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备战
作者:海涵      更新:2021-02-16 08:05      字数:5121
  妍儿好武,这柄银刀显然是妍儿送的,而玧儿的名字中带有玉字,这块玉佩,应该就是她送的了。
  很快,他便证实了自己的猜测——银刀刀环系着的同心结上,有一颗小小的白色玉珠,上面用极细的刀工雕了一个“妍”字,而玉佩下系着的样式几乎一模一样的同心结上,则有一颗小小的青色玉珠,上面也用同样的刀工雕了一个小小的“玧”字。
  李昱看着两个同心结,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一颗心竟然狂跳起来。
  同心结……
  “何以结同心?素缕连双针,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古诗里经常会说起“结”,“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而李昱能看出来,这两件礼物下的同心结,是姐妹二人自行编织的。
  他很难想象,她们怎样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自己,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李昱看着手中的两件礼物,深吸了一口气,将它们重新放回到了盒子当中收好。
  她们的情意,他心里是明白的,但现在对他来说,太过突然,他一时还没有准备。
  他的心中,现在仍然只有明月公主。
  外边突然传来阵阵的号角声,李昱心里一凛,起身走出屋外,登上营中的了望台,向远处的江面望去,赫然看到了一艘艘满帆而驶的木船。
  李昱知道,这是大成水师的运输船队到了。这些运输船上装载的,是前线急需的粮草。
  在攻克柳京之后,李昱才知道,高俪国为他们这些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准备的粮草,只够单程的,如果柳京城攻不下,他们这些人哪怕不死在东瀛人手中,也会饿死。当时他便惊出一身冷汗,而罗扬林和张伟等人都极是愤怒,想要砍了高俪人的督粮官,但监军汪磊却制止了他们,告知了他们高俪国因战乱乏粮的情形,说高俪方面能凑出这单程的粮食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罗扬林等人这才明白过来,只能无奈的接受了现实。
  攻下柳京之后,虽然得到了东瀛军留下的部分军资储备,但对守城的一万大成军和高俪盟军来说,根本不够支撑多久,是以粮草还得从大成境内转运。
  汪磊在返回虎落关后,便就自己在前线所见写了一份报告给大成东征军最高统帅张成钰,说明前线粮草运输出现的问题。汪磊综合了多方面的意见,发现东瀛军自从年初就一直收缩在柳京附近,也是因为粮草军械的运输问题,大成军走的是高俪国境内的唯一一条大路,即从从西侧发起对柳京的进攻。这条路基本是直线,路面比较宽阔,沿途驿馆、兵站设施相对完整,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辎重都比较方便。他建议陆路就从这条大路运输,因为如果不走大路,翻越高俪的崇山峻岭将是件极其艰苦的任务,而且速度缓慢。此外,他建议从水路运粮至柳京,从青玉江口至柳京的富源江口,直抵城中卸载,最为便利,也较陆路安全得多。
  张成钰经过仔细的考量,同意了汪磊的建议,由此津门水师承担了海路运输的任务,而海上巡视和护航则由实力最强的江州水师负责。
  对于大成军改由水路运输,高俪方面负责接洽与筹粮的官员还颇为不解,首辅刘大钧竟然派人去问汪磊,这次大成国到底派来了多少人?他得准备粮食。
  这时汪磊正式告诉了高俪人大成军的作战序列,再加上后续部队与虎落关守护部队,大成军东征军的总兵力达到了65000人。不过实际上这些部队里始终有部分作为预备队的存在屯于大成和高俪边境附近的据点,譬如安平等,真正进入一线作战序列的,大约是30000人,加上高俪军的助战部队,一共约为40000人。
  得知了这个数字,刘大钧既惊且惭,虽然汪磊没有明说大成军为何改了粮道,但却等于打了他的嘴巴一般。
  姑且不算高俪军本身,单是三万大成军的补给消耗,便是一个极其可怕数字。一名大成军士兵一天要消耗一升半的粮食,一匹战马要消耗豆料三升。大成军总兵力三万人,战马两万匹,如果要支撑两个月作战,便要粮食三万余石,马豆两万余石。这还只是按骑兵数算的单马消耗,实际上大成禁军相当部分骑兵是双马配置,马豆真正的供给不会少于四万石。
  而此时高俪的全部存粮已然不多,尽管高俪国官员们把各地粮仓搜刮了一遍,连来年种粮食的种子都拿出来了,一共也才攒了五万石粮食,三万石马料。这点存底打一场速度战勉强够用了,可一旦进入相持阶段便会出现大麻烦——这还只是针对柳京咸城一带的东瀛军,如果把其他方向的东瀛军也考虑进来,形势则更加严峻。
  大成方面对于高俪的窘迫境况心知肚明。是以一开始,张成钰便下令所有赴高俪部队均在青玉江沿岸集结,在大成安东都护府境内就食,不要去消耗高俪为数不多的存粮。为了保证军需,他特意筹措了十万石粮草搁在边境,准备等到大军全部入境时,让部队随军携带,以备两个月之需。
  可张成钰万万没想到,高俪人的运输能力之低下,远远超乎他的预料。
  罗扬林率前锋部队进攻柳京时,总兵力只有三千人,消耗不算大,因而高俪人应付起来压力不大。但现在大成军人数变成了三万,高俪人则立刻抓了瞎。
  李昱明白,这种后勤运输出现的阻碍的根本原因在于高俪国力的匮乏,尽管高俪官员疯狂地压榨民力,运力还是不堪敷用。大成军的大部分粮草与辎重,都积压在了边境上,无法及时运抵前线,而汪磊适时发现了问题,报告给了张成钰,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才使柳京前线的军兵没有陷入断粮的危机。
  为了乘克复柳京大胜的锐气,尽早出兵击败东瀛军,汪磊还建议在柳京前线粮草已有部分储备的前提下,请水师先尽量转运军资军械,尤其是最为重要的大炮和“三连铳”等火器。
  此时动输船已经驶抵了岸边的港口,开始卸货,李昱下了了望台,骑马前去码头观看。
  不多时,到了码头,李昱穿过川流不息的民夫队伍,找到了负责这支运输船队的督运官,询问他此次运送的物资当中可有大炮和火铳,督运官回答说没有,为了证实自己的话,督运官还请李昱上船,来到船舱查看这一次的货运清单,李昱仔细看了清单,果然如督运官所言,除了粮草和帐蓬等物资外,并无大炮等火器。
  李昱和督运官道别,回到了岸上,赫然发现孙海涵和慕容轻尘也过来了。
  “毓秀也是来查看火炮到了没有的吗?”孙海涵看到李昱,笑着问道。
  李昱苦笑着点头,罗扬林要他帮助孙海涵铸炮,他进入状态可以说是很快的。
  “火炮到了没有?”慕容轻尘问道。
  “没有。”李昱摇了摇头,“我刚问过,还看了货运清单,确实没有。”
  “那火粉红药呢?也没有?”慕容轻尘眉头微皱,又问道。
  “没有。”李昱再次摇了摇头,刚才看货运清单时他看得很仔细,和火器有关的东西一概没有。
  “看样子朝中诸公对是否使用火器,还是大有顾虑呢。”孙海涵冷笑了一声,也不再去和督运官啰嗦,转身打马就走,“毓秀兄若无别事,随我来吧。”
  李昱应了一声,骑马紧随孙海涵而去。
  还在远处,李昱便远远的看见了前方弥漫的黑烟,再往近处,便是成片的窑火,待到进了军营,扑面而来的便是阵阵的热风。
  军营里,到处都是赤着上身穿着短裤的工匠和士兵。
  这里与其说是军营,给李昱的感觉,到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手工作坊。
  “我这里比别的地方热,毓秀和清云若是不嫌,随我换换衣服吧。”孙海涵注意到了李昱的惊奇之色,呵呵一笑。
  李昱答应了,当下三人来到一间屋子,孙海涵的侍婢给三人脱下衣服,换上了三件透气性好的细麻衣,孙海涵随即带着他们俩来到了制炮的工房之中。
  “这里的工匠大都是从高俪境内征召前来,工目皆是我从安东带来的员匠,高俪工匠冶铸技艺得自我大成,只是不如大成工匠精湛,要他们制造大炮,太过艰难,不过小型火炮,倒还勉为其难。”孙海涵说道,“现下军情紧急,造大炮的话,非数月不得功成,只能先造小炮了。”
  “我听说当年高俪国也有火器营制,且并未如我大成一般天下偃武后,尽数毁弃,要是能找到当年旧存,亦可应一时之急。”慕容轻尘说道。
  “清云有所不知,高俪国当年确有火器营,装备铜铁各炮,皆为其自铸而成,制造之法虽得自大成,然炮材所用铜铁冶炼不精,制作粗糙,当时用时便多有炸膛者,是以高俪国一直重弓矢,轻火器,自武皇帝统一四海,天下偃武,高俪承平日久,武备尽驰,这些火器早就荒废不用了,自入柳京后,我多方查探,找到了高俪王武备库,得其贮藏之火器,皆小铳炮,其中铜炮早为其王族暗中吞没,毁铸别器自用,所余铁制小炮,俱都锈蚀不堪,无一门能用。”孙海涵苦笑道,“好在我要铸炮,这些皆可用为炮材,不必向民间征集铜铁了。”
  “原来如此。”慕容轻尘想了想,又道,“不知其武备库内,可有火粉红药?”
  “这是我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火粉红药安东都护府库存亦不多,现在调运也来不及,所幸高俪王武备库内得火粉红药极多,皆为当年旧存,虽有不少潮湿,但未变质,烘干后还可使用,可以说解了我燃眉之急。”孙海涵笑道。
  “毓秀是第一次来这里,随便看看吧!熟悉一下情形,我去看看新铸之将军炮,清云过来帮我参详一下这炮架该如何弄,有需要毓秀之处,我再差人来寻。”孙海涵看到李昱看着这里的一切,脸上不自觉现出的惊讶神情,笑着说道,“毓秀若是有什么好的想法,随时告诉我,总是战前,多造一门炮,这胜算便多了一分,我大成将士便可少流一分血。”
  “百川兄请便,我先看看。”李昱知道孙海涵看出了自己对制炮可能知道的并不是很多,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脸上微微一红,赶紧应道。
  当下孙海涵和慕容轻尘一同离去,李昱则在这里当起了参观者,想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火炮是如何制造的。
  虽然说在自己原来的时空,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技术宅”,和海军史研究会的同仁们经常研究讨论近代火炮的知识,但对于古代火炮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他其实并不清楚,这一次有机会了解,他自然不肯放过。
  他一间一间的工房仔细的看过去,又不时向工匠请教,这才明白,古代火炮的制造,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不是象他以前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这个时代,小型火炮多用打造法制造,打造法即锻造法,第一步是把生铁精炼成熟铁。精炼生铁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和燃料。然后将选好的生铁原料放在炉内精炼,并且将稻草截细,掺上黄土,不断洒入火中,令铁屎自出。这样炼五六火,再用黄土和作浆,加入稻草,浸一两晚上,然后把铁放入浆内,过半天取出再炼。每一炉要炼到十火以上,把五至七斤的生铁,炼得只剩下一斤,才算炼熟了。
  在孙海涵这里,制炮的材料主要是废弃的高俪国火器,这些高俪国火器都是生铁所制,冶炼不精,杂质甚多,工匠不得不把它们熔化后重新冶炼,又多费了一番功夫,才得到了需要的熟铁。
  第二步是制板。把精炼的熟铁打制成铁块,然后把铁板分作八块,再将小铁板打成瓦样,每一块铁瓦长一尺四寸,宽一尺一寸,中间厚,边上薄。
  第三步是卷筒。将铁瓦四块,用胎杆卷成一个铁筒,八块铁瓦共卷成两个铁筒。
  第四步是接合。将两个铁筒的筒端切整齐,用几个铁钉,将两个铁筒接合成一体。
  第五步是加厚炮身的炮腹、装药、发火处。用三十斤铁分作两块,打成铁瓦,把它围在炮腹和装药、发火的地方,加厚这些地方,使其坚固。
  第六步是制成炮的粗坯后,吊装上架。上架后,要用墨线吊准,不能有分毫偏差。然后用钢钻把膛内铣得又光又圆,连膛内的灰渣都要用药水清除得干干净净。
  第七步是安装火门,在炮身上锉出照门和护门。
  这样,一门火炮就打制成功了。
  除了打制的方法之外,工匠还采用了铸造法。这个时代的大中型火炮,多是用铸造法制造的。李昱在这里参观时,刚好便见到了一门中型火炮的铸造。
  铸造法的第一步是制模。用非常干的楠木或杉木,按照炮体样式,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长出一尺多,做成轴头,轴头上加铁转棍,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架之上,以便旋转上泥。炮模做成以后,再将炮耳、炮箍、花头字样的模子安装上去,并且用细萝筛过了的煤灰把炮模均匀地涂刷一层,干了以后再用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的细沙,二八相掺,调合成泥,并把羊毛抖开,掺到泥里和匀。泥调好以后,把它涂糊在炮模上,然后将转棍转动,用圆口木荡板,蘸水荡平候干。待干后,照前法再上泥。待上泥到一定厚度后,用粗条铁线,从炮模的头部密缠至尾部,缠完后照刚才的办法再上泥。等上到快达到要求的厚度后,就用指头大的铁条,比照炮模的长短,长的多用,短的少用,均匀地摆放在炮模上作骨架。随后用一寸宽、五分厚的铁箍,从炮模头部至尾部,均匀地箍在铁条之外。然后再上泥,上完荡匀。等彻底干透后,再将木芯取出,把炭火放进泥模内,一方面是为了烧干泥模,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炮耳、炮箍及花头字样等件烧化成灰。等冷却后,扫出灰渣,把木模底安放好,再安尾珠。然后再上泥,干了以后,取出木炮模底,再用炭火烧化尾珠,完全冷却后,等候下窑铸造。与此同时,再用铁打制成模心,长短和火炮的内径长度相等,大小是火炮内径的一半,也同样上好泥,干了以后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