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强身健体
作者:王清谈      更新:2024-05-20 14:47      字数:2263
  暹罗武者奋力吸了一口长气,准备把这口血吐到王洪身上,这是暹罗民间破解各种巫术的办法。
  却被王洪看出古怪,在暹罗武者正要吐气的气口上,手头一推,劲力微微一送,暹罗武者那那口气就散了,准备好的一口老血,多半被咽了下去,少数,吐在了他自己的前襟上。
  观众们传来轰天的叫喊声,都以为是王洪将那个暹罗武者打吐了血,连其他的暹罗人也没能想明白场上的那暹罗武者为什么吐血。
  王洪感觉火候到了,手上一揉,照着对手的脚后跟,发了一个急促的短劲。
  只见那暹罗拳师,随着这劲儿,一跳一跳的往后退着。他自我的感觉是有股劲儿在推着自己,不退不行,可后脚跟那里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要绊着自己,象是要摔倒的样子,只能向后跳起来。
  就这么着,他向后跳了好几大步,刚要站稳,却发现退到了暹罗人的中间。这回,脚下真的被绊到了,他带着几个暹罗同伴,一起倒在了地上。
  王洪看到他这玩法功德圆满,便向观众们团团抱了个拳礼,转身下台,很快就离开了这条船。
  身后,传来了很长时间的掌声,如同欢送他离开一般。
  这场交流,不管那些西方人理解或不理解王洪的方式,却不影响他们看出来王洪具有绝对碾压对手的实力。
  而暹罗武者们倒是很想说:“这是巫术”,可拿不出证据,而且,以他们的眼力也能看出来,王洪手上那些细微的调整,使得场上的这位同伴站不住脚。便知道,这应该是中国武术中极为高明的手法,如果上场的同伴处理的好,应该不会吃这个亏。
  可惜,王洪已经下台走了,要是再来一次,上来就是重拳重腿,那会怎么样哪?
  暹罗武者们就这样即明白了一二,又什么也不明白,认下了这场比赛的结局。
  中国观众,特别是那些看过武侠小说的人,激动的说着、谈论着:“内功”。
  场上一片片喧哗,不多时,连外国人都在那里叫喊着:“王,内功。”
  其实,王洪的这种太极拳的玩法,有几个要素在内:
  一个是王洪能锁住对手的其他攻击方式,比如对手的摔法、拿法。
  再一个,王洪能控制住对手。在对手想挣扎脱身时,通过手上的接触,让对手一直忙于调整重心。
  最后,能打的对手直往后跳,必须得在对手频频失去重心的时候,抓住对手努力保持身体要反击的那个形态,也就是暹罗武者“整”劲待发的一瞬间,把劲力发送到位,对手会对自己身体有一种努力控制住的本能,这才会产生向后跳的情况。
  整个过程,王洪处理的也是如履薄冰,他学的太极拳,那是接手就打,不玩这一套的。
  但是,他听说过,也看到过几次玩这套东西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徒弟教的熟熟的,发出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劲儿。原理,却还是前面说的那几个要素。
  晚上的报纸加刊上,引用了在场观众们所说的“内功”、“内气”、“内力”的说法。长篇累牍的,说中国国术,有什么什么内功,有什么什么内力,把清末民初武侠小说里的吸人内气都放在了报纸上充数。
  家人把报纸拿给王洪看,看的王洪直想笑,如果说起来,内功、内气、内力,全都是胡扯。
  真正的说法应该是“内劲”。
  什么是内劲?
  就是不以大肌肉发力,对手与旁人看不到的劲路。
  至于内功,是有这种东西。可那内功的功用,得打上很大一个问号,也许可以帮助拳脚应用,却与杀人术没什么关联。
  内气,也不是没有,但同样,与中医、道家学说有关,也杀人术,也没什么关联。
  内力在很多时候,内力与内劲是混为一谈的。却很容易被人当成混身走的一条内气力量,这个,倒是仙侠幻想的成份。
  倒是有一位太极嫡传,去南洋授徒,正好路过香港,他与王洪不熟悉,就与学生二人花高价买了船票,混在人群中,看完了全程。
  下了船之后,他大为感慨,太极拳跟徒弟玩的小东西,王洪都能上场对敌用了。
  他的学生也看出王洪用的是太极拳,就问这位太极嫡传:“杨老师,王洪用的也是太极拳吧?”
  这话说的,让这位杨老师有些尴尬。
  只是出于职业操守,他把这道理也稍讲了一些,但心中也有苦恼,对付学生徒弟的好东西,要是让他拿出来对付暹罗拳,对付其他拳种,力有不逮。
  只能希望南洋的学生们,不要野蛮到让他去迎战其他拳种。
  太极拳吗,还是自己玩自己的好。
  他的学生也是南洋富有的人士,这时请太极嫡传走一趟南洋,再便宜,来回住宿路费全包,还得另送上千大洋。贵重的,送上两座南洋的农庄,也不是没有。
  一句话:在民国,跟太极嫡传们学练太极拳的人,都是家里有余钱的人。
  这时的皮大衣,要几百大洋,有位太极名家,当时还在学拳,见杨家那位杨澄甫老师在商场里多看了几眼,立刻买下来,送给了杨老师,随后,杨老师就多教了他一招好的,别人不知道的。
  那位对中国古文学研究甚多的南先生,也是一块大洋一式招法,学来了一套太极拳。
  有记者知道这位太极嫡传经过香港,就赶到他的住处去采访。
  记者问:“杨先生,王洪在台上用的是太极拳的神技吗?”
  太极嫡传不好意思跟着记者说神技,只回答道:“是太极拳。”
  心里却酝酿着,如果将太极拳的好处说出来。
  没想到,那记者却不照常理问下去:“杨先生能不能与王洪交流一二?”
  太极嫡传被这记者的问话伤了心,却也只能老实说道:“我自愧不如。”
  那记者又补了一刀:“那你要打败暹罗拳师,需要多长时间?”
  太极嫡传只能谦虚的说:“我学习与传授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加体质。”
  ------
  每章一说:枪、刀的起源传说是在远古黄帝大战蚩尤时期,蚩尤作五兵以对抗黄帝,发明了枪和刀。以竹竿削尖长枪,以竹劈作两半,镟刃为刀。到周文王时,使用青铜做枪尖。到了后汉,枪便有了花枪和大枪两种,都是散手。宋朝便有了套路,又分为马上和步下两种,长枪至此为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