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作者:弯钩一月      更新:2024-05-19 03:47      字数:3588
  这样的事情对沈凌来说太过稀松常见, 因此她听过就忘了。
  第二天清晨, 众人本待要继续出发, 哪知吃早饭的时候, 天空开始下起了丝丝细雨。本来以为春末的雨怎么也不会像夏日那样下个不停, 岂料吃过早饭以后, 细雨变成了中雨, 而且一点没有停下的意思。
  大管家皱眉看向大厅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帘,“小姐,这雨下得虽不大, 但是只怕路径泥泞不堪,马车陷进去就麻烦了。”
  沈凌点头道:“那就等雨晴了再走。”
  这一等便是好几天,因着连日阴雨, 客栈里住进了不少走南闯北的商人。他们在大厅闲来无事, 便说起最近的时局。
  尤其提到最近活跃在附近一带的一支义军,领头人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农人, 因为家乡遭了旱灾, 不堪忍受苛捐杂税, 便揭竿而起, 手下聚集了一千号来人。因为这些人都出身农户, 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当地农户们的拥护。有他们帮助,这伙人专劫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人家, 队伍一点点的就壮大了起来。
  几个商人在那里说的热闹,大管家听了却忧心忡忡, 眼睛不时朝着客栈门口看去, 也不知道自家小姐什么时候回来。
  原来沈凌在客栈里待了两天后,就觉得呆坐无趣,便带着秋荷出去闲逛解闷。
  他们落脚的城镇虽说不如顾家之前所在的郡城繁华,但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热闹,布庄酒楼首饰店香料铺应有尽有。
  沈凌逛了一圈,入得眼的却没有几样,她正准备打道回府,却被秋荷拉了下袖子,“小姐,你看那里。”
  沈凌顺着秋荷所指的方向看去,就见一家药铺门口,一个伙计正在驱赶一对母子,口里还呼喝几句,大概意思是欠了他们药铺的钱不还,却又来看病。
  沈凌看了一眼秋荷,虽然她没有为那对母子开口求情,但是脸上流露出一片不忍之色。
  那伙计将那对母子赶出去老远才回了药铺。被驱赶的妇人抱着孩子站在雨地里,泪眼汪汪的看了药铺好几眼,才抹着眼泪往回走。只是还没走几句,就被一对主仆拦住了。
  那个穿着水绿色衣裙的丫鬟打着一把油纸伞,态度非常和善的问道:“这位大姐,请问这附近可有专门浆洗衣物的人家?”
  妇人微微一愣,“你们要浆洗衣物?”
  那丫鬟点头道:“我们几天前路过此地,因为下雨滞留客栈,索性趁着这段时间,浆洗一下积攒的脏衣裳。”
  那妇人听了她的这番话,就道:“说来也巧,我就是做这个营生的。只是不知你们要浆洗多少衣物?”
  那丫鬟笑道:“那就太好了。我们一行一共有四十多人,要浆洗的衣裳差不多要有百十来件。”她说着话从荷包里取出一块碎银,“这是定钱,你先拿着。明天到来悦客栈,只要说找一位姓顾的客人,自会有人将衣裳交给你。”
  那妇人本待不接,但是想到家中生病的丈夫,不由厚着脸皮接了过去,“多谢这位小娘子,明日我一定要客栈找你们。”
  秋荷笑了笑,看见母子两个连个遮雨的雨具都没有,便将自己的伞递了过去,好说歹说才让那妇人收下。
  看着那妇人走远,秋荷才回到沈凌身边,“小姐,你怎知那妇人是浆洗衣物为生?”
  沈凌淡淡道:“那妇人不过二十来许,双手却又红又肿,多半是因为冬日浆洗衣物太多所致。我们虽是好心要帮人,但是平白无故,别人怎么知道我们是发善心还是借机要谋害人,所以还不如出钱让她帮我们做事。一来可解她燃眉之急,二来确实省了我们一番功夫。岂不两全其美。”
  且说那妇人拿了碎银以后,便去了另外一家药铺,请了一个坐堂郎中给自家夫君看病。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沈凌之前见过的文弱书生苏墨之。
  最近这半年以来,因着时局不稳,苏墨之的私塾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所收的束修也越来越少。一家三口全凭着妻子刘氏浆洗衣物度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前些天,刘氏洗衣的时候,不小心洗破了一件衣裳,因着那衣裳是丝绸所制,刘氏赔了不少钱,几乎将家底都折了进去。
  眼看家里连口下饭的米都没有了,苏墨之借钱无果的情况下,咬牙去干了几天粗活,给米铺搬运米袋。
  只是他终究不是苦力出身,还没干上几天,就累病了。
  刘氏逼不得已去药铺请大夫,这才有了沈凌看见的这一幕。
  大夫给苏墨之看过以后,开了两服药,只说静养几日就好。刘氏这才放了心,将大夫送出门,便用剩下的银钱买了些柴米。
  等苏墨之醒来,刘氏已经熬好了药,床边还有一碗煮的稀烂的米粥。
  刘氏见他醒来,便扶着他起来。苏墨之问明了事情的经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以前有人劝我丢掉书本,做个掌柜的或是账房先生,我还不高兴,觉得他们看轻了我。如今我连养活妻儿的能力都没有,可知我以前竟是错了。”他说道这里,忍不住滴下了几滴泪水。
  刘氏被他说的心酸,也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苏墨之擦完眼泪,精神忽然一振,“我如今算看明白了。生逢乱世,就是书读的再好有什么用,还不如投靠一方势力,做个幕僚也强过开馆教书。”他顿了顿又道,“你之前不是说你二姐夫如今就在义军中吗?你可有办法联系到他们?”
  刘氏听他说起此事,忙起身关好门窗,悄悄道:“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想投靠他们?”
  苏墨之点了点头:“我想通了。与其低三下四的借钱度日,还不如出去闯一闯。”他读书之余,也曾看过几本演义,如今义军四起,正是天下将乱的征兆,与其困守家中,还不如早早投靠一方势力。
  刘氏没他想的那么多,只是有些担忧将来一旦投靠了义军,只怕没个善终。但是她一向听从丈夫,既然丈夫做了决定,她也不好反对,便准备等过几日丈夫病好了去乡下一趟。
  第二天,刘氏来客栈这里取了衣裳,回去抓紧时间浆洗自不必细说。
  衣裳都浆洗好以后,恰好连绵几日的细雨停了下来,赶上了一个大晴天。
  衣裳干透以后,刘氏仔细折好用包袱裹好去了客栈,秋荷看了衣裳以后,便又给了她一块碎银子,算是浆洗的费用。
  刘氏有了这笔钱,手里宽松很多,没几日就提了一些东西回了娘家。
  她娘家位于乡下,再往北几十里就是绵延数百里的梅山,听说那伙义军就驻扎在梅山最深处。
  刘氏把苏墨之的意思转达给老娘以后,就回了城镇。苏墨之的病才刚好,刘氏有些放心不下他和家中的小儿。
  刘氏往家里赶得时候,沈凌一行人也在路上。
  这几天虽然晴了几日,但是道路依旧有些泥泞,因此马车走的不快。
  沈凌坐在马车里,心里没来由的有几分烦躁。这个世界蕴含的灵气太少,她这具身体的资质又太差,总之她进入练气期这么些天,丹田内的真气却少的可怜,几乎没有增长过。
  这些真气若是用来对付三五十个人还行,但人数一多,她就会暴露后继无力的缺陷。
  看来只能通过服用丹药才增长自己的修为了。虽然服用丹药提高修为可能会给身体留下很多隐患,但沈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她用意念扫了眼空间库房里的修真用品,练气期用到的丹药并不算太多,不过也够用一段时间了。
  还是尽快提高修为的好,这样将来无论是御敌还是炼丹,都要方便的多。
  沈凌抓紧时间提高修为的时候,他们一行人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梅山的那处别庄。
  只是一行人刚到别庄,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别庄的大门上就多了两支羽箭,上面附带着一封信。
  看守别庄的路管事将信交到沈凌手中,低垂着眉眼道:“那些义军又来借粮了。”
  沈凌打开信封,上面的字迹说不上多好,勉强算是工整,语气却嚣张得很,张口就要五百斤粮食。
  沈凌微微皱了皱眉,她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本来以为到了梅山会远离战祸,哪想到却到了贼窝家门口。
  “听你话里的意思,他们以前也借过粮?”
  路管事把头垂的更低了:“是,以前借过两次。”
  沈凌道:“除了别庄,他们还去别家借过粮没有?”
  路管事想了想道:“除了别庄,这附近只要有钱有粮的人家,他们都借过。”
  “有没有不将粮食借给他们的人家?”
  路管事小心道:“这一带势力最大的邱家就从没借粮给他们,不过邱家修建的堡垒牢固得很,不是我们别庄可比的。”
  “别庄还剩下多少粮食?”沈凌问道。
  路管事道:“还剩下几十石麦子,十几石大米,还有粗粮一百多石。”
  沈凌粗粗算了一下,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粮食,看来别庄历年来存下来的粮食不少。
  “既是如此,取五百斤粗粮给他们。”沈凌吩咐道,且先把那些人安抚住再说。
  路管事应了一声,自去安排粮食事宜。
  沈凌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等路管事办完事过来回禀时,这才向他询问别庄附近共有多少亩土地,共有多少佃户。
  路管事道:“别庄附近一共有一千多亩土地,共有佃户二百来户。”
  沈凌沉吟道:“二百来户人家,大约可有多少青壮劳力?”
  路管事低头算了一下,“差不多约有三百来人。”
  三百来人,沈凌食指轻叩桌面,加上那些匪人,便是三百多人,应该足够了。
  “你吩咐下去,就说别庄要修建堡垒,每个青壮劳力劳作一天可得二十文钱,而且一日三餐管饭。另外如果在两个月内竣工,我另外每人赏一百文钱。”
  沈凌要修建的堡垒不是普通的堡垒,而是内含阵法的堡垒。
  她现在修为不过练气期一层,体内真气无法支撑防御阵法的运行,又不愿意浪费灵石,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在修建堡垒的时候,利用八卦方位和一些简易的阵法使堡垒变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