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胜利信心
作者:
女侠独孤雯 更新:2021-01-24 06:05 字数:2048
山下负责后勤的敌人没有能想到山寨上的人竟然能用铅弹大致范围精准的向一里外的目标射击,辎重之地一片混乱,在每分钟至少两轮数百枚铅弹数十人伤亡规模的打击下开始溃散开来。
好在拥有多年边关经验的宣大总督还是握有一支随时骑在马上的预备队,自己也在马上。终究没有被溃败下的人群所冲散。
张海见状没有给敌人太多喘息的时机,迅速下命令全部核心弟子与少年营中不负责为学塾弟子辅助添装的人展开反击。
张海与众核心弟子们全身披挂铠甲、身背特制箭筐从寨墙的缺口处闪现出来的时候。绝大多数敌人已经丧失了以之前的声势正面对敌的勇气。
不过这边军之中还算是有一些勇悍些的精锐,以铳箭向从山上逼下来的张家众人还击,以图收拢队伍重新整军。
然而在这山地之上,地形对投射兵器带来的加成与减成还是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那些边军中的精锐射手射出的箭其实并不比用以前传统弓的张家核心弟子逊色多少,但是当箭飞到数十米相对高度六七十步外的时候就从一石到一石二斗的威力削减到顶多不过五六斗甚至四五斗,不靠盾牌的寻常铠甲都能抵挡住其中绝大部分杀伤。
而借助山势的张家核心弟子们用优质弓型的一石弓射出的近二百焦尔如同寻常神臂弩一样的箭支有效射程却可以延伸到一百五十甚至二百步远,几乎从山寨附近直抵山脚下。逼近到半山腰的时候箭雨的覆盖范围几乎把许多逃离山口的出口都覆盖了。
从山腰到山寨火器手以臼铳或平射或抛射,数百人每分钟一千几百发的弹丸火力加上张海及几十名弟子每分钟三四百支强箭仅仅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又杀伤了上千名来不及撤退的敌人。
敌人的溃败终于变为少数精干家丁组成的预备队也震慑不住的崩溃,不少人丢盔弃甲放弃山下的辎重马匹溃逃起来。
虽然局面已经十分有利,但张海终究没有下定追歼残敌的决心。毕竟在不打算放弃山寨的情况下能够用于进攻的兵力太少了,面对的对手虽然大部分人比较平庸,却拥有一些训练水平乃至勇敢度都不差的个别精锐。在依托地形优势就可以获得不小收获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冒险了。
趁着败退出去的敌人正在收拢和整理队伍的当口,山上的少年营战士也分配出不少人负责下山迅速清理战场。
张海所率领的新式队伍不需要以割首级的方式记功,但对于那些失魂落魄的敌伤兵甚至装死的人并没有妇人之仁。在根本没有足够的场地、人手、给养来养活战俘更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来医治这些人的情况下送其上路顺便练习近战肉搏是现实中的最佳选择。
对此问题队伍上在以前也有不不少意见和争论,但张海下定决心:就算是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多一些代价也绝不要沙子。成家年龄之上改造难度已经很大的人如非主动投降中的选择或者见营养程度就是那种可以改造的阶层,绝不贪多消化。
除了将那些负伤的残敌彻底消灭,张家众弟子及少年营的战士们重点搜罗铅材、火药、铁器。包括在交战中己方打出去的那些弹丸,也包括敌人遗弃的炮兵及辎重等物、还有寻常士兵的腰刀火铳等铁器。
即便是宣大边军所用军械在张海看来也远非合格,但这些材料却是维持这一年的战备生产所不可获缺的。还有不少尸体上的布面铁甲则是北直隶各府精兵中少见的,很多钝伤而死的敌人身上的铠甲保存却很完整。
“这火药的成色看起来很不好,也归我们么?”一名少年营的战士向身边负责挑选敌人铠甲的刘洪涛问道。
“这火药直接来用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不合格,不是威力和射程不能把握就是有炸膛的危险。不过捻碎分离出来重新来配应该是有办法的。今后的木碳可能不那么容易获得了,铁器要多收!”
足足忙碌了约摸半个时辰的时间,数百人来回几趟的忙碌才把从上坡上到山脚下几千具尸体上的四万多斤各种铁器、两万多斤铅材及上万斤火药收缴上山。就连负责辎重的一些马匹和炮车也在众人利用绳索的牵引下拉上了并不算陡峭的山寨。
馆陶山寨面对的第一次围攻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结束了。与战士们原来预想的不同,败退的敌人虽然依然有条件也有时间将残余的主力收拢起来,可再也没有威逼到山寨近前扎营甚至袭扰的打算了。
整个作战过程持续时间连同收尾也不到一个时辰,在彻底消灭三千多敌人的同时防守馆陶山寨的众人伤亡不到三十人,又是一个一比一百损失比的大胜。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凭借寨墙的防御工事回避了大量的伤亡风险,如果不是居高临下的山地防御带来的巨大优势,如果不是敌人的轻敌冒进外加骑兵难以有效像之前与北直隶各府交战时那样发挥作用,根本就难以取得这样的大胜。对于铳弹乃至训练准备还没有达到计划中的理想状态的众人来说那会是一场险象还生代价巨大的恶战。
但从张海及其核心弟子的神箭,再到利用不大能量的钝杀伤、几乎可以对付这时代的亚洲绝大部分盾甲防护的臼铳,整个队伍显然具备了同近万敌人正规战兵正面抗衡的实力。
“日后我们出山,再也不必像做贼似的到处赶路生怕遇到集结起来的大股敌人了。”一名少年营战士在战斗结束后长出一口气暗自叹道。在印象里,开封之战以前流动作战阶段的李自成等部农民军所能拥有的也不过是如此的力量。
而对于这时代的兵事有所了解的张海及众核心弟子而言看到的则是力量对比转折点的临近,乃至对于战争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