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天下之中洛之阳(下)
作者:赵子曰      更新:2024-05-19 11:17      字数:5683
  诸如太学、明堂、灵台、辟雍、社稷、宗庙等等重要的文化、礼仪场所大多在城南,洛阳城东没有太多的文化、礼仪建筑,较为重要的大概要数迎春祠了,现已入秋,尚未至冬,况乎迎春?所以,迎春祠现在还没有到热闹的时候。
  但洛阳几个大市之二的“马市”、“粟市”也在城东,顾名思义,这两个市乃是交易马牛羊、粟米稻谷等畜、粮的场所,往昔太平时,马羊嘶鸣、车来车往,总是十分热闹,隔着十几里都能听见市中传出的声音,可今天,却冷清非常,要非钟繇在路上无意中说起了一句,荀贞甚至都不知道马市、粟市就在城东。
  由此也可看出,前几天城中的大乱直到今日,还没有消除影响。
  踏着暮色,在出逃的洛阳吏民之一拨拨的人群中,荀贞等“逆流而上”,驰至了上东门外。
  洛阳乃是都城,十二城门俱皆宽阔高大,以后世的度量来计,上东门足宽有二三十米。
  七里桥东的门内没有了兵士驻守,上东门作为洛阳的城门之一,城中虽经过大乱,门内却还是有不少甲士戍卫的。
  连着多日,只见人从洛阳城中外逃,罕见有人从外入城,见荀贞一行人大多甲衣持兵,又皆战马神骏,负责戍卫上东门的军候急忙带了数十甲士出门,上前拦住。
  钟繇越过荀贞诸人,来到最前,从印囊中取出官印,向他出示,大声说道:“左中郎将荀君奉诏入城。”——荀贞如是不带兵马入城,那么他的确是奉诏入城,他被朝廷拜为左中郎将,肯定是得来朝中就职上任的。
  上东门的军候却是认得钟繇。
  钟繇在朝中的官职虽不高,但他出身颍川名族,朝中、城中多有长辈、故交、同郡乡人,所以在洛阳他也是颇有名气,这军候认得他并不奇怪,更何况,之前给荀贞传何进命令时,钟繇便正是经由的上东门出的城。
  这军候向钟繇身后看了几眼,目光落在荀贞身上。
  荀氏族中多美男子,托荀氏基因的福,荀贞本人英武挺拔,现又被戏志才、典韦、赵云等如众星捧月也似地围在中间,任谁看去,都能断定出他是这一行人中的主家。
  现任的城门校尉伍琼是袁绍一党,这军候作为伍琼的下属,自是也曾听说何进请得诏书,拜荀贞为左中郎将一事,此时见到荀贞真人,他不觉心道:“这便是逼死了张角、捕杀了赵常侍一族的故魏郡太守、颍川乳虎荀贞之了么?果英武不凡,不愧当世英杰之名。”
  既知道了荀贞的身份,当然不必再拦阻荀贞入城,这军候行了个军礼,退后几步,转过身去,亲带着部曲把拥挤出城的百姓们赶开,给荀贞一行人清理出了一条道路,恭敬地请他入城。
  荀贞却不急着入城,而是令赵云上前打问:“闻董将军迎得天子,不知还宫了没有?”
  上东门是洛阳城东最北边的城门,挨着城北最东边的谷门,离城北西边的夏门也不太远,这个军候却是知道此事,答道:“董将军与朝中公卿在北邙阪下迎住天子,已经回城返宫了。”
  “何时回的城?”
  “有两三个时辰了。”
  现在傍晚,两三个时辰,也就是中午前后天子、陈留王、董卓等已经回到城中了。
  “董将军的部曲可有入城?”
  “入城的甲士、骑士不多,下吏听说,董将军的部曲多在城北驻营。”
  “董将军现在何处?”
  “这……,下吏不知。”
  赵云把问来的情况回报荀贞,闻得董卓的兵马没有入城,而是在城外驻扎,荀贞虽仍是担忧洛阳可能将会出现的局面,但亦不由稍微松了口气。他心中想道:“午时前后回的洛阳,……料来董卓必不会轻易离开天子,那么现下他极有可能应是在宫省之中,陪从在天子左右。”
  此时天已深暮,等荀贞入到城中,便是有钟繇在前为他通报,料也赶不及入宫了,——就算赶得及入宫,现下董卓既已接住了天子,以荀贞在洛阳的人生地疏,以他在朝中的援力稀少,入宫也没有用处,那么眼下之计,进到城中后,第一桩要事当然应该是去找袁绍、曹操。
  洛阳是一座以宫省为主的城,南北二宫差不多占了洛阳一半乃至更多的面积。
  入得上东门内,前行一段距离就是朱雀阙,而这个朱雀阙则便是北宫和南宫间的门阙,阙北是北宫,阙南是南宫,也即是说,上东门的位置处在北宫和南宫中间。
  洛阳是都城,城中的道路和别城不同。
  别的城邑,城中的一条路就是一条路,而洛阳的一条路却分作为三,中间一条是御道,两旁筑有墙,各高四尺余,外分之,这条道除了天子出行时专用外,平时唯公卿、尚书、章服可行之,黔首百姓只能走御道两边的路,“左入右出”,也即走左边是入城,走右边是出城。
  荀贞是左中郎将,有资格走中间的御道。
  这还是荀贞头次走御道,行於道上,顾望路两边的行人、车马,纵是当此忧心忡忡之时,荀贞却也不觉有了一种怪异的感觉,“阶级”之说不由地又浮上了他的心头。
  现在并非是该起杂念乱想的时候,荀贞很快就把这种怪异的感觉压下,望了望前头数里外高耸入云的朱雀阙和朱雀阙南北绵延数里的宫殿楼阁,对钟繇说道:“元常,我今入城,本该先陛见天子,然天将夜,恐宫门将闭,是故我欲先诣见袁司隶,不知司隶校尉府在城中何处?”
  荀贞说得在理,何况如今乃多事之秋,荀贞入城,从局势而言之,也应该先见袁绍,因而钟繇没有多说,默认了荀贞的选择,沉吟了片刻,说道:“袁司隶恐不会在府中。”
  “噢?”
  “宫省大乱,天子外出,历一日夜,於今午方才归宫,以我度之,袁司隶此时要么在宫中,要么在太傅府。”
  太傅府,这说的是袁隗的府宅了。
  太傅是周朝时的三公之一,在本朝,太傅则是上公。
  本朝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傅位在其上,故是“上公”。
  太傅一职并不常设,最早是在光武帝时曾设此职,光武曾以卓茂为太傅,但在卓茂薨后,光武即省掉了此职,汉家素重“故事”,前代所有之,后代多遵循,因此,光武虽省掉了此职,可在他之后,每当有天子初即位的时候,朝廷便辄仿光武故事,置太傅录尚书事,而亦如光武时的卓茂故事,等这个太傅薨后,也即便随之省却,不再复设。
  也就是说,只有当天子即位的时候,朝廷才会设一太傅。
  袁隗便是由此而在灵帝崩、今天子即位后被拜为太傅,与何进共录尚书事的。
  如把洛阳城从中分开,那么北边主要是南北二宫,天子、太后、太子等的居所和尚书台、三署郎、虎贲、羽林等等一大批官寺机构都在这边,至若三公之府,则在城南,临城东墙。
  太傅虽不常设,然位居上公,其府坊也在城南。
  城中道路两边皆种的有榆树、槐树,郁郁林林。
  此时八月底,夕沉暮色,红洒城中,道直树郁,凉风拂面,望则宫阙如云,顾则城门雄阔,两边坊里参差,本该是一番壮观美丽的景色,设想往日太平时,若再加上三条道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则眼前之见果不愧人间神都,可而今看去,却不但行人仓皇,且可远远地望见朱雀阙外和南北宫的宫墙、宫门上斑斑点迹,不用近前看也知,此必是血迹以及火烧后的痕迹,特别是北宫的宫墙、宫门,因为这里是袁绍等人后来的主攻处,更是有宫墙倒塌、宫门破坏的场景出现,牵连到道边的树木,也许是为了用来攻北宫,被砍伐了许多,望之萧瑟破败。
  北宫被破坏至此,闻袁绍一夜杀了二千余宦官,宫中大约更是血流成河,乱事方定未久,董卓又带兵至京,人心惶惶,料来这北宫中一番大肆屠戮后留下的惨景应还没有被收拾干净,则天子想来大约现下只能是在南宫。
  南宫在北宫的南边,正在荀贞转向去城南的道路右侧。
  荀贞於道上不时右顾,观望南宫。洛阳外有城门,南北宫亦各有宫门,北宫有宫门三,南宫有宫门四,共计七个宫门,一如城门设“候”,驻有戍兵,七个宫门亦各有戍卫的屯兵,不过因为是天子所居之宫城之门,所以戍卫兵士的首领却不称军候,而是称为司马,高了一格。
  南宫的四个宫门中,在东边的是崇贤门,主此门戍卫的司马号为苍龙司马。
  路经崇贤门外时,荀贞特地停了下马,细细眺望之,遥见崇贤门已然关闭,紧闭的宫门外的门阙、门内的望楼和门两边的宫墙上皆见有持戈披甲的卫士守卫。
  荀贞遥指之,问钟繇道:“戍卫宫门的兵士可是苍龙司马的部曲?”
  隔得远,看不清楚,钟繇眯着眼望了好一会儿,不确定地说道:“似乎是。”
  如真是苍龙司马的部曲,则还好一点,如是董卓的部曲,则便事情不妙了。
  荀贞自忖,如换了他是董卓,他心道:“我必会换掉苍龙司马之部,改派我的部曲守宫。”想到这里,召来赵云,命道,“子龙,你可去宫门外远远打望,看守卫宫门的卫士中有无胡人。”
  董卓部下的精锐多是胡人和胡化的汉人,在发饰上与汉人不同,可以分辨得出。
  赵云接令,跟着荀贞又行了一段,逢上一处出口,驰马下了御道,奔去宫门外探望。
  沿御道南行,过了南宫,前头一条大街。
  钟繇介绍说道:“此街便是铜驼街。”
  铜驼街是洛阳城中很有名的一条大街,地处洛阳之中,街北是南北二宫,街南是坊里、市区,因其位置环境优越,所以最是繁华。
  此街之得名来自两个铜驼,本朝中兴后,铸了两个铜驼,各高九尺,分置於此街东西,相对而立,由是,此街得名为铜驼街。时有谚云:“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金马门是前汉的宫门之名,武帝得大宛马,命以铜铸像,立於其外,故名金马门,乃是当时学士待诏之处,为儒生、文士荟萃之地,以金马门外文士荟萃的盛况来类比车马来往、游戏相聚於铜驼街上的洛阳少年,可见此街平时之挥汗成雨、热闹熙攘。
  细分之,此街又分为右铜驼和左铜驼,右铜驼在西,左铜驼在东,荀贞沿着城东的御道至此,穿过的正是左铜驼。
  荀贞虽未见过铜驼街上昔日的繁华景象,可只观眼前之景,只见街上行人虽然不少,可不仅大多神色惶惧,而且也远称不上熙攘热闹,却不必问钟繇亦知,此必非是铜驼街上该有之象。
  至於原因,却也不必再问了。
  穿过铜驼街,再往前不远,赵云归返回来。
  “君侯,我远远打望,见门阙外、宫墙上的卫士俱无有戴却敌冠,颇有胡人形貌。”
  却敌冠,是卫士所戴之冠,没有戴却敌冠,又颇有胡人形貌,不用说,定是董卓部曲了。
  荀贞点了点头,对戏志才、钟繇说道:“这必是董将军以宫省方经大乱之由,换掉了苍龙司马的部属,而改由他的部曲来接替戍卫宫城。”
  口中说着,荀贞心中想道:“袁绍、袁术兄弟手下皆有兵马,却怎么坐视董卓的人接管了宫城守卫?……是了,董卓是直接扈从着天子来入宫中的,袁绍兄弟当时可能不在左右,即便在左右,也可能身边带的兵士不多,因此无法阻止董卓。”
  既然宫门的守卫换了董卓的人,袁绍就算之前在宫中,现而今大约也应已离宫出来了。
  袁绍是带头血洗北宫的人,他的这种行为虽非谋逆,亦可算是“犯上作乱”了,即使有袁隗等人为他后援,在这么个时候,在宫门被董卓一下控制的背景下,他肯定也不敢在宫中待得太久,万一有人拿他血洗北宫、犯上作乱来说事儿,外边都是董卓的人,他这不是自取死路?
  荀贞问钟繇道:“元常,离太傅府还有多远?”
  “过了前边这几个坊里,就是太傅府了。”
  暮色深浓,夜已渐至。
  往日这时,洛阳城中已是万家灯火,而此时,却灯火稀疏,四面望之,深沉的冥暮笼罩城上,虽有人声、犬吠时而划破这暮色,然却也给人以一种深深的压抑窒息之感。
  铜驼街正对着城东的中东门,中东门南边是望京门,太傅府就在望京门内的城区里。
  洛阳的城区可分为宫廷区、官署区、权贵区、平民区。
  宫廷区自便是南北二宫,权贵区是权贵们的聚居之地,分布於上东门之内、宫廷区之东、铜驼街之北,也即荀贞刚才经过的地方,而官署区则在南宫的左前方,也就是权贵区的南边,亦即城东望京门内的这块区域,太傅、三公府皆在此处,而至若平民区,多在城西地带。
  因这里是官署聚集之处,所以行至此处,御道上的车马渐渐多了起来。
  荀贞是初入京都,在京都熟人没几个,路上遇到的车马人众,他一个不识,倒是钟繇认识不少,时不时停下来於道左叙话,并向荀贞介绍。
  闻得当前之人便是荀贞,这些朝臣们流露出的表情不一,有的好奇,有的敬佩,有的冷淡,有的热情,有的若有所思。
  就在此时,闻得身后马蹄声响,荀贞顾望之,却见是四五骑驰骋奔来。
  这数骑行驰甚速,不多时即追上了荀贞等,看其架势,本是要直接超越而过的,而其当头一骑不经意地朝荀贞这边瞥了一眼,旋即轻咦一声,即勒马停转,招呼余骑共行至荀贞等侧边。
  这人绣衣武冠,革带宝剑,环挂青绶,腰悬印囊,从服饰冠带来看,当是一位比二千石的武官,——青绶固是二千石、比二千石皆配,但既有青绶,又戴武冠,却只能是比二千石的都尉之类了。
  这人跳下马来,冲荀贞、钟繇等行了一礼,先对钟繇说道:“钟君,你这是要去哪里?”
  钟繇还了一礼,答道:“欲访袁司隶,故往太傅府。”
  说完,钟繇侧身想给他介绍介绍,这人却不待钟繇介绍,又向荀贞行了一礼,笑道:“足下必是颍川荀君了?”
  “正是在下,……恕我眼拙,我与足下曾有相识么?”
  这个比二千石的武官年约四旬,眉眼开阔,身形雄壮,行止稳健,嗓音沉定,断非常人,荀贞如果与他曾见过面,有过相识,必不会忘,可不管再怎么去看、去想,却分明都不认得此人。既然不认得他,他却怎么认出了荀贞是谁?
  这人笑道:“足下鹖冠,紫绶,除了颍川荀侯还能是谁?”
  汉世的冠带舆服十分严格,正如之前荀贞通过守卫崇贤门的卫士没有戴却敌冠,又有胡人形貌而断定出了其必是董卓部曲一样,又正如荀贞通过这个武官的冠带、印绶而判断出了他必是一位比二千石的武官一样,这人也是通过荀贞的冠带、服饰、印绶判断出了荀贞的身份。
  荀贞带紫绶,说明他要么是公、侯,要么是大将军及车骑、骠骑、前、后、左、右等诸将军之一,而又戴鹖冠,——鹖冠和武冠的形制相似,只是比武冠多了两个鹖尾,分竖在冠之左右,武冠是武官之所戴,鹖冠虽也是武官所戴,但能戴这种冠的只有中郎将、羽林左右监、虎贲武骑等宿卫之臣而已,换言之,荀贞既戴鹖冠,却又佩紫绶,则他就只能是几个中郎将之一,而朝中的五官、虎贲、羽林等中郎将这人尽皆认识,不认识的只有新任的左中郎将、颍阴侯荀贞而已,那么很明显,荀贞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判断中郎将的身份,还有一个特征,便是服饰,中郎将穿的是纱縠单衣,只不过荀贞为了便於行马,没有换上这种衣服。
  荀贞笑了起来,只听此人这句话,就知此人必是久在京都,要非是久在京都,熟知京都朝臣,断难只凭荀贞的印绶冠带就能判断出他是谁人,当下问道:“敢问足下高姓大名?”
  “在下泰山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