而得虎,曹刘纷争遂使孙权渔翁得利,坐断东南实力大增,一场辛苦为谁忙?
  不过此时孙权恭顺得像只小猫,梁寓反复强调这场胜利全是托赖魏王之威、蒙曹军相助得以成功,甚至主动提及被囚于江陵的于禁、浩周、东里衮等人已被“解救”,不久将把他们连同昔年被擒的庐江太守朱光一同礼送邺城,并提议南北互市,流通财货以示亲善。
  曹操深知这些表态皆虚情假意,孙权无非想把荆州易主之责分给他,借重曹魏的力量防备刘备复仇。但曹操也期望孙、刘进一步反目,分而破之,便全盘接纳孙权的“好意”,并表奏梁寓官职,将其留于营中以便来往沟通。
  不管孙权臣服得多牵强,这毕竟是三年来曹魏取得的唯一成就,曹魏君臣无论如何都要将胜利向全天下宣扬。群臣张罗着犒赏三军,并准备上表许都献捷;又逢年终之际,远在邺城的太子曹丕也派魏郡太守徐宣来洛阳恭贺问安;曹操设摆酒宴,酬谢文武庆贺新年。
  这是曹操毕生最沉闷的一次新年宴会,就在中军大营进行,没有相国列卿,也没一个儿子陪在身边,因为众将在场,王后也不便出席,主角只是他自己。随军诸臣皆知他身体不佳,故而说话都很轻,也没有人往来敬酒,就连张辽、徐晃为首的众武将也变得温文尔雅。傍晚凉风徐徐吹过,虽不甚冷,却也人人加了寒衣。初升的一弯新月在薄弱细纱的云层间若隐若现,加之火炬被晚风抚弄得忽明忽暗,竟给人一种落寞惆怅的感觉,完全没有新春的喜气。
  按照礼制,群臣该依次向大王敬酒,事实上却只有为首的陈矫、董昭献了祝词。曹操眼望后面排成长龙的众文武,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无外乎什么功盖古今、德越尧舜、长寿齐天之类的话,他早听腻了。从酒宴开始他就不声不响自斟自饮,群臣也揣摩不清他到底思索什么,场面十分冷清,只有乐工在一旁演绎着毫不协调的喜庆音乐,盖过了所有人的低吟。
  以往这等场面必有人进献诗文,如今王粲、刘桢等辈俱已作古,秘书郎不过是承敕拟旨,也缺了这份才情。在座诸人若论及诗文首屈一指的当属丁廙,孙资一个劲向其使眼色,示意他献诗凑趣。丁廙却浑然不觉,面无表情只知灌酒——他也有他的心事,大王的身心状况任谁都瞧得出,丁家的塌天大祸已越来越近了。
  倒是孔桂脑子灵,起身施礼:“大王文采冠天下,逢此佳期何不赋诗一首?”
  群臣马上跟进,有的道:“襄樊之胜震古烁今,正当留诗篇传颂后世。”有的道:“冬末春初,阴退阳进,请大王以诗赋举烛,训臣等为政之道。”还有人道:“久不闻大王杰作,臣等也期盼得很。”这倒不是奉承,他一代大诗人的地位毋庸置疑。
  但曹操却只无精打采摇着头:“寡人没心情。”
  孔桂碰个软钉子,眼珠一转,又扮作一脸苦相道:“大王不作诗真是遗憾。最近微臣也想习学吟诗作赋,正欲聆听佳作勤加仿效。”
  他这么一说,群臣纷纷冷笑——一介不学无术的谄媚之徒,能学什么诗作?说这等大话不怕闪了舌头!
  “哼。”曹操不当回事,“你呀,今生无望附庸风雅,不必白费工夫了。”
  孔桂一声长叹:“唉!微臣自知少小荒废根底不佳,作诗也纯属妄想,不过近来闲暇之时倒是读了些书,肚里攒些墨水,方不负大王赐予的官帽。”
  曹操更是不屑:“别逗寡人了,你也知读书?读了什么书啊?”
  孔桂故作赧然,笑道:“桓谭所著《新论》。”
  群臣交头接耳,谁都没想到这厮竟会研读如此精深的书籍;也有人全然不信,暗暗嗤之以鼻。曹操更是摇头不信:“桓谭的书岂是你能读懂的?有何心得不妨说说。”
  孔桂抓耳挠腮道:“心得倒谈不上,只是其中有句话实在太妙,堪称至理名言,令微臣日夜难忘。”
  “哪一句?”
  孔桂屈身拱手:“吴之翫(wán)水若鱼鳖,蜀之便山若禽兽。”
  这句话有何出奇?群臣初始一愣,慢慢思忖,竟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原来孔桂寻章摘句不过为说笑话。吴之翫水若鱼鳖;蜀之便山若禽兽。这句话本身不出奇,但若放在现今天下之势来看,岂不是讽刺江东孙氏是乌龟、蜀中刘备一党皆禽兽吗?
  曹操脸上也艰难地绽出几分笑意,酒宴的气氛也随之而活跃了些。正有人欲起身敬酒,忽见辕门外跑进一侍卫:“启禀大王,扬州刺史转来孙权表章。”原来孙权称臣之事初定,为表示诚意,已礼送于禁等过江,又趁新春之际再上贺表,并送来关羽首级向曹操“表功”。
  四四方方的乌木匣子被亲兵捧了进来,就放在宴席中间,顷刻间所有目光都聚拢到这个小方盒上。昔日白马坡刺颜良的一代勇将竟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真令人难以置信。
  “大王,打开查验吗?”亲兵问道。
  曹操刚有的一点儿笑靥又已不见,强挣着起身:“寡人亲自来。”绕过帅案,慢慢踱至匣前,伸手欲掀盖子,但还未碰到匣子又停住了——虽然关羽当年弃他而走,二十载随刘备与他作对,乃至击败七军擒获于禁,但曹操并不记恨。为将者贵在忠义,关羽毕生对刘备忠诚不贰,这是任何人君都应提倡的。人与人之间总要讲缘分,他与关羽便是无缘。
  猛然间曹操想起一事,当年官渡之战关羽辞行时曾立一誓,只要曹操不犯刘备,关某绝不主动提兵攻曹,若悖此言身首异处不得全尸葬埋。没想到如今这誓言果真应验啦!难道冥冥之中真的有定数?想至此他又觉荒谬——背信就一定应誓吗?若果真如此,他自己这一生说过多少谎言,又有哪次真的遭了报应?
  “唉!算了吧。”曹操的手慢慢缩回来,“云长也称得起一代名将,身首异处已是莫大耻辱,寡人何忍再让他首级暴于众?”说着从臣下案头取了盏酒,悄然洒在那匣前,“一盏水酒了却恩怨,寻僻静之处葬了吧。”他固然有垂怜之意,但更重要的则是笼络之术。尊重别人麾下的勇士,也是尊重自己的勇士,那些血性汉子们见了则越发觉得他们的主子值得效忠。虽然曹操身心俱已老迈,但他高明的御将之术还在,早已深入骨髓与灵魂融为一体,难辨其用情真伪。张辽、徐晃也是五味杂陈,随之筛了碗洒下祭奠,这才容士兵捧走。
  曹操回转座位,一头倚在胡床上,显得格外伤神,疲惫地朝刘放摆摆手。刘放会意,赶紧接过孙权的表章当众朗读——这份表章不知何人捉刀,真可谓满纸逢迎之辞,一贺曹操稳固襄樊之捷,二表江东臣属诚意,把曹操褒为开天辟地以来第一英雄;最后竟公然劝进,称曹魏之德远迈汉室,应行武王代商事,江东之邑愿为藩属,甘居臣子之位。
  群臣立时骚动——孙权上表并献上关羽首级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进一步转嫁刘备仇恨,借曹魏之力自固。但这等卑躬屈膝的措辞谁都无法想象,劝进之举更骇人听闻。
  议论声中董昭站了出来:“臣斗胆附议,孙权虽割据之徒,然此表章之意未为无理。大王之功人所共见,魏室之权更是天下共知。值此新年之际,大王何不从善如流?除旧布新,成就帝王之业!”所有臣僚中董昭是对劝进之事最积极的一个,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紧接着众将也开始附和,叫嚷着要让曹操当皇帝。
  “哼哼……”曹操发出一阵干涩的苦笑声,“孙权之言未可信矣。他父孙坚兴兵讨董卓,其兄孙策因袁术僭号与之反目,虽怀逆于胸,终以道义自诩,未敢冒渎汉室,何以向寡人献劝进之言?依我看来,此儿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什么愿居藩属永远称臣?我若当真僭位,只怕第一个跳出来骂我乱臣贼子的就是他孙仲谋!”
  董昭却道:“十分天下大王已有其九,可战之师不下十万,兵锋所指贼人披靡,何惧吴蜀蕞尔小邑?”他所言虽然夸大,但果真兵戎相见,曹魏不惧孙、刘倒是实情。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更何况如今孙、刘反目,二敌不能并势。
  曹操只得把他翻来覆去说了半辈子的话又端出来:“寡人一门世为汉臣,不可有负国恩。公仁不必多言,明日你就赴许都向天子报捷。”
  董昭心有不甘,还未及言,又有一人道:“昔日辛毗曾为大王解二袁相争之事,今孙权劝进亦可作如是观。大王无须问其意真伪,但观天下之势可断矣。”众人转眼观瞧,说话的是陈群,“汉室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今唯存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已尽,历数已终。桓灵之间精通谶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大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犹屈尊事汉,遐迩怨叹,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臣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需谦让。恭请大王早登大统君临八荒,上应黄天之数,下慰黎庶之心。”
  论爵禄资历,陈群不及董昭,但他乃中原名门陈寔之后,在士林中的威望首屈一指。如今连他都公然这么讲,别人更有何顾忌?长史陈矫为首的所有文武尽数跪倒:“恭请大王早登大统君临八荒。”
  “都起来……”曹操既没表现出诧异,也没有任何喜悦之色,他的眼神宛如深邃的古井,“寡人知你等诚意,但我不能做皇帝……”这次他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也懒得再编造假惺惺的借口了——不论曹操如何胆大妄为,毕竟修儒家之学长大,他无法抹杀前半生食汉粟、受汉恩的事实,连他自己都认为以臣谋君是天大逆事,哪怕自欺欺人当无冕之皇也不敢迈出这一步,此其一也;三十年来他每有所图必“三让而后受”,不断表示要忠于汉室,如今反目不啻为自打耳光,失信天下,此其二也;他毕生以拯救危世为志,自诩“奉天子以讨不臣”,视孙、刘为乱世纵横之徒,一旦称帝汉室从此不复,孙刘也势必要各谋九五,天下便成三帝同尊之局,要曹操与孙、刘为伍,实在心有不甘,此其三也;华夏自古重一统,今却未得归一,做半壁河山的皇帝终归不圆满,怎配与秦汉开国之主比肩?与其被后世小觑,不如不做,此其四也。
  这些顾虑条条在理却不可言传,但群臣也差不多全能揣摩到——话说到这份上依旧不允,他们实在拿这个毕生追求完美,却偏偏得不到完美的人没办法啦!
  群臣无奈,纷纷起身。却有一人跪地不起,正是与曹氏至亲至近的夏侯惇:“大王!我有一言实在难忍。”这半年多他主持汉中撤军、与张既安排百姓迁徙、七军败后筹措募兵,忙得不亦乐乎,日夜操劳染了场病,至今尚未痊愈,脸色苍白声音嘶哑。
  “说吧……”
  夏侯惇骤然提高嗓门:“天下皆知汉祚已尽,殿下戎马三十年,功德著于黎庶,即便称帝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夏侯惇这话听似老生常谈,其实别有一番深意——你那些不称帝的顾虑固然有理,但说穿了不过“脸面”二字,都是别人怎么看你;而你忘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那一瞬间曹操几乎动容——不错,任何人活着都是为自己,别人怎么看真的重要吗?三十余年戎马春秋机关算尽,为的不就是最后这一步吗?有生之年这步没迈出去,对得起自己吗?
  董昭见他有动容之色,正欲再添把火,哪知还未开口,又见曹操摇了摇头,表情甚为苦涩,却说不清是悲还是喜:“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
  本已热闹起来的宴会又变得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暗暗品味这话的深意。孔子曾评价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曹操以文王自诩,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算天命所归也未必要抓住。“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掌权一世造福众生也就够了,何必非要图那个虚名?不过群臣很自然地顺着这思路继续延伸——周文王固然屈尊事殷,可到他儿子武王之时还不是要取而代之?莫非曹操的意思是他当文王、太子当武王?
  但不论他们如何揣摩,曹操显然不愿再提此事。他慢慢合上眼:“你们刚才说想听寡人作诗,那我就作一首……”静默了片刻,轻轻吟唱道: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欺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勿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曹操《相和歌·精列》)
  世间万物终归于黄土,即便“思想昆仑居”“志意在蓬莱”,早晚要面对死亡。周公、孔子那般圣人都逃不过,谁又奈何生死?曹操总算勘破了,他不再慷慨激昂唱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观沧海》),也不再如痴如幻地吟诵“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秋胡行》)。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无论天子还是庶民,无论你风光无限还是委委屈屈,两腿一蹬都一样——人这辈子其实就这么回事儿!到头来有什么亏不亏的?
  群臣听着他沧桑而又低沉的嗓音,品味那玄妙而又淡雅的词句,渐渐地,所有人心中都泛起淡淡涟漪,那是对生命的感慨、对往昔的留恋、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伴着曹操越来越微弱的歌声,这丝情愫化作浓烈的忧伤萦绕在每个人身上……沉默了好一阵才有人发出句赞颂:“清雅脱俗,意境非凡,大王真乃当世诗人之魁首也!”紧接着,其他人也随之附和,那些老生常谈的歌功颂德声又开始此起彼伏。
  “嘘……”孔桂突然起身,朝大家连连摆手。
  群臣屏气收声,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们的大王仰在胡床上,双目微闭一动不动,唯有修长白须在微风中悠悠飘摆。
  群臣霎时感到一阵恐惧,但谁也不敢做声,忙朝左右近侍使眼色。近侍臣也不敢上前,一怕惊驾获罪,二者严峻殷鉴不远,谁敢往前凑?大家面面相觑,最后干脆互相壮胆,一起蹑手蹑脚围上,才听见微微的鼾声——原来迷迷糊糊睡着了。
  大伙这才一块石头落地。李珰之忙解下自己的狐裘,轻轻盖在他身上,凑到他耳边柔声道:“大王……外面凉,回帐里睡。”
  “嗯……”曹操静静吁了一声,却懒得睁眼,“大伙都散了吧。”
  “大王保重身体。”群臣低应一声,蹑足退去。
  李珰之为他轻轻揉捏着肩膀,却嗅到一阵醺醺然的气味,不禁一阵蹙眉,低头审视杯盏——曹操不再遵从医嘱以水代酒了。
  故都遗梦
  襄樊的善后事宜远没有结束、孙曹两家还在为称臣纳贡等事讨价还价、洛阳周匝近十万曹军尚未分遣驻地……军帐里文书奏报堆成山,而曹操却对一切丧失了兴趣。
  一场危机度过,曹操却彻底迷惘,似乎心里一下子掏空,对什么事都不再热衷。衰老是漫长的过程,年过五十后,因岁月流逝所带来的日渐力不从心感更明显了。但日子还得继续,光阴就在疲倦中度过,时时刻刻都能感觉生命的流逝,却束手无策。
  卞王后、环夫人陪在他身边也不能使他摆脱失落,莺歌燕舞看着心烦、诗赋文章读着眼花、美味佳肴嚼着费劲也消化不动、饮酒不到两口李珰之就跪地苦谏——怎么越活越没滋味了呢?
  他所能做的只是在军营蹒跚漫步,百无聊赖地熬过一天又一天,等待天气大暖、等待诸事完毕……然后又如何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反复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打仗,没精力了;勤政治国,可自己笃信一生的为政理想却已破灭;想登上帝位,却不敢;想帮儿子忙,儿子又不念他好心。甚至他都不想回邺城,回去有何意思?还要费心费力小心维系与儿子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他再没有信心去面对未来。人若能活到老迈昏庸一塌糊涂的时候,也就不再有痛苦;痛苦的是他并不糊涂,一切都明白却无力改变……
  亲兵侍臣寸步不离跟着他,曹操发怒了,没有任何理由地发怒,歇斯底里当众咆哮:“你们老跟着我做甚?能不能别这么卑躬屈膝,寡人看腻了!看烦了!”然而所有人报以的都是无辜的眼神和唯唯诺诺的请罪声,然后更加卑躬屈膝地尾随他。咆哮过后曹操也觉得自己闹得莫名其妙,可他就是心烦。最后还是众侍卫提议,大王若是心情不畅何不到营外散散心。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正月比往年暖和不少,先前多个闰十月,这几天又阳光明媚暖风熏熏,简直不像正月。虽说乘车出行,李珰之仍执意要他穿裘皮大氅,反复苦谏他别贪凉,曹操实在受不了他喋喋不休,加之众王妃也一旁帮腔,终于不情不愿地把裘衣披上了。他没带多少从人,不过一辆小车,孔桂、典满等几名随从,目的地不是风光渐佳的郊外,而是洛阳城。
  大汉旧都依旧屹立在中原大地,不过如今却几乎是座残破废城。昔年董卓火焚洛阳,把这如花似锦的一片繁华地变成废墟,二百里内居室荡然,大汉气数由此而衰。曹操迁都于许,虽口口声声喊着有朝一日恢复旧都,却不过是敷衍,稍微修补一下残破的城墙,勉强能用于守备,至于荒废的皇宫官寺还是旧模样。八
  年前曹植随他西征关中由此经过曾写下哀诗,称洛阳“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曹植《送应氏》)。
  马车徐徐北行,曹操命人挑起车帘四外张望。太学旧舍化作荆棘瓦砾,蔡邕镌刻的六经石碑尽没荒草之间,光武帝沟通天人悬挂图谶的明堂、辟雍、灵台等建筑早已坍塌败坏,而今只剩下风化的基座。曹操暗暗伤怀——他对洛阳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是汉室旧都,象征着大汉的强盛,从这个角度思考曹操不愿重建,现在万事他说了算,大汉的印迹消失得越彻底越好;可洛阳城又承载着他三十六岁以前的人生,年少的记忆、昔日的沉浮,这里埋葬着他曾经的忠贞不渝,曾经为旧王朝付出的青春。
  今关中稳固,洛阳城没多少兵,屯卫将佐又到营中奉职了,不过只留下百余士卒看守,还净是老弱之辈。这些不入流的杂兵得知魏王驾到吓得不知所措,尽数跪在城门前,连接驾该说什么都不懂。曹操却无心挑剔,扶着孔桂的臂弯缓缓下车,迫不及待地蹒跚而入,似是要寻找往昔的记忆。
  可里面又能找到什么?昔日车水马龙的平阳大街已成扬尘土道,鳞次栉比的官寺官邸毁于烈火,城中最多的建筑不过是兵丁搭的窝棚破屋,即便有未完全损毁的老房亦成残垣断壁,胡觅些木石碎料支撑着,像是旧衣服打了补丁。南宫、长乐宫已夷为平地,御园遍是荆棘荒草,濯龙池已干涸;远处北宫还在,不过也是一片灰蒙蒙;张杨修的杨安殿只是座不伦不类的建筑,说是宫苑太过狭小,说是官寺又太高大,既突兀又难看。几棵老树矗立废墟间,这些见证汉室百年兴衰的古木侥幸未死,被大火折磨得枝桠枯毁,后长的枝叶盘结扭曲,仿佛一群狰狞的怪物。
  曹操默默无言蹒跚前行,不放过眼前形形色色的景物,竭力想从中找寻昔日的影子,结果却是徒劳。他气馁了,洛阳城如同外面那个世道一样,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曹操对今天的一切并不后悔,但回忆起往事还是忍不住扼腕叹息,有时连他自己都感到诧异——三十载岁月,弹指一挥间,怎么稀里糊涂地就走到今天了呢?
  绕过一条生满杂草的街巷,曹操倏然止步,望着斜对面一座破败的院落,凝然出神。
  “大王。”孔桂凑了上来,“您认识这地方?”
  曹操呆呆愣在那里,似全然没听见他问话。孔桂迷惑不解,又问相随来的士兵。兵卒道:“这原是什么所在我等也不知,只是见它原来的院墙高大,重新修了修,现在是堆放杂物的库房。”
  “库房?库房?哈哈哈……”曹操不禁苦笑。
  这座院落四面高墙倒了两面,改以破土坯填堵;原先的高大门楼还在,却被烟熏得乌黑,瞧不清本来面目,匾额青瓦都不见了;黑漆大门只剩左边半扇,斑驳破烂布满泥垢,右边半扇是后补的柴门;绑着旧铁链,挂着一只大锁。虽然这院落已不成样子,曹操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便是太尉府!
  昔年老臣乔玄任太尉,倾心提拔晚生后进,曹操发迹便始于此;后来他父曹嵩又以一亿钱买得此职,一时间风光无限,他对这地方太熟悉了。洛阳的三公府地都在皇宫周围,如今南宫已不复存在,勉强修缮起来的新城墙又比原先北移了一里左右,故而太尉府如今已成了城墙左近的杂务库。
  “寡人想进去看看,把门打开。”
  “诺。”当兵的甚感诧异,却不敢违背。
  孔桂欲搀扶曹操进去,却被他一把推开:“你们都在外面候着,谁也不许扰我清静。”一瘸一拐地迈过门槛。
  广阔的大院如今却变作野草纵横的荒地;东西两厢房舍数十间,皆掾属办公所在,一把大火全烧光了,如今只剩几间后来搭的茅屋,里面堆着生锈的刀枪;太尉府正堂还在,房顶却整个塌了,两根大柱兀自横在地上,挂满了蛛网;一边角落里存着辆轴木折断的破马车,
  “哼哼……”曹操凄然苦笑——昔日太尉府何等荣耀?莫说问鼎三公主持国政的前辈宰辅,汉家用人重征辟之法,即便掾属之流又有多少后来成了名臣?如今这却成了存放破烂的仓库!
  他在院中踱来踱去,摸摸朽坏的窗棂、抚抚枯死的古树,最后发出一声叹息,瘫坐在堂前石阶上,望着满目荒草,心下一片茫然——昔年富贵地,今朝破烂屋,世事无常何人能度?莫说汉室社稷,圣人谓周之德为至德,也不过享祚八百载,八百年后照样花落春去。自古无不灭之朝,现今的曹魏虽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却不知它能闪耀多久,千百年后曹家的楼台殿宇又怎样?璀璨的铜雀三台是残垣瓦砾还是荒芜泽国呢?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无所谓了,反正到时候两眼一闭,安危祸福又岂能碍?可早知道什么也带不去,又为何要拼命追求?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真是一辈子都想不透的难题。渐渐地他累了,索性不再思考,倚着斑驳的门框微微合上眼……
  “咯吱……咯吱……咯吱……”
  什么声音?如此熟悉而遥远,曹操缓缓睁开双眼,发觉自己躺在榻上。这是一间古朴的房舍,敞开的窗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和煦的阳光柔和地斜洒进来,暖洋洋照在他身上。
  曹操对这一切都觉得无比熟悉,却又想不起是哪里,只觉被阳光抚弄着挺舒服的,竟一时间不愿起来,朦朦胧胧合上眼。
  “咯吱……咯吱……咯吱……”
  那沉闷的声音还在响,是窗子摇摆发出的?不,但他一定听过,如此旧怨亲切,这是……曹操蓦然坐起,果见脚畔有张织机,一白发妇人正背对着他织布穿梭,这背影他永生永世不会忘记!
  “夫人!”曹操不再迟疑,一猛子站起来——说来也怪,浑身轻飘飘的,丝毫痛楚麻木都没有,许久没这么轻快过了。
  丁氏却似乎没听到他呼唤,依旧头也不回地织布,对他的一切都置若罔闻。曹操气馁了,时至今日妻子还是不能宽恕,他怔怔退了两步,刚要坐定却见门外闪出两个亲卫,一并屈身施礼:“大王怎还在此耽搁,列卿都在外面候着呢。”
  “哦。”曹操本欲搪塞,可扭项一看不禁大骇——这俩亲随人高马大,精悍健硕,竟是楼异与王必!
  “你们……”曹操满心狐疑,但未及开言便被他们搀扶着往外走。
  院中景致更是离奇,既非花园林池、亦非残垣断壁,而是广阔的场院,石碾子、稻谷堆,远处东北方向有棵枝叶繁茂的老槐树。曹操想起来了,这是家!是谯县曹家的旧庄园!不对,这里不是已经改为行宫了吗?正思忖间见东廊下有一武夫正挥汗练武,此人长相凶恶,头如麦斗、膀阔腰圆、肚大十围,抡动一对大戟,不是典韦又是谁?西边有块青石案,两位文士正专心对弈,一人虬髯虎目相貌雄逸,一人短须质朴神色凝重,那不是曾被他倚为膀臂的崔琰、毛玠吗?还有一人正挽起衣袖霍霍磨剑,可是一代奇士何伯求?有一老者精神矍铄手抚桑树,那不是老隐士郭景图吗?有人卧于凉棚,自顾自饮着酒,正是老友丁冲丁幼阳;有人粗衣芒鞋负薪背柴,乃是救命恩人秦邵秦伯南;还有人端坐抚琴,自我陶醉,似风雅前辈蔡邕蔡伯喈;在一旁听琴的富贵老者很像老常伯刘邈……
  怎么回事?他们都还活着?曹操糊涂了,楼异、王必却不作答,兀自搀扶他往前走。也不知怎么回事,前方倏然出现一座门楼,像是魏宫司马门,大门左右敞开,众官员垂手恭候,有一人快步迎来施礼:“恭贺大王!”
  “是桂儿啊,有何……”话未说完曹操愣住了。这人哪是孔桂?顾盼神飞、睿智英朗,竟是他念念不忘的郭奉孝!
  郭嘉喜上眉梢:“大王不曾听说吗?刘备愤于荆州之败,尽发蜀中兵马东征,在夷陵与江东军一场恶战。刘备兵败,殁于阵中,麾下张飞、黄忠一干亲党尽皆覆灭,刘巴、刘璋献土归我天朝。孙权侥幸得胜亦折兵数万,帐下勇将死走逃亡,被江东顾陆虞魏等郡望驱逐,也欲北上归服。天下即将归为一统,汉天子感念大王安民济世之功,要效仿尧舜以社稷相让,许都盖好受禅台,就等大王承接传国玉玺、身登九五。微臣恭贺大王……不!恭贺万岁!”
  曹操怎料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半信半疑,却见群臣齐刷刷拜伏于地,高声呼号:“魏室承祚,受命于天。万岁万岁万万岁!”为首的两位大臣峨官绯袍、端正儒雅,原来是荀彧、荀攸叔侄。
  “令君……军师……你们都在啊!”曹操喜不自胜。
  二荀恭顺施礼并不作答,再往后看——袁涣手持白旄符节,凉茂捧着魏王宝玺,万潜怀抱兵符令箭,陈琳手捧文书简册,老臣荀悦、邴原、张范捋髯而笑,王粲、刘桢、阮瑀诵起诗篇,后面还有国渊、刘馥、荀衍、蒯越、蔡瑁、杨修、路粹、窦辅、司马朗等一众臣子,无不满面笑容,连卢洪、赵达也在其中。其中一布衣长者摇头晃脑:“《吕览》有云‘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愿陛下悟道修德,创远迈秦汉之盛世。”
  曹操大奇:“戏志才,你也来了?寡人甚是思念你啊!”
  “陛下快上马,汉天子在受禅台等候您呢。”小宦官严峻喜滋滋牵过宝马良驹——原来是昔年曾在汴水救过曹操一命的白鹄马。
  人逢喜事精神爽,曹操腿脚也灵便了,毫不费力翻身上马。顿时鼓乐升起,东边乐进、孙观、高览、庞德等将盔明甲亮,西首李典、李通、史涣、韩浩挥舞令旗指挥仪仗,曹纯身披金甲率虎豹骑护卫,张绣一马当先在前开道,后面三军鼓噪而进,压队的竟是夏侯妙才。曹操左顾右盼得意洋洋,真要当皇帝了,这辈子从没似今天这般风光过;猛一瞥间,发觉身后不远处跟着三骑,左边是小儿曹冲,右边是侄子曹安民,当中之人乃是他文武双全、忠孝节义的嫡长子曹昂。
  “吾儿!想煞为父,我要传位于你!”曹操话未说完,一阵狂风刮起,飞沙走石不能视物,再睁眼瞧——儿子不见了,群臣不见了,将士们也不见了,只他孤零零一人驻马荒郊野外。
  万籁俱寂阆阆无声,世上只剩他一人,曹操悲从中来仰面大呼:“为何,为何你们都弃我而去?”来去匆匆奔波一世,任何憧憬终究是场空,他的泪水簌簌而下。
  猛然间,又觉尘沙荡漾战鼓声声,迎面杀来两支人马——左边一队画戟森森,为首之将金盔金甲、宽额大脸,正是官渡败绩的袁绍;右边一队铁蹄奔腾,统兵之人束发金冠、潇洒英俊,乃是白门楼遭擒的吕布。
  袁绍满脸不屑语带讥讽:“曹阿瞒,亏你大言不惭,说什么‘任天下智者,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今唯才是举之道可行得通?不过拾人牙慧步我老路,巧言令色羞也不羞?”
  吕布怒发冲冠厉声质问:“昔日你怪罪我反复无常、残暴不仁,然你之奸诈反复、屠害生灵岂不逾我十倍?今日不将你碎尸万段怎消心头之恨?”说罢舞动方天画戟,数万儿郎齐向他杀来。
  曹操拨马而逃,后面兵士紧追不舍,堪堪被获遭擒,又见东边窜来一骑,马上将官披甲红袍手舞大槊,面色黝黑目光如电,断喝一声:“孟德速退,我且抵挡一阵!”
  曹操一见暗叫万幸,救驾之人乃鲍信,满腹衷肠怎奈追兵甚急,只得嘱咐一声:“二郎小心!”交马而过继续逃难。
  无常索命恶鬼穷追,曹操连头都不敢再回一下,伏于马背死命奔逃,浑身大汗淋漓;也不知逃出多远逃向何方,四下景致怪异至极,时而高峰突兀、惊涛骇浪似是碣石高山,时而滚滚扬尘、沟壑无边像是关西之地,时而茫茫奔流、波涛映日似万里长江,时而怪石嶙峋、密林幽谷又像是汉中蜀道……渐渐地,追杀之声没了,曹操却已穷途末路,四外尽是崇山峻岭,荆棘断路险不能行。
  这又是哪里?曹操懵懂四顾,眺望良久,隐约见山岭云雾间坐着两隐士,虽白衣披发,面貌依稀可辨,原来是许攸与娄圭。曹操赶忙相问:“二位贤弟,此乃何处?欲归邺城当觅何途?”哪知两人盘膝而坐不理不睬。曹操心下焦急,苦苦央求:“望二贤弟念故交之情,助我脱难。”
  许攸宛如一具枯木,并不作答,只目视前方喃喃道:“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那旁娄圭也毫不动容,兀自叨念:“居世间,当自为之,但观他人乎?”
  曹操一见此景气往上撞,骂道:“竖子无情!你二人至今还发此谤言,怨我杀……”话说一半猛然醒悟——他二人皆被我杀死,何能复生?是啊,这半日所见所遇皆是死人!
  他心中恐惧不知所措,耳畔响起车轮滚地之声,回头望去,悠然行来一辆马车,赶车人衣装俨然,还有十几个仆僮左右相随,似富贵人家。曹操心中迷惘再不敢端架子,马上抱拳拱手:“行路人迷途于此,恳请尊驾指点。”
  赶车人勒缰,转身挑起车帘,但见车中稳坐一老者,白衣长袖、仙风道骨,凤目炯然有神,颔下皓髯修长,一见曹操微微摇头:“孟德何故流落于此?”
  “是您老人家!”曹操险些落泪——这不是对他恩重如山的先朝太尉乔玄吗?
  乔玄长吁短叹:“昔日老朽觉你是个奇才,屡加教诲倾心提携,望你能复兴汉室为一代治世能臣。怎料事与愿违,反栽培出一个乱世奸雄。唉……你曹氏四代蒙受国恩,封侯拜相妻荣子贵,大汉朝何负于你?你上欺天子下压群臣、屠害忠良滥杀无辜,欲迁龟鼎于自家,有何脸面再来见我?”
  “这、这……”一席话说得曹操汗流浃背无地自容,支吾半晌才分辩道,“恩师良苦训教,学生本不敢顶撞。然汉室凌迟三光不明,百姓嗟怨士人离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既掌大权骑虎难下,府营亲随亦欲攀龙附凤屡加劝进。若学生放归权柄,非但众心瓦解天下复乱,只恐我曹氏一门求长安布衣亦不可得。还望恩师宽宥……”
  “哼!时至今日还花言巧语避重就轻,推说天下大势如此,难道你就一身干净?你扪心自问,难道不曾觊觎金銮想当皇帝?”这一声质问振聋发聩——固然有种种借口,但不可否认他做梦都想当皇帝。
  曹操体似筛糠无言以对,却听乔玄又道:“痴儿怎还不悟?你仔细看看我是谁。”乔玄面孔倏然一变,化作另一位老人,粗麻布衣、皱纹堆垒,原来是他举兵以来第一个冤杀的吕伯奢!
  “吕伯父……阿瞒、阿瞒错了……”
  吕伯奢二目带泪咬牙切齿:“我与你父八拜之交,不畏王法容留于你。怎知你这狂徒恩将仇报全无心肝,害我一家老小性命。老朽恨不得食尔之肉、寝尔之皮,今日至此还想活命吗?”
  一旁赶车人也变了脸孔,白皙净面俊眼修眉,乃是王子服,愤然喝骂:“乱国贼子!你害我汉室宗亲、盗掘先王陵墓,玉带诏在此,速速诛此狂悖之臣耳!”左右仆僮各自抽剑,竟是董承、耿纪、韦晃、吉本、陈宫、边让、袁忠等辈。
  曹操大惊失色拨马欲退,蓦地一道人影拦在马前——是袁术怀抱传国玉玺,尖声大笑:“哈哈……曹孟德,你口口声声骂我是伪帝,可我好歹明着来,不失为堂堂男儿汉。你却矫情掩饰,敢做不敢当,有何脸面笑我?咱们是蛇鼠一窝,来来来,老兄成全你!”金镶玉玺当头掷来,打得他眼冒金星跌落马下。
  曹操一身泥污就地翻滚,猛一抬头又见两个蓬头垢面浑身血迹的妇人。伏皇后幽闭而死,脸色乌青,鲜红的舌头吐出四寸有余,“咯咯”怪笑:“我东海伏氏与世无争,你就为了让女儿当皇后,残害我伏氏百余口性命,连我两个皇儿都不放过。快还我儿命来!”伸手便扼住曹操咽喉。
  后面那女子腹部隆起、身怀有孕,正是董贵人,呜呜痛哭:“狗奸贼,你为什么杀我?连我的孩儿都胎死腹中,你看看……”手中多了把尖刀,说罢刺入肚子,刀口一划,伸手从里面掏出一个血淋淋的婴孩,继而朝曹操抛来。
  “救命!救命!”曹操眼见那死孩子肋生双翅、头上长角、爪如钢钩、满嘴尖牙,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
  孔桂正在院外与亲兵聊天,忽听里面连呼救命,还以为有刺客。众人一拥而入,却见曹操瘫坐堂屋廊下,正倚着门框打盹——原来是呓语。
  孔桂松口气,轻声呼唤:“大王,您怎在这儿睡?留神作病。”
  曹操渐睁迷离睡眼,才知南柯一梦;此梦好生可怖,吓得他遍体生津汗流浃背,厚厚的裘氅都湿了,黏糊糊裹在身上甚是难受;哆哆嗦嗦解开绒绳,裘衣陡然落地,身上透汗蒸腾而出,立时凉爽许多,依旧倚着门框闭目喘息。
  孔桂等人面面相觑——醒了还是没醒?按理说该过去搀,但皆知大王“梦中好杀人”,严峻殷鉴不远,谁敢往前凑?
  曹操喘息半晌才稳住心绪,颤巍巍而起:“奉孝……哦不,桂儿过来搀我。”
  “诺。”孔桂这才敢上前,哪知还没碰到他手臂,悄然刮来阵凉风。曹操身子忽然定住了,他目光诡异地斜了一下、嘴角极不自然地向左歪了歪,随即晃悠悠倒在尘埃之中……
  其鸣亦哀
  董昭再度劝进又遭拒绝,反被派往许都向天子报捷。谁人不知大权皆在曹氏之手?这纯粹是个走形式的差事,他没耽搁几日便从许都归来。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就只这三五天的工夫,洛阳已发生不少莫名其妙的变化。
  诸部兵马将近八万,原本好好地屯驻在都亭,怎料曹操发下一令尽数迁移,如今都迁到洛阳城以南。董昭一头雾水回来复命,险些找不着军队,糊里糊涂在连营里转了好几圈才寻到中军大寨,而且曹操还不在,中军一应事务皆由曹真、夏侯尚暂时代理。问起移军缘由,曹真说是大王在军中无聊,到洛阳城里散心勾起旧事回忆,故而搬至城里暂住,随行官员也进城理事,命三军在城外拱卫。
  董昭当年曾随天子东归,对故都再熟悉不过,洛阳几乎就是一座废城,平白无故住到那里面做什么?况且以曹操的身份,若暂住洛阳势必下榻旧皇宫,这太容易遭人诟病了。那边还向天子报捷呢,这边却住进皇室宫殿,完全不合道理!董昭连连追问,但曹真他们也不知内情——众将已三天没见到大王了。
  董昭差事在身不敢耽搁,赶紧出营进城,却又遭守门士兵盘查。原来守城兵卒已换成虎豹士,官员进出一律要有公文凭据,至于诸部将领一律不得进城滋扰。董昭这次是复命,也没请得什么天子诏书,硬是被挡了驾,耐着性子解释半天,多亏遇见个相熟的将佐,这才容他进了城。
  来到杨安殿一看——更热闹!随军官员和幕府掾属都搬进来了。这座大殿当年就是为应付朝会在南宫遗址上盖的,除了空旷的正殿,连配房都没几间。魏廷官员一股脑儿迁进来,还带着大量公文书籍,根本容纳不下;院里都支起帐篷,几位参与军机的重要幕僚住在殿里,白天一起批阅公文,晚上一块打地铺,根本不成体统!
  董昭左望右望,才见长史陈矫正坐在角落里,旁边的书简堆得跟小山似的,忙凑过去一把拉住:“究竟出了何事?”
  陈矫眼中闪过一丝焦急,却稍纵即逝,只道:“也没什么,大王身体不佳,想在城里住几日。”
  董昭何等精明,一听便知病势不轻,但陈矫不肯明告,想必已得主上之命不得外传,便单刀直入道:“陈公既晦而不言,我只问一句话,可否容我见大王一面?”
  陈矫有些为难,想了想道:“大王与王后、诸夫人在北宫后殿,我若无急务也见不到。你既要请见,我可以试着请奏,不过大王能否见你可就说不准了。”
  董昭连连作揖:“这便承情。”
  其实陈矫只去了一刻工夫,但满心焦虑的董昭却似等了一年。事情倒还顺利,大王听说他请见立刻就准允,还派来个小寺人,专门引他进去。
  因为昔年天子东归无处安歇,北宫曾略加修复,但也仅是勉强能居住,宫墙依旧破烂乌黑,复道青砖都挖走补城墙了,露着下面的光土地,多年无人打理已生满杂草。董昭步步紧随寺人,经两次侍卫盘查,直至通过一道只剩门柱的仪门,这才到北宫正殿前。
  此处原本是汉家帝王起居所在,如今却凄凉败落,渐成鸟雀野虫栖息之所,墙根的荒草足有半人高。董昭也无暇顾及许多,连忙提袍上殿,但见空旷的殿内一排杌凳坐着四人——夏侯惇、许褚、孔桂、典满。四人都满面苍白、神情委顿,看来这两天他们一直守候在此,算是最心腹的护卫,已经很疲乏了。
  夏侯惇脸色尤为难看,见董昭到此,只略一点头:“大王在后殿休息,你去吧。”董昭也没客气,疾奔后面而去。
  皇家大殿皆坐北朝南,设有御座、屏风,如今这些都没了,后室之门就暴露在外,只是挂了一道黑色幔帐遮蔽室内情形。到这里董昭便不敢再唐突了,提高声音禀奏:“臣谏议大夫董昭告见。”话音刚落布幔掀起,卞王后携环夫人、宋姬等女眷走出来,董昭忙大礼参见,她们却无心理睬,只顾掩面而泣。
  动手掀幔帐的并非宦官,而是一位个子不高、花白头发的士人。董昭一见也赶紧施礼——此人乃国舅卞秉。
  卞秉阴沉着
  脸道:“进来吧。说话轻声些,大王刚醒转。”董昭低眉而入,才见里面情形。后殿并不甚大,却点了六只炭盆,比外面暖和许多;曹操仰面躺在榻上,瞧不清气色;李珰之正跪在榻边为他诊疗。
  这时曹操开了口:“公仁来了,寡人有话对他说,快扶我起身。”那声音有气无力甚是微弱,而且口齿似乎还不太清楚。
  说是起身,但此时曹操已不可能离榻,他左半边身子完全瘫痪。李珰之与卞秉一个抱腰、一个塞靠背,这才勉强使他坐起来。董昭早揣摩到他病势不轻,但抬眼观瞧仍禁不住心头一颤——曹操头缠幅巾,脸上白得没一丝血色,最为骇人的是他眼睛极不自然地向左乜斜着,左边嘴角也近乎扭曲地向下耷拉!
  “大王!您、您……”董昭扑倒在地,泪水簌簌而下——从建安二十一年称王起,日蚀干旱、瘟疫肆虐、严才叛乱、许都叛乱、乌丸叛乱、宛城叛乱、汉中兵败、水淹七军、魏讽作乱,四年间无一件好事。如今总算风平浪静拨云见日了,大王却病重至此。老天何故如此作弄人啊!
  卞秉忙劝:“董公莫泣,大王见你如此心里更难受。”李珰之毕竟只是一介医官,不敢旁听他们说话,悄悄退了出去。
  曹操虽口眼歪斜不能动弹,神志却还清楚,故作轻松道:“寡人这般模样,把你吓坏了吧?”
  董昭强拭泪水,跪爬到他身前:“臣若不能面君,心内终不得安。”
  “唉……寡人快不行了。”
  董昭亲眼见到此强横一世之人说自己“不行了”,简直有些身在梦中的感觉,忙叩头道:“天路维艰,真人多难,大王福祚非寻常人可比。此不过小恙,用心调养一定会好的。”
  “不必再说宽心话,寡人心里有数……”曹操本就气息艰难,嘴唇又并不拢,说话模糊不清,“这次连李珰之都没把握,恐怕熬不了几天了。”
  卞秉见他讲话实在艰难,索性代为讲述——原来前日曹操在城内忽然中风,孔桂唤他不醒慌了手脚,只得派人快马回营召来李珰之和夏侯惇等几位重臣。李珰之几针下去,人是醒了,却已口眼歪斜半身瘫痪,再探脉象更是可怖,乃大限将至之兆!大驾在外,兵马屯聚,太子又不在,此事若传扬开来必军心骚动,况且营中尚有江东使者,绝不能将病情泄露。在夏侯惇、陈矫建议下,曹操强打精神传令,命众后妃、官员一律迁至城内,对外封锁消息;诸部兵马一律迁至城边落寨,由中军诸将代为管辖;又册封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晋南昌侯,命其使者梁寓速携印绶回江东复命。都安排完毕,曹操昏昏沉沉晕厥,被侍卫抬进北宫。
  董昭听得心惊肉跳,仓皇道:“今大驾在外军心仰望,病势固然能隐瞒一时,可若有一差二错又该如何决断?”他话说得委婉,意思却很清楚——您想好后事了吗?
  曹操慢吞吞道:“昨晚已派人回转许都,召太子前来……孙权那边早晚瞒不住,孤今晨已派张辽率部出屯陈郡以防不测,不过现今他与刘备反目,应该不敢此时发难……”他只说了几句,口水便顺着嘴角滴下来,卞秉赶忙为他擦拭;他缓口气又道,“西凉近来有异动,迁徙的胡人与豪族不睦,所幸曹洪、张郃他们在,应该不会出大乱。至于此间屯驻的兵马……唉!大战方歇众心疲惫,初春之际各地粮食也没筹好,不便将他们遣散。我现在这样子,也没法率他们回河北,只能维持现状……倘若寡人熬不到丕儿赶来,恐怕要劳烦诸公安抚军心了……我曹魏以北方之大敌吴蜀偏僻之地,积威日久必成大业;若孙、刘尚有能臣勇将,未得朝夕而定,切记——东守合肥、西据陈仓,中固襄樊,此三邑不破,便可立于不败之地。”看来曹操思忖良久,不但对后事有所准备,而且对日后天下大势揣摩得也很清楚。
  事既至此董昭也无可奈何,只能说好话:“大王不必忧虑,国有贤臣、军有勇将,一切都会好的。”
  曹操挣扎着摇摇头:“智者千虑,总有一失。你素来心思缜密,替寡人想想,还有何不妥。”
  董昭低头凝思,突然想起一桩要紧事:“有句话本非臣下该讲,但大王既然相问,臣敢不进言?”
  “说。”
  “鄢陵侯乃大王爱子,骁勇善战颇有雄心,如今尚在长安驻守,倘若……倘若……”董昭终是不敢挑明——倘若你一死,你那二儿子不服兄长,在长安拥兵自重,甚至提兵前来夺位,那可怎么办?
  家事常比国事更难,曹操如此精明,却始终拿捏不好与几个儿子的关系,千算万算还是失了一招。曹彰的隐患其实他自己造就的,听董昭提起,心中甚是伤痛,纵然有些爱惜曹彰之勇,为了保全大局也只能割舍:“速速派人去长安宣命,叫彰儿将兵权移交杜袭,也到洛阳来待命。”
  董昭反复思量仍觉不妥:“臣冒死妄言。若太子能火速赶来自是最好,若事有差失,不如……”他跪爬两步,把嘴伏到曹操耳边悄悄把那应急之策说了。
  “嗯,还是你想得周到。”曹操点头应允,“那你就回许都吧。”
  卞秉在旁听得诧异——董昭刚从许都回来,为何又奔许都?但这是他俩隐蔽之言,也不敢插嘴询问。
  一切都安排妥了,曹操似是心力交瘁,艰难叹息一声,望着满面关切的董昭,不免心生怜意:“公仁,寡人对不住你啊……”
  董昭愣住了,赶紧强笑道:“臣得遇明主乃平生之幸,大王何出此言?”其实他心里明白曹操的意思——荀彧、毛玠皆死,程昱告老隐退,论资历如今没人能与董昭比,可他至今无缘公卿,不过是无甚权力的谏议大夫,而且常在许都远离魏廷,曹操待他确实薄了点儿。
  “并非寡人故意薄待你,实有难言之隐。”曹操叹息道,“你的功劳我全记得,结好张杨助我逢迎天子、河内之战单骑入城说降敌将、远征幽州时修漕运粮、协助寡人称公称王……你的苦楚我也清楚,一次次力主劝进,旁人不理解,反落得谄谀之名……其实天下人行天下事,欲使世道乱者总要搅动乾坤,欲使世道安者也总要拥立一强主,方能统驭吏民、早熄狼烟……你并非谄媚之人,而是急功近利,欲使天下早日一统……”曹操肯定了董昭的作为,但这也等于进一步肯定自己。
  董昭被他戳中伤心处,眼泪又涌上来,斗胆握住他手:“大王别说了,臣明白您苦衷。”
  曹操却偏偏要挣扎着把话说完:“我没用你为列卿,一者是无奈世情风语,二来也是看你精于保养身体强健,想留着你给后世效力。你一定保重,将来好好辅佐孤的儿孙……”
  “臣明白,臣全都明白……”董昭咬破嘴唇,却还是止不住眼泪滑落。卞秉只得再三劝慰。
  “走吧。”曹操已泪光盈盈,“天下无不散筵席,许都的事就托付你了。”
  董昭踉跄起身,擦着眼泪退至门边,却忍不住再望曹操一眼。他明白这就是最后一面,从此生死相隔,于是撩袍跪倒:“容臣再向大王见上一礼。”说罢纳头便拜。三个头重重磕罢,略一起身却又再度跪倒——他连起连拜,竟给曹操施了个三跪九叩大礼,即便抱拳拱手,“臣辞别万岁!”这一声“万岁”无比响亮,却又无比沉重。曹操今生无缘至尊,就把这私下的呼唤当做最后的安慰吧……
  董昭拭泪而去,曹操也大伤精神,倚在那里出神良久,才慢吞吞道:“阿秉,你还在身边吗?寡人怎瞧不见你?”
  卞秉苦笑:“大王眼睛偏向那边,又怎看得到我?”
  “嘿嘿……”曹操竟自嘲地笑了两声。
  卞秉忙绕到左边伺候:“唉!大王对我偏见一辈子了,我也早就习以为常。”这虽是玩笑话,却透着埋怨——卞秉是国舅,又是曹营元勋,可至今仍居小小的别部司马,爵位也甚低。曹操有鉴于汉室因外戚而衰,故意压制卞家,他空负才智难以施展,如今也将将六十岁了,这辈子还有何指望?但不忿归不忿,终究曹操是他姐丈,他嘴上虽埋怨,伺候得却很殷勤,不住地为其按摩。
  曹操愧然望着舅爷,却发觉他袖中有突兀之物:“你揣着什么?”
  “唉!您都这样了眼力还这么尖,我算服了。”说着他从袖中掏出支黝黑的紫竹笛子——卞氏姐弟乃歌伎卖唱出身,卞秉小时候全凭吹笛讨营生。
  “你还能吹吗?”
  卞秉凄然道:“多年不曾演奏了,带它在身上不过是把玩把玩。为人不可忘本,好歹这是当年一起混饭吃的老伙计。”
  “唉!”曹操越发苦笑,“听你一言寡人惭愧,看来这辈子我全是瞎操心,你根本不会成为窦宪、梁冀之徒。吹一曲吧,我想听。”
  “既然大王想听,容我思之。”卞秉蹙眉思忖,回忆旧时曾吹奏的曲目,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不过笛声清亮悦耳、演技纯熟精湛,犹可见当年神韵。
  曹操闭目倾听,竟觉舒服了些,那悠扬的笛声似清泉流水注入他的心田,每处起承转合无不搔得他惬意,仿佛骤然回到年轻时。那时候天是蓝的、树是绿的、父亲的话永远是对的、书上之言永远是真的、朋友是亲密无间的,曹阿瞒是率性洒脱的!那时没有军队没有战争,更没有曹魏王国,却有一个纯真少年……
  “咳、咳、咳……”悠扬的笛声戛然而止,卞秉不住咳嗽。
  “怎么了?”曹操缓缓睁眼。
  卞秉扶着胸脯,喘了两口大气:“老了,吹不动了。”
  “唉……你这张嘴当年最精明伶俐,会吹笛,又能言善辩,骂起人来厉声得很。”
  “大王还拿我取笑。”卞秉边说边探过衣袖,拭去曹操嘴角流下的口水。
  “不是取笑。”曹操乜斜的眼瞅向他,“治国之道贵在用人,世人形形色色,却皆有所用。笛子你吹不得了,骂人可还能行?”
  卞秉一怔:“大王何意?”
  曹操疲惫地合上眼,定了半晌才吞吞吐吐道:“我叫你骂一人。”
  “什么?”卞秉莫名其妙。
  “你给我狠狠骂一个人。”
  “骂谁?”
  “此乃寡人身后之后,需绝对隐秘。若我熬过这几日,一切安安稳稳,你就把此事忘掉;若我实在熬不过,你……”曹操紧闭双眼,说话已越来越吃力,越来越不清楚。
  卞秉忙将耳朵凑到他唇边努力聆听,这才明白姐丈叫他做什么,立时惊得瞠目结舌:“我、我岂能……”
  曹操却不容他推托,喃喃道:“此为曹氏安,更为天下安。况且这件事只有你能为之。你不是埋怨我不升你的官么,此事若成你富贵无忧、儿孙不愁……”话到最后已细不可闻,混混沌沌又昏睡过去。
  分香卖履
  病势发展远比预想得要快,就在曹操接见董昭的转天,他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三更时分曹操从混沌中醒来,感觉说不出的难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浑身上下时冷时热,麻痹蔓延全身,手脚似乎都不再听使唤,腹内也有鼓胀之感。王后与众侍臣伺候他小解,却尿不出什么,躺下又腰酸背痛,针石镇痛完全不见功效。如此折腾到五鼓天明,他面色惨白、浑身发凉,喘气都很费劲,睁眼视物皆已模糊,说话也越发不清晰。庖人献上稀粥,环夫人亲自喂到他口中,可费劲巴力弄得浑身是汗却吞咽不下去,顺着歪斜的嘴角往下流。
  李珰之当即伏地请罪——粥不能进,汤药便也无用,到这个地步莫说是他,华佗复生也救不了!
  环氏、尹氏等女眷早忍不住啜泣,到底是卞王后识大体,赶紧唤许褚、孔桂等人进来,将曹操连人带榻抬至前殿,传召随军诸臣领受遗命。杨安殿内群臣一直坐卧不宁,虽然彼此不敢多言,照旧办各自的差事,但大家心照不宣,主上大限八成就在这几天,所有人都和衣而卧,故而虽在清晨事出突然,大家却衣冠齐整旋踵而至。卫将军曹瑜居首,丞相长史陈矫、侍中辛毗、谏议大夫贾逵、尚书桓阶、陈群、议郎赵俨、魏郡太守徐宣、黄门侍郎丁廙乃至司马懿、刘肇等辈尽数跪倒榻前——到这会儿谁也不再多言,说吉祥话也没用,秘书郎刘放铺纸研磨、孙资搦管捉刀,众人静悄悄的就等他遗言。
  曹操倚着靠背已上气不接下气,眼前一切都模模糊糊,只知来了不少臣子,却瞧不清他们面孔,耳朵能听见的只是众姬妾的哭声。他下意识地挣扎着抬起右臂,卞王后一见此景赶忙握住他手,噙住泪水哽咽道:“大家都来了,大王有何嘱托?”
  曹操神志已有些模糊,但他毕竟强横一世,到这最后时刻也要够气魄,他强撑着道:“天下无不去之人,此是常理……”但是众女眷闻听此言越发悲楚难抑——卞王后乃一国之母不愁将来,可其他女人尤其那些未曾养下一儿半女的姬妾日后指望谁?
  这些女人都曾被他宠幸,至少在他自己看来都曾是真爱过的,他对他亲手缔造的王国珍视无比,对这些女人也同样割舍不下:“你们别哭……寡人死后葬邺之西冈,你等可居铜雀台,西望便见吾冢……家国新立府库不丰,切不可耽乐铺张……孤平生所得天子赏赐及绢绶之物皆存白藏库,足够你等安度余年……”
  说到此处曹操越发呼吸困难,脑海中却不禁浮现出曾经的结发妻丁氏,她虽不美丽却俭朴勤劳,身为宰辅之妻尚每日织布女红,从来不用香薰之物。卞氏也随之效仿,以至于后来他也传令宫禁之中不许浪费熏香。想起这些他竟恍恍惚惚道:“冰井台还储有不少香,以前不准你们,我死以后你们可以把它分了……家国一理唯在勤俭,可以学着织布做鞋,卖出去贴补用度,莫滋扰中宫……”
  曹操临终之际留恋妻妾,嘱咐她们分香卖履,虽居君王之位,仍不失为有情有义之男子,但群臣都急坏了。如此重要时刻,多少大事等他确定,却还跟女眷絮絮叨叨,这不活活急死人么?可大家又不敢催,只能等他把话说完。孙资、刘放代笔遗令,早就一头冷汗——此刻曹操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记录下来,但官样文章讲究体统,这些琐碎杂务断不能写在军国要事之前。他俩只好停笔等待,暗掐指头先默记下来。
  夏侯惇就跪在病榻之侧,眼见曹操目光迷离,口齿已越发不清,却兀自嘱咐家务,甚至还提到衣物、幔帐,再这么耽误下去,还来得及嘱托群臣吗?夏侯惇实在憋不住了,伏到他耳侧打断道:“大王,诸位大臣皆在,等您吩咐呢。”
  这句话似点醒了曹操,他努力瞥向群臣,眼前却早已一片凌乱,仿佛天地间万物都在旋转,他只能对着臣子方向道:“吾在军中执法甚严,今后当遵行不违,至于激愤过失之类不可仿效……天下未宁,一切从简,崇实务本,不可因循古制……”只说了这两句,忽觉嘴唇麻木、舌头绵软,气也喘不上来,言语万分艰难,“吾应愁嗡,自谦捉襟,入见持……”后面的话已不成句,匪夷所思。
  群臣完全不明所以,急得满头大汗面面相觑,李珰之赶紧上前为他摩挲胸脯,却依旧顺不过这口气。正在手足无措之时,孔桂竟插口道:“大王好像说‘吾因头病,自先著帻,入殓时当换王冠大服’。”大家一怔,却见曹操眨眨眼睛似是肯定——孔桂伺候曹操多年,早对他的言语好恶谙熟于心!
  这会儿大家也管不得孔桂是何样人了,忙推他到榻边转述。曹操的嘴歪了,口齿本已不清,这会儿又气息艰难,只能微微叨念。孔桂几乎把耳朵贴在他唇上:“大王说……四海未定,当遵先前之令薄葬……”
  “写下来!快写下来!”辛毗催促孙资记录。
  孔桂歪着脑袋努力去听,又道:“下葬后宗室百官立刻除孝……各处屯戍的兵马不得擅离驻地,还有、还有……我也听不清了,大王再高声些……”
  曹操的嘴唇还在翕动,却已发不出半点声音,甚至连一丝气息都呼不出,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喉头。他听不见自己说的话,也听不见孔桂说什么,甚至听不到姬妾的哭声,世界好像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了,他心里除了焦急更多是恐惧……他原以为自己想开了,以为自己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事到临头才发觉错了,他依旧有许多话想说、依旧有许多事割舍不下,爱也好恨也罢,他依旧留恋人世——他还不想死!
  但此时此刻他已无能为力,渐渐地连眼珠都无法转动了,歪斜地视线越过孔桂的发髻,只能模模糊糊看到榻边一隅,那里恰好放着他未能吃下的那碗粥。民以食为天,人活着就要吃东西,从吸吮第一口乳汁开始,生命得以延续;无论活成什么样、遭受何种苦难,只要能果腹就能活下去。曹操再也喘不上一丝气息,但求生的本能似乎告诉他,只要能吃就能活。
  或许曹操一生中最艰难的一仗不是官渡、不是赤壁,而是为一碗粥。此时他无法与人交流,只能靠自己!他颤抖着抬起浑身上下唯一能动弹的右手,挣扎着去拿那碗粥,却离得太远摸不到。他告诉自己这就是战场!坚持住!再努把力!他横下心鼓足勇气,猛地使出全身最后一股劲,向目标发起冲锋……
  孔桂兀自伏在他身边,突觉他身子剧烈地一颤,赶忙后退躲避;却见曹操僵直地向上挺了一下,右手莫名其妙地抓了一把,继而身子一歪扑倒榻边,再也不动了!
  “大王!”群臣一声惊呼。
  李珰之脸色煞白,战战兢兢在他腕上摸了一把,随即朝众人摇了摇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甲子(公元220年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号哭声似炸雷般骤然而起。大家虽有心理准备,但毕竟已习惯了曹操的权威、曹操的统治,甚至习惯了他的喜怒无常。现在一瞬之间这座擎天大柱崩塌了,简直无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是有感他的知遇之恩也好、是对将来未知的恐惧也罢,或仅仅是对逝去生命的爱怜,总之一切情感都化作痛哭,所有人的泪水都恣意挥洒着!
  女眷们抱作一团相拥而泣,群臣伏在地上呜咽不止,众侍卫咧开大嘴似狼嚎般大恸。突然间许褚“哇”的一声大叫,紧接着一口鲜血迸射而出——这位忠勇的卫士失去了跟随一生的主子,太过悲痛大口呕血。
  “许将军……”众臣慌了神儿,赶紧七手八脚去搀扶。李珰之从未能挽救死者的自责中缓醒过来,忙分开人群为其诊脉;哪知还未摸清楚病情,又猛然听到一声铠甲碰地的闷响——夏侯惇仰面晕倒了!
  群臣更是一阵骚动,李珰之沉住气:“许将军悲痛过度伤了肺脉,倒也无大碍。”说罢又跑到那边诊夏侯惇,摸了左脉又摸右脉,立时皱起眉头,“不妙……左脉虚微、右脉无力,夏侯将军早有风寒在身,积郁日久病入五脏,又操劳过度伤损经脉,这病不好治了。”顾不了死的先顾活的,赶紧叫几个亲兵把晕厥不醒的夏侯惇抬去偏殿。众人越发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地呼唤着大王。
  号啕声中陈群头一个缓过神来,匆匆爬到孙资身边,偷眼看那道遗令。孙资虽老于案牍,毕竟生平头一次遇到这样紧迫的诏令,又被群臣催促,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多亏刘放帮他默记才没漏掉什么,却哆哆嗦嗦的,一手珠润玉圆的好字都写走样了。只见七扭八歪写着: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糽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陈群暗叫糟糕——遗命看似面面俱到,甚至细节琐碎都提到了,但偏偏最关键的事曹操只字未提,曹丕尚未赶来如何继位?真有心添一句“太子勿待洛阳迎丧,受诏即为承统”。可多少双眼睛互相监督着,私改遗令是天大之罪,谁担得起?身家性命不要了?
  陈群以袖拭泪暗自焦急,却觉有人拉他衣袖,侧脸一瞥——司马懿凑了过来。二人互相搀扶假作悲泣,偷偷退出人群。司马懿也发觉问题严重:“遗令欠妥,当速召太子前来……”
  话未说完见长史陈矫晃悠悠站起来,老眼垂泪语带哽咽:“大王猝然驾崩,还望诸公承主上遗志,以国事为重。速将遗命重新誊录,派人赍诏赴邺城通报太子。”
  司马懿不禁蹙眉:“他们忙出头绪还不知要多久,那边仓促接诏也耽误工夫,此刻分秒必夺,得派个心腹快马加鞭抢先禀报太子,越快越好。”
  陈群想得更周全:“太子那边缺得力帮手,再派个人去朝歌告诉吴质,叫他速去邺城帮衬。”
  “我这就去办。”司马懿趁众人不备,偷偷溜出殡殿。
  陈群混进人群继续哭丧,心中却仍不安稳。曹操死了,但这并不意味曹丕的时代立刻开始,还有个难关没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