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出奇制胜
作者:
小树 更新:2024-05-19 03:20 字数:3186
“是的。”钱密说,“我的金至尊在全国各地的分店,都是有这样的特色装修。我虽然是个商人,但是我在经商的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广东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海州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杜书纪看到的这幅海绣图,就是海州文化中的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品。海绣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海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而海绣,因图案严谨,色彩瑰丽,运用金线、银线、绒线结合绣制,垫凸而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因而在全国各绣中独树一帜。”
杜睿琪为钱密如此的介绍所惊叹,“钱总,您是海州人?如此了解海州文化?”
“呵呵,不瞒杜书纪,我不是海州人,当然,也算是半个海州人,我母亲是海州人,我父亲是客家人,我们一家一直生活在广州。我也是到长大了才开始接触和了解海州文化。如今,越是地方的,传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民间的传统工艺,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开发和发扬,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否则,很多很优秀的民间工艺就要慢慢消失了。一旦回过头来再去抢救,可能为时已晚。我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这几年我在经商的同时,致力于手藏和推广广东各个地方的特色工艺和文化。一开始,我没有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想到把各地特色文化融进我在全国各地的酒店装饰和布局中,没想到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钱密很自豪地说道。
胡国成也是第一次到金自尊的海州馆里,眼前的这些摆件和装饰真是让他大开眼界。他没想到,钱密这个老广,看上去色迷迷的,就认钱,原来还有如此雅兴和文化,还能把广东当地的特色文化如此巧妙地融入到酒店文化当中,可谓是出奇制胜啊!
“钱总,您的思路很新奇,经营理念也别具一格,我想这在全国其他的酒店当中,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优秀酒店文化。您真是商业奇才啊!”杜睿琪佩服地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杜书纪太高抬我了。”钱密说,“我们广东人啊,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比内地早吹到改革的春风,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海外文化,众多的华侨归国投资,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所以,我们先富裕起来了。现在,我们广东人带着热情带着一点经验,来到了内地,其实,也不仅仅是来赚钱的,更多的,是要进行各种的交流,把我们的一些好的经验带过来,同时也把内地优秀的一些文化传播到我们沿海去,这样,才能实现双赢。”钱密说。
“钱总的理念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机会,愿意和钱总就有关文化交流方面再做深入的探讨。”杜睿琪说,“余河虽然是小地方,但是也有自己的文化,余河木雕,曾经销往日笨,东南亚等很多国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年缺少好的推广和推介,渐渐又淡出了大众的视线。余河的木雕,如果有钱总这样的人才来尽力推广推介的话,一定也能收获好的市场效益。我认为,任何传统文化,如果不能进入市场,转变成经济效益,那么它的发展一定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杜睿琪说。
“对,杜书纪说的这点我非常赞同!像我这个房间里,每一件摆着的,挂着的,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物。这些艺术家们,如果光生产艺术品,而无法把艺术转化成经济来养活自己和这个艺术,那么发展和传承就是一句空话。”钱密说,“就像这个绣品,还有您看的这件木雕,都是海州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价值连城。”
杜睿琪顺着钱密的指向看到侧面的墙上,那个空格里摆着一件很奇特的木雕:一个竹篓子里面装着几只活生生的虾蟹,竹篓子的外面爬着几只虾和蟹,虾蟹的胡须都雕刻出来了,栩栩如生!只是这样里外好几层的雕刻,杜睿琪是第一次看到,更是无法理解是怎么雕刻出来的,不得不佩服雕刻大师的精湛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技巧。
“与众不同的雕刻工艺!”杜睿琪说道,“这么里三层外三层的雕刻,第一次见到。”
“这就是海州雕刻的与众不同。”钱密说,“海州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雕,浮雕,圆雕,通雕和锯通雕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您看到这件作品,就是通雕的代表作《虾蟹篓》,也是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金奖的。”
“果真是很有地方特色。”杜睿琪说,“不瞒钱总说,我啊也是个粗人,对文化没有什么研究,对岭南文化就更是不懂,今天看了钱总这么多宝贝,也算是很大增长了见识,对钱总更是刮目相看了!”杜睿琪说道。
“哎呀,杜书纪这么一说,让我钱密恨不得找个地缝给钻进去!”钱密很夸张地说道,“杜书纪博学多识的人还说是粗人,那我钱某就真是无地自容了,刚才跟杜书纪介绍的这一点点,也是钱密班门弄斧,献丑了献丑了。不过,我真心希望,杜书纪有空到我们广东各地去走走看看,相信能给杜书纪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先谢谢钱总!有机会一定去!”杜睿琪很高兴地说道。
“如果杜书纪不嫌弃,我钱某愿意来给杜书纪促成广东之行,并为您做免费的导游!”钱密进一步说道。
“呵呵,那太好了,到时候少不了麻烦钱总这个地主了!”
“那真是钱某的荣幸啊!好,期待杜书纪踏上广东的土地,我一定为您开路!”钱密很是认真地说道。
“来,杜书纪,请喝茶,请喝茶。”钱密把泡好的茶用一个精致的小镊子送到了杜睿琪的跟前。
刚才看着钱密泡茶,杜睿琪也是感慨良多。
这老广就是能来事儿,光是这茶具就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播。这套上好木质的茶托,精雕细刻,上面刻着的荷花莲叶,也是宛如水中活莲,漂浮在茶托的四周,衬着中央的茶具,相得益彰。还有那朱红的小小的茶杯,造型优美的茶壶,组合成的这套上好的茶具,
钱密刚才冲泡的那一通程序,也是典型的海州工夫茶的程序:泡器、纳茶、侯汤、冲点、刮沫、淋罐、洒茶等完整的一道流程。看得出,钱密的动作娴熟而且显得优雅,真是有一番功夫在里面。
余河人也喝茶,但是喝的大多数的绿茶,而且是大杯冲泡。一小撮茶叶,放进杯子里,可以反复冲泡,有时一上午也就这样一泡茶就可以了。和海州工夫茶比起来,那完全是两码子事儿。人家这喝茶,就真正是在品茶,余河人喝茶,更讲究的是实在,那就是解渴,喝水。
看来,这地域的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
杜睿琪端起小小的茶杯,闻了闻这色泽金黄的茶水,感觉到一股浓浓的茶香直沁入心田,甚是舒服。再学着钱密的样子,细细地品了一口,入口略带苦涩,但是很快就感觉到甘醇无比。和绿茶是决然不同的风味。
“呵呵,杜书纪喝得惯么?这是海州的功夫茶,冲泡的是海州龙凤山上的龙凤龙鼎香,茶味儿甘醇,但是比较浓烈,不知是否和杜书纪的口味?”钱密笑着问道。
“不错不错,是比较浓,但是很香很甘醇。”杜睿琪点着头说。
“你这海州馆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处处都是海州文化的展示。”杜睿琪笑着说,“连这杯茶,也这么博大精深。”
“呵呵,文化其实无处不在,衣食住行,都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彰显。今天您看到这些,在海州本地,很多东西也是习以为常的,像这工夫茶,还有一会儿我们吃的海州菜,都是日常居家人每日必享的。我这儿把它展示出来,只是提炼得更加精纯高雅一些。”钱密说,“所以现在有句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我们正在丢弃的一些东西,其实是很宝贵的。”
大家正谈论着,菜已经开始上了。
“杜书纪,这边请,请上座。”钱密请杜睿琪坐到东边靠墙的那个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