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661节
作者:我是蓬蒿人      更新:2024-10-17 18:02      字数:3653
  赵宁面容一滞,这还是他第一遇到自报家门后,别人不相信的情况。
  黄瑜皱眉沉思,县丞拿胳膊肘捅他,笑声不止舌头打卷地道:
  “黄兄,那你就该是杨佳妮了,哈哈......不对,杨佳妮是巾帼豪杰,你,你不行......哈哈。”
  黄瑜青着脸看向赵宁:“足下深夜造访,却不肯说明自身身份,还口出这般戏谑之言捉弄我等,究竟是何用意?
  “若是足下有意拿我俩寻开心,还请自便。”
  赵宁无奈地道:“我真是大晋太子。”
  “好,好好好,你是大晋太子!黄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那就请大晋太子告诉我们,你来找我们这两个徐州闲散人,是为了什么?难道真是为了喝酒?”
  县丞笑得站不稳,只能坐了下来。
  黄瑜觉得赵宁可能是政敌、对手们派来,试探自己,想给自己扣上通敌罪名的修行者,所以冷下脸来,回到桌前准备坐下。
  这时候,赵宁很想拿出腰牌令箭一样的东西,丢给黄瑜跟县丞,让他们立即明确自己的太子身份。
  只可惜,这种东西压根儿不存在。
  不过,赵宁要证明自己是赵宁,其实没有那么难。
  在黄瑜即将坐下的时候,他放出了一缕自己的修为气机。
  于是,黄瑜就再也不能坐下来。
  他浑身一抖,犹如看到青天变巨兽,好似面临泰山压眉头,不由得转头震惊而又恐惧地看向赵宁,仿佛见到了天神下凡。
  县丞同样是如坠深渊,在他的感知中,面前的赵宁在刹那间就变得身高千丈,头顶天脚立地,遮天蔽月俯瞰众生,而自己渺小如蝼蚁。
  这是什么修为境界?
  县丞骇然看向黄瑜,对方是元神境后期,能比他更加精准地判断赵宁的境界,而黄瑜目瞪口呆的反应,让他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王......王极境后期?!”
  黄瑜是见过王极境中期施展修为的,亲身感受过那种恐怖,而眼下赵宁给他的压迫感,比当时要浓重太多。
  赵宁收回气机,淡淡地道:“现在两位可相信孤王的身份了?”
  长城之南,拢共就三个王极境后期,而众所周知的是,魏无羡生得虎背熊腰,高大如铁塔,明显跟赵宁的形象天差地别。
  黄瑜哪里还能不信,浑身一震之下,连忙跪地下拜:“卑职徐州司马黄瑜,参见太子殿下!”
  县丞身躯猛地一抖,借势麻利地从凳子上滑溜到地面,纳头就拜的动作一气呵成,让人怀疑他事先演练过:
  “彭城县县丞章颢,参见太子殿下!”
  只看他俩喊完一句话,便手足无措的样子,赵宁便知道,大晋太子突然来到徐州,并且深夜造访站在他们面前这件事,让他们感觉不可思议,一时间难以接受。
  “除了面对圣上与长辈,大晋已经不兴跪拜之礼,二位请起吧。”
  等两人站起身,为了让他们自在一些,赵宁自个儿现在石桌前坐下,笑着对章颢道:
  “章县丞想做魏无羡,只怕还得再努力一些。他跟你年纪差不多,却已经王极境后期。不过,这总比黄司马做杨佳妮要容易得多。”
  两人听了赵宁这番调笑之言,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马上配合地露出笑容,很是奉承赵宁的幽默。
  “太子殿下竟然知道我俩?”章颢觉得匪夷所思,他区区一个县城,又距离燕平千里,赵宁怎么会认出他来?
  赵宁示意两人落座,“黄司马贤名在外,徐州百姓可没几个不知道的;章县城国战有功,又最是嫉恶如仇,同为世所罕见的仁人志士,说一句徐州良心也不为过。
  “我来徐州若是连你们都不知道,来了又有何意义?”
  黄瑜、章颢心头震动,受宠若惊,禁不住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感动。
  从现实角度上说,他俩如今在徐州混得凄惨,一个正被刺客暗杀,一个快要妻离子散,依照如今的世道标准,那是妥妥的失败者。
  可眼前的大晋太子,却说他们是仁人志士、徐州良心,如此高看他们,认可他们的言行尊重他们的人格,叫他们如何不感动?
  “殿下谬赞了,我俩实在是惭愧。”
  感慨之余,黄瑜拱了拱手,神色凄凉,“一个司马,一个县丞,都是朝廷命官,本该为社稷民生奔走,如今却尸位素餐,上不能保境安民,下不能救济百姓,面对徐州乱象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家破人亡,有负圣贤教导,本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何以能当殿下此赞?”
  说着,黄瑜差些潸然泪下。
  章颢嘴角抽了抽,想要挤出一个笑脸,打趣黄瑜两句,让他不要把气氛弄得太沉重,话到嘴边终究是没能说出来。
  因为现实的确沉重。
  赵宁正色道:“国家陷入分裂,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百姓沦落于水火,若论责任之大,朝廷责无旁贷,陛下与孤皆难辞其咎,眼下还算不到两位头上。”
  闻听此言,黄瑜神色一滞,章颢瞪大双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自古以来,每逢天下纷扰,统治者向来是将罪责归咎于乱臣贼子,甚至是刁民生乱,哪有先说自己责任最大的?
  赵宁接着道:“两位之前对徐州乱象束手无策,一腔热血被冷落,一身才学被埋没,这是朝廷有亏于天下良臣仁人,如今孤来了,情况自然会彻底改变。”
  这话说得太大。
  黄瑜与章颢顿时冷静不少。
  他俩不是普通人,若是只在乎自己的富贵荣辱,乃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此时必然百般巴结讨好赵宁,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但他俩不是这种人。
  所以面对太大的话时,他俩的本能是怀疑。
  这份怀疑还很有依据。
  因为朝廷王师眼下并没有到徐州。
  既然朝廷王师没来,赵宁何以能说从今往后他俩的情况会彻底改变?
  “卑职听闻,在大晋朝廷的主持下,河北河东世道清明,人人皆有公平,人人匡扶正义,敢问殿下,这可是真的?”
  黄瑜直接提出这个问题,等待赵宁回答。
  章颢紧紧注视着赵宁。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因为无论如何回答,都只是言语上的。
  言语不是事实,打动不了人心。
  但赵宁有完美答案。
  他道:“大晋朝廷究竟如何行事,二位没有亲眼所见,孤说什么都是虚的。
  “不过孤可以告诉二位,城外的三万多难民,已经被孤尽数安顿好,现如今人人有一口热饭吃,人人有遮风挡雨之所。”
  黄瑜猛然一怔:“什么?”
  章颢嗔目结舌:“城外那些救助难民的人,都是听得殿下之令?”
  第七三六章 深夜造访(2)
  连大晋太子都到了徐州,那么徐州有千把人是他手下、听他命令行事,就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
  赵宁将整个事情的经过说了说,让黄瑜、章颢二人可以从细节上进行论证,确认他说得都是事实。
  当然,如果黄瑜、章颢仍是有所怀疑,赵宁只需要让几个参与城外救灾的,身份相对显要的人物现身说法,就能彻底破解这种怀疑。
  听完赵宁的叙说,黄瑜、章颢大为惊叹。
  “想不到太子千里迢迢来到徐州,做得第一件要紧事就是救助难民,放眼整个天下,这份仁义鲜有人及。”
  “若不是殿下及时出手,城外难民不知要横死多少!节度使乱战而百姓受苦,百姓受苦而殿下救之,卑职替徐州父老乡亲多谢殿下!”
  黄瑜感慨万千,章颢当即下拜。
  至此,两人虽然还有亲眼见过河北河东的世道面貌,但已经相信大晋朝廷的仁义,相信彼处的百姓至少拥有了相当的公义。
  确定这些,足以让他俩就此成为赵宁拥趸,将大晋朝廷当作希望。
  “不知殿下今夜到访,是有何事吩咐我等去做?”
  “殿下......我俩一个是闲职,一个被排挤,手里已经没有权力,只怕对殿下起不到多少帮助......不过我俩在徐州多少有些名望,但凡殿下有所差遣,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俩亦绝不会推辞!”
  站起身的章颢与黄瑜相继表明态度。
  赵宁夜晚造访,当然不会是简单见他们一面,到了此时,他们已是心甘情愿接受赵宁差遣,不遗余力执行赵宁的命令。
  赵宁示意两人稍安勿躁,看着两人不急不缓地道:
  “今夜来见二位,的确是有要事相托:我要两位从现在开始,担负起徐州百姓生死存亡的干系。
  “中原风云激荡,徐州大战将起,为免生灵涂炭,我需要二位利用自己对徐州官吏、士人的了解,召集一批仁人志士,共同在大战时保护百姓的身家性命!”
  对黄瑜、章颢来说,此事义不容辞,而且更加彰显了赵宁的仁义本质,佐证了大晋朝廷的正义,皆是肃然应诺。
  不过他俩面有难色,这事儿太不容易,以他俩如今的处境,根本没有可能良好地完成任务。
  赵宁知道他们的难处:
  “两位的境遇我都知晓,手中无权自然无法名正言顺做事。不过那都是之前的情况,我刚刚说过,我到了徐州,这一切自然会改变。”
  黄瑜、章颢既震动又疑惑:“不知殿下意欲如何施为?”
  赵宁笑了笑:“我马上就会去见常怀远。”
  ......
  常怀远得知了城外三万难民获救的消息。
  之前他跟武宁要员们商量了大半日的财政问题,后来又与心腹幕僚们筹谋对地方大族动手的具体举措,都是十分紧要的大事,区区难民境遇变化的消息,又不是群起暴-动,还不足以在此期间打断他。
  手下不敢贸然进门。
  这些事情做完,常怀远终于得了些许空闲,手下这才将城外之事禀告给他。
  听完手下的禀报,常怀远先是默然半响,而后扰了扰头,满面迷茫,五官一会儿纠缠一会儿散开,分分合合好似在演绎天下大势,很精彩,看起来分外滑稽,不知道的估计会以为他在表演某个节目。
  手下不明所以,还以为常怀远魔怔了,试探出声:“军帅......”
  他好心提醒常怀远,也确实提醒了常怀远,因为后者脸上的阴晴变幻,在顷刻间凝成了一种颜色。
  愤怒。
  极致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