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三字经
作者:
月如弓 更新:2024-05-20 07:01 字数:3451
噼哩啪啦……
偌大的房舍宅院张灯结彩,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整条街巷弥漫着爆竹所特有的硫磺味道。
诸位看客不要误会,这不是乐大人在娶亲,而是本县对普通百姓子弟开设的免费启蒙学堂今日正式挂匾开课。
待烟火气散去,一块写有小乐府尊亲笔手书的“启蒙学堂”四字的匾额被挂到了正门上方,再见启蒙学堂大门两边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立凌云志”,下联为“做栋梁材”。不消说这带着后世韵味的对联定是乐大人的手笔。
官场扑街货县学孙学长带着县学教谕,还有一众乡绅将亲临开学典礼的有杭州小府尊之称的乐大人迎入到启蒙学堂。
进了大门,只见启蒙学堂的院中间置着一块碑石,也不知道是不是孙学长有意拍乐大人的马屁,那碑石所刻的正是乐大人前几日在小府衙前贴的《神童诗》。对于这块碑石上的碑文,乐大人倒是感觉非常满意。
为官久了,乐大人自然养出了几分官气来,乐大人在孙学长与教谕还有一众乡绅的陪同下,立时学堂讲台之上,目光扫视了一眼,学堂内有幼齿童子二、三百人。那些童子早在学堂先生的带领下垂手而立,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敬畏而好奇的看着管理本县的府尊大人。
开课典礼上,乐大人自然不会将什么少年大宋说说与这些初学识字的黄毛小童,便是说些大道理这些乳牙都没换掉的小家们伙也听不懂,乐大人只是像征性的说了几句,又看了看童子们的书籍,然而装模作样的寻上几个机灵的童子问些浅显的问题,再指点两句,巡视启蒙学堂的过场也就算完成了。
在钱塘百姓的眼中,乐大人实施免费教育就是重教化,是实实在在的施惠于民,是真真正正的青天父母。
看到乐大人巡视童子,在旁陪伴的县学孙学长批着发与童子的书籍,说道:“这两本便是童子们识字的启蒙书籍,遵府尊之意,俱是学堂免费提供给寒家子弟的!”
一声府尊叫的乐大人骨子都酥了几分,虽说自己现在还是官居七品,然而这声府尊叫的还是有几分感觉的。乐大人含笑的点了点头,低头来看这两本启蒙受书籍,一本为《百家姓》另一本为《千字文》,俱算得上是千古名著。
没有三字经?在看到这两本后世常用的启蒙书籍时,乐大人立时发现不妥。在后世,《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然而在学堂上没有《三字经》出现,实在是出乎乐大人的意料。
片刻后,乐大人记起来了,这《百家姓》作于五代之末本朝初年,据说是钱塘县一个读书人写的,倒也算是钱塘人的一个骄傲,被拿来当做启蒙教材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至于《三字经》在北宋时还没出现,据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
《百家姓》在北宋时期还不是私孰学堂标准的教材,若不然在乐天初到辟雍读书时也不会对万俟姓氏的好奇了。
虽说是特奏名,但好歹算做进士,乐大人翻了几页《百家姓》拿捏着架式说道:“这《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排列句句押韵,对于姓氏文化传承倒也颇有功绩,只不过它的内容却少了文理。”
说罢,乐大人又翻了翻《千字文》,摇了摇头说道:“前朝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但对于启蒙学童来说却又略有些晦涩难懂……”
听乐大人这般说话,那孙学长忙拍马道:“府尊说教的是……”不过心中却在腹诽,天下间的学童在启蒙之时都读的是这《千字文》,怎么到你乐大人的嘴里就晦涩难懂了。不过也是心里里想想,不敢说罢了。
“府尊,那边是负责教化学童,先生们的起居住所。”出了教室,孙学长指着教室外的几间瓦房说道,又言:“遵府尊之意,这些教导学童的都是县学里家境贫寒的生员,每月发放的教资足够这几位生员养家糊口了。”
“不错!”看着几间屋舍,乐大人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虽是启蒙受幼童,但也要有些模样,不若本官送上一副对联,当以勉励。”
说完乐大人想了想开口道:上联为:“为人师表诲而不倦,下联: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学生定将府尊大人的教诲记于心间,时时自勉!”那负责教化学童,启蒙学堂的县学生员忙谢道。
既然是视察启蒙学堂,乐大人自然到处都要看看,进了那启蒙学堂先生的居住,乐大人见桌案上有笔有纸,想了想吩咐跟在一旁的尺七,道:“与本官磨墨!”
看乐大人这架势,似乎要在学堂里留下墨宝,跟在乐大人身后的孙学生还有一众乡绅们皆是睁大了眼睛,不知道乐大人又有何新作出手。
话说乐大人自从朱勔到杭州那一次之后,鲜有诗词出手,这使的不少人的目光火热起来,不知乐大人今日又有何佳句出口。
尺七研好磨,只见乐大人提笔蘸墨挥毫而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乐大人挥毫泼墨,一众官员士绅立在一旁观看,足有一个半时辰,只见乐大人写写停停,时而作思索状,时而奋笔疾书,直到所有人的腿都站的麻了,乐大人方才住笔。只见十数张纸笺上洋洋洒洒写了足有千余字。
待住笔后,乐大人观看一遍,又在最首页写上三个大字“三字经”。
方才乐大人进了屋中时,脑海中忽想了起来《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所作,好在自己还记得其中内容,索性按着自己的记忆将其中内容写了出来,既然在这个时代《三字经》还未曾出世,自己何不“拿来”一用。
反正乐大人的“拿来主义”用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抄袭的脸皮也是厚的没法再厚了。
只见乐大人落笔,伸手捏着己经酸麻的手臂,摇头叹息道:“为官后,久不做学问,生疏耳!”
待乐大人住了笔后,一众官员士绅上来瞻仰乐大人的墨宝,只见乐大人所书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
县学孙学长虽说是官场扑街货,但能当一县学长肚子里也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只是稍做通读,立时间就感觉到乐大人所写的《三字经》绝非凡品,读起来有如唱儿歌,但取材却颇具典范,糅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于一体,而核心思想则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甚至不输于圣人之四书五经。
《三字经》成书后,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皆是有所修改与增加,宋、元、明、清,乃至后世国朝皆是有各种版本,乐大人当然不能写元明清的版本,只写到“炎宋兴,受周禅”。至于什么“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是万万不能写的,若写出来乐大人项上这颗人头可就不保了。
看过乐大人所“作”的三字经,县学孙学长忙一躬到地,口中说道:“府尊大人,请受学生一拜!”
见孙学长这般模样,在场的所有士绅不由一惊。官场上的人都知道,县学学长虽然是官场扑街货,但地位却清贵超然的很,就是县太爷莅临县学也要尊称县学学长一声老师,这孙学长能一躬到地向乐大人参以大礼,将所有人惊的目瞪口呆。
“孙老师,这如何使得!”见孙学长施礼,乐大人忙回礼,口中也忙是说道。
“这一拜,乐府尊是受得的!”孙学长起身,与一众人说道:“乐府尊学贯古今,今著《三字经》,看似文字简练,却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其间更蕴含仁,义,诚,敬,孝,皆我辈读书人之所求也,正所谓童子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乐府尊之才可比孔孟对人尔……”
有钱塘士子也趁机言道:“学生所读这《三字经》,其意其境丝毫不输与周兴嗣所作《千字文》分毫,昔年周兴嗣为著《千字文》殚精歇虑因一夜成书,次日,已鬓发皆白,而府尊老大人则是一躇而蹴,昔之大贤自愧不如,府尊老大人当称当世圣人也……”
除孙学长外,后面的一众教谕还有负责教育童子启蒙学堂的县学生员们读了乐大人的《三字经》也是齐齐称颂。
不入流的庞教谕忽道:“依下官所观,乐府尊所著《三字经》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应当做学堂启蒙教材使用……”
“下官也认为理当如此。”孙学长也是说道。
众所皆知,乐大人是大宋诗词界领军人物,甚至几可与晏小相公、苏子瞻齐名,出手之作何时有过凡品。看了这篇《三字经》,便是粗通笔墨的一众乡绅商贾立时也齐齐的喝了声彩,俱认为将此书当做学童启蒙教材最为合适不过了。
“这恐怕不妥罢!”乐大人摇头推辞:“本官只是粗卑之作,若当做教材,岂殆笑大方?”
“妥的,妥的……”一旁孙学长与士绅商贾们跟着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