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森木666      更新:2024-10-31 02:00      字数:2035
  右丞相云时卿坐姿端雅,单手搭在膝上,闲适悠然,紫袍金带衬得他面冠如玉,就连本该冷锐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不少。
  他凝眸瞧着柳柒,眉宇间噙着一股子似有若无的笑。
  柳柒当然不会以为这人在勾引自己,相反的,对方定是在琢磨该怎么做才能把他弄死。
  这时,邻桌的工部尚书敬了一杯酒过来,柳柒侧首,微笑着与尚书大人共饮,再没多看云时卿一眼。
  然而一口酒还未咽下,坐在上首的昭元帝就发话了:“我朝习俗与草原颇有出入,不知公主与列位大人可还习惯?”
  殿中的歌舞笙箫戛然而止,方才还在推杯换盏的臣子们也立刻安静下来。
  公主笑着应道:“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才济济,幸蒙陛下之盛情,臣女铭感五内。”
  一番客套话说完,昭元帝便直入主题:“今日正逢上元灯节,汴京城夜不闭市,公主若是得趣,不妨挑一人陪同,感受一下中原的佳节与风情。”
  殿内所有未婚配的青年才俊们顿时屏息,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公主唇角微动,迟疑几息才说话:“臣女有一事还未来得及向陛下言明——草原各部的王位历来皆由王之嫡子继承,可是父王欲破除旧制,择嫡长承袭,不分男女。臣女虽有两个兄弟,但只有臣女为长,所以父王依照新制,在臣女出使大邺之前就赐封臣女为王女,待父王百年即可继承王位。因此,北狄此番与大邺和亲挑的不是驸马,而是一个能与臣女共治北狄的王夫。”
  公主话音刚落,宴席间很快便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柳柒不露声色地看向昭元帝,后者与他目光相接,似有疑虑。
  大邺朝的情报遍布天下,其中有半数掌握在柳柒手里,然而关于北狄王传位长女之事,他也是此刻才知晓。
  真假存疑,有待求证。
  这时,一名锦衣华服的青年自告奋勇,简略介绍了自己的出身、年岁、官职品阶及擅长爱好等,并表示愿意陪公主夜游汴京。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自荐着络绎不绝。
  公主并没有理会那群纨绔,而是对昭元帝说道:“臣女年近桃李,所求夫婿应比臣女年长。”
  殿中落针可闻,众人环顾一遭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那两位年纪较大、尚未婚配的丞相身上。
  昭元帝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面不改色地劝说道:“年轻自有年轻的好,公主当酌情考虑。”
  柳柒在一道道精光般的注视之下动了动睫羽,很快,公主的嗓音幽幽传入他的耳内:“臣女觉得,年长些的郎君更会疼人。”
  “恳请陛下做主,赐臣女与柳丞相一段佳缘。”
  【作者有话说】
  虽然比原定计划迟了一个月,但还是开文了(挺胸)!
  第一次写古耽,而且题材和风格与我前面几本不太一样(战战兢兢),大家喜欢的话就点点收藏多多留言吧qaq可爱的你们就是我的动力!
  本文架空架空架空。
  手动感谢在预收期间慷慨灌溉的各位!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和谷江山早睡早起 1个投掷时间:2023-12-06 11:27:21
  读者“林恒你补辅助”,灌溉营养液 +8 2023-10-22 08:39:40
  读者“自动回复”,灌溉营养液 +1 2023-09-16 08:15:09
  读者“莫听穿林打叶声”,灌溉营养液 +5 2023-08-19 23:42:35
  读者“莫听穿林打叶声”,灌溉营养液 +5 2023-08-19 23:42:28
  读者“莫听穿林打叶声”,灌溉营养液 +5 2023-08-14 20:43:28
  第2章 丞相惹风月
  北狄公主挑选夫婿一事乃昭元帝金口应允,凡被她相中者,无论尊卑贵贱,都需承下和亲相公的身份。
  圣意难违。
  鸦雀无声的宝津楼内立时有窃窃私语传开,半晌又重归宁静。众人眼观鼻鼻观心,见昭元帝神色复杂,皆不敢轻易开口。
  ——大邺或许可以失去一个丞相,但昭元帝绝不允许北狄得到柳柒。
  方才毛遂自荐的青年才俊们纷纷转头看向端坐在左前首的柳丞相,那张俊美如玉雕的脸上窥不见半分波澜,仿佛公主相中的另有其人。
  柳柒起身行至殿中的红毡上,对述律蓉蓉泰然揖礼:“公主机敏聪慧、英姿飒爽,蒙芳心相赠,微臣感念于怀。然臣浅陋鄙薄、德行有亏,不敢妄攀公主,有损公主名节。”
  眼角余光里,云时卿正悠然自乐地拨弄玉碟里的果脯,与四周胶着的气氛格格不入。
  柳柒还记得昨晚小厮汇报给他的消息,彼时他误以为云时卿和北狄公主暗通款曲是想劝服公主择二殿下为夫,为三殿下涤清储君之争的对手,没想到此人真正的目的竟然是他。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对付势单力薄的二殿下的最佳方法,便是折其羽翼,顺便也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云时卿这一招,倒称得上是“一石二鸟”。
  公主被拒,未免失落,却还是佯装镇定地问道:“柳相何出此言?”
  无数道视线齐刷刷地落在柳柒身上,就连云时卿也忍不住放下银匙,想听听这位丞相大人会如何解释。
  柳柒侧首,见那人面含浅笑、幸灾乐祸,遂温温和和地说道:“柳柒入仕十载未娶,实有难言之隐。只不过此事污浊下流,不该示之以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