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宋人趣事
作者:月如弓      更新:2024-05-20 07:00      字数:3478
  话音出口,一众人皆是笑了起来。倾刻间这明藜姑娘也是明白自己一时口误,羞的满面通红,只好拿起手中的罗扇摭羞。
  “明藜姑娘说的对,之前作下的当不得真!”那郅官人在一旁起哄。
  又有人哄笑:“佳人再要,桃花乐郎君可不能弱了名头。”
  见这般笑闹,那候在一旁的女伎们也是捂嘴偷笑不己,毕竟都是风月场中人,这般笑闹早己习惯了。
  见诸人哄闹甚至有些放浪形骸,李易安出身大家闺秀,未轻慽眉头也未有何神态,依旧保持着一副淡然模样。
  听郅文士等人在一旁起哄打诨,乐天无奈之余,心底忽起了恶趣味的想法,只好说道:“既然诸位皆说不算,那乐某只好再借诗经.蒹葭,来赋上一段算是补偿明藜姑娘!”
  诗经体?这也能赋?
  众人闻之好奇,皆是望着乐天。
  忍住心底的笑意,乐天才缓缓念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乘兴见之,脸胖且长。乘兴会之,腰如水缸。”
  哄……
  众人一起笑了出来,甚至有人呛得刚刚饮入口中酒水都喷了出去,连连咳个不止,连眼泪俱都流了出来。
  这段子放在上一世俗透烂了的,放于这里却是逗笑效果十足,众人捧腹大笑了半响,只有那明藜姑娘却是噘起小嘴,一脸郁闷。
  止住了笑意,那郅、许二位文士显然不是肯放过乐天,一齐嚷道:“乐贤弟唐突佳人,这词当罚当罚!”
  这次不止是郅、许二人说话,便是一众侍在旁边的女伎也纷纷与明藜姑娘打抱不平,要乐天重新填首词。
  推脱不过,乐天只得答应,装模做样的拿捏故做沉吟了半响,才缓缓诵道:“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朝阳。”
  众人听了点头,齐齐赞了声好词,又应了方才恼了明藜姑娘的景儿,当算的不错。郅、许二位文士俱是认罚,各自连饮了五碗酒。
  这明藜姑娘才转嗔为喜,向乐天盈盈又是一拜,唤婢女拿来擅长抚弄的琵琶,很是识趣的坐在一旁,轻抚一曲助兴。
  那坐于赵明诚旁边的李清照忽然起身,与众人纳了个万福,道:“诸位先生,妾身不胜酒力,且去湖边观景,留我家官人与诸位坐陪!”
  这李清照自然识趣,今日原本是场雅集,只是无意遇到诸多伎家到来助兴,说来也是一桩美谈。只是自己一良家在此多有不便,借口不胜酒力,免得在此碍了谈吐煞了风景。
  众人皆是还礼,乐天也是起身一揖,这位华夏千古第一才女,自是容得自己尊重的。
  李清照唤了随身婢女便要离去,在离去前又与自家郎君说道:“夫君且要记得乐贤弟的诗词,待妾身回去欣赏!”
  李易安离去,众人立时感觉气氛为之一松,渐渐放浪形骸起来,有些人更是许久不曾见面,借着明藜姑娘抚曲之际,相互攀谈起来。
  那许文士将目光投向郅文士,说道:“自去岁元旦见过郅兄一次,岁余未见郅兄,不知郅兄去了哪里?”
  郅文士笑道:“郅某虽读得圣贤书,不过家中人丁众多,还要祭五脏庙的,这年余走南闯北不过为了生计奔波耳!”
  说话间,郅文士似乎起了说谈兴致,又是一笑道:“吾行走东南之境时,时常会遇到些有趣的事,倒是让郅某大开了眼界。”
  “是何有趣之事?”有人好奇的问道。
  那郅文士将第五杯罚酒一口咽下,顿了顿说道:“吾行走东南境时,尝能见到有倭国之舟漂泊于我大宋边境海上,舟上一行往往遇上三、二十人,船上皆是倭国女子,悉具被发,凡遇我大宋男子,便择其端丽都以荐寝……”
  “世间竟有这等事!”席间诸人纷纷惊道。又有人趁机言道:“莫非郅兄也有倭人女子自荐帎席?”
  立时间哄笑声一片。
  笑声过后,那郅文士也不辩解言语什么,接着说道:“何止是倭国,便是东南小国爪哇、真腊、南越等国也都俱操舟携丽者往我宋境,择我宋境男子以配之!”
  听这郅文士说话,乐天也是惊讶,在前世自己也曾听过这样的段子,本以为这样的故事,不过是后世人歪歪出来的,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吾来家中,也尝闻有人提及过此事。”那边一直寡言少语的赵明诚也是开口道,显然没有内子守在一旁,放开了许多。
  顿了顿,赵明诚又道:“尝听人言,倭国男子个子矮小身形有若侏儒一般,样貌甚是猥琐,这些倭国女子在宋境与我宋人欢好怀孕之后,便被视做珍宝一般,用快舟送回国内生育。”
  “吾闻之言也与赵兄所闻相同。”那郅文士接着说道:“据倭国人言,这是倭国之国策,目的是生下我宋人的后代,来与倭国人改良人种。”
  “我天朝实为华夏礼仪之邦,果然令四边蛮夷敬仰!”便是坐于首席,一直不做声的周邦彦也是叹道。
  郅文士笑道:“倭人将此事唤为‘度种’,这样的倭女在出嫁时,其的父母不以为耻,反引以为荣,在其国内逢人便宣扬其的女儿曾与哪位宋人生活过,腹内婴孩是宋人的子嗣等等!”
  “果然是蛮夷之地!”周邦彦语气中极为卑视。顿了一顿,又不禁有些担心:“那些倭国女子生下的孩子,皆有我天朝子民血脉,又是何等待遇?”
  “周老大人勿需担心!”郅文士接着说道:“回到倭国之内,那些怀我天朝血脉的倭国女子,便会被倭国的大名娶回家去,若生下的是男孩则被立为家族继承人;若生下了女孩,尚未断了奶|水便会被别的大名抢着下聘,聘做下代大名的正室。”
  “‘大名’是为何物?”在座众人不解道,头一次听说“大名”一词。
  对于“大名”这个称谓,郅文士似乎也不大了解,想了想说道:“‘大名’应是倭国的官僚罢!”
  “谬矣!”乐天笑道:“倭国中所谓‘大明’,就是一帮不受倭国皇帝管制的地主军阀,甚至这些地主军阀时时挟倭国天子以令诸侯。”
  郅文士有些惊讶:“乐贤弟也知东瀛之事?”
  “偶尔看闲书时看到的!”乐天敷衍。
  对于乐天的解释,众人也不以主意,有人笑道:“如此来说来,那倭国的‘大名’们不都是我宋人的后代,如此说来倭国做我天朝的属邦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众人皆是大笑。
  “走题也!”众人哄笑之后,那许文士却是说道。
  “是何意思?”众人正说到兴头上,神色间有些不解。
  听许文士这般说话,那郅文士手拍脑门,说道:“我等俱是只顾着说笑,明藜姑娘一曲早己抚毕,却忘记记乐贤弟该吟弄诗词了!”
  乐天以为一众人只顾及说话,己经忘了此事,却又想了起来。
  听得许文士说话,那盈月姑娘盈盈上前,奉起酒杯敬上:“请乐郎君送词!”话音落下后,又缓缓退到一旁。
  一杯酒落肚,乐天却开始调戏这位盈月姑娘,道:“今日乐某吃亏的紧,在平舆、蔡州时伎家老|鸨们都是数十金一首请乐某写词,今日诸位沾了周老大人的光,乐某可谓是血本无归了!”
  哈哈哈……
  众人闻言,皆是大笑。
  众人笑声落下,那始做俑者的郅文士笑道:“吾这几年四海行商也赚得些家资,家中在京城尚有书坊一间,今日乐贤弟作得佳作,郅某便将乐贤弟之前的词作合在一处汇编成集,以不负今岁寒食节之雅集。”
  众人闻言俱是叫好。
  闻得乐天提及蔡州、平舆二地,盈月姑娘忽想起一事说道:“妾身居于观桥附近,尝听人言有蔡州平舆一众女伎来到汴梁,现在观桥附近租一宅院寓居,却不见与人往来,不知其间是否有乐官人之旧识。”
  听盈月姑娘这般说话,乐天微惊疲乏:“姑娘也知道观桥附近的那处宅院?”
  “莫非那宅院里皆是先生旧识?”盈月姑娘反问道。
  “然也!”乐天点头一笑,说道:“不瞒姑娘说,那一众姑娘俱是投奔乐某而来。”
  亭中诸人闻言,皆是将目光投向乐天,眼中甚至闪现出几分嫉妒与暧|昧之色来。
  顿了顿,乐天向那周邦彦拱手说道:“周老大人提举大晟府,主司乐曲,学生现编写了两幕词话欲着一众女伎排成戏剧,还望日后周老大人亲临点评。”
  “词话?戏剧?”周邦彦有些惊讶与不解的问道。
  坐于乐天旁边的陈御史自然知道所说的词话戏剧,自己更是因为这词话戏剧在平舆捞足了名声,只是没想到乐天来到汴梁也不肯安生,竟然将平舆的一众女伎招惹来了,心中不由的有些哭笑不得。
  乐天细细说道:“学生先是根据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传说,将其编写成词话,后又天马行空的写了部词话《白蛇传》,如今己经着一众女伎排演,相信用不了月余的时间就能在汴梁的瓦肆间演出,到时还望老大人能够亲莅临指正!”
  未待周邦彦回话,那郅官人忙说道:“乐贤弟快快将这两幕词话戏剧说来,若题材有趣的紧,我家在京中有书坊,不妨先将其刻印成书册,一则能宣扬这两幕词话,二来乐贤弟也能得些润笔之资,毕竟太学太过清苦。”
  周邦彦问道:“梁祝的故事民间多有传说,倒不为奇,这《白蛇传》是为何意,且说来听听!”
  乐天忙将这两幕词话戏剧内容大致说了一遍,众人俱是听得津津有味。
  侍立在一旁的盈月姑娘不由的噘起了小嘴,心中暗自恼怒自己为何多嘴提起了观桥附近的女伎,惹来乐天这一顿话语,将与自己赠词一事也抛诸于脑后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