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四大隐宗
作者:
浅空 更新:2024-05-18 20:52 字数:2084
昆仑山深处,手持拐杖的大长老望向远方。心中已经卷起惊涛骇浪:“传说中的女娲秘境竟然在自己这一辈开启了,五万年呐,不知是福是祸。想必敖广等人已然知晓,万万不能让他们得逞,不然必将生灵涂炭。
“师弟,少清找到了么?”大长老问道。
“少清回信说,还没有,不过已经有一丝眉目了。”一旁持剑老者答道。
“叫少清抓紧时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大长老吩咐道。“还有,四大隐宗是时候现世了!”
“师兄难道要动用隐宗?”持剑老者皱着眉头说道。
“这是唯一的办法了,现我华夏之地已经到了非常时期,隐宗隐世了千年之久,是时候活动活动了。”“好吧,师兄我这就去安排。”持剑老者转身消失了。
四位弟子从昆仑出发分别前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那里就是四大隐宗的所在之地:东方蓬莱仙岛,西方藏庙,南方大理春城,北方长白天池。
四位看似年轻的弟子御剑乘风,华夏大好河山在他们脚下一掠而过,四位弟子无暇欣赏华夏的锦绣山河,他们知道此次任务十分重要。
北方的长白山脉终年白雪皑皑,在长白峰顶端有一处仙池,池水常年保持温热,仙池边上则是有一座观池楼,里面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人们都想一睹长白仙池的风采。
仙池楼的最顶层是从来不对外开放的,这里就是北宗:长白。一位胡须蓬乱的白发老者坐在书桌前握着毛笔龙飞凤舞。笔力苍劲,直透纸背,却又不沾染,可见老者功力之深。
“当当当。”一阵敲门声想起,“谁呀,我不说过么,我写字的时候谁来了都说我不在,别来烦我。”老者不耐烦的说道。
“师父,有个年轻人说要见您,还拿出了昆仑信物。”门外的一位中年男子恭敬地说道。
“嗯?昆仑信物?难道是昆仑山出什么事了么?”老者知道只有发生重大事件时,昆仑山才会召集四大隐宗。老者停下了手中的笔,开门说道:“人呢?快带我去见见。”
“师父,这边来。”中年男子恭敬道。
“呦,这不是剑一嘛,百年不见,怎么越来越年轻啦。”白发老者笑着对昆仑的四位弟子之一说道。
“白风,你怎么老成这样了。难道仙池的水被污染了?”剑一答道。
“可不是嘛,身为隐宗也没办法,现在的人素质太低,想再找一个想你们昆仑那样的地方太难了。”白风无奈地笑道。
剑一严肃道:“敖广苏醒了,女娲秘境也即将开启了,大长老吩咐我师兄弟四人召集隐宗,万不能让敖广等人进入秘境!”
“什么!”白风有些蒙圈,信息量太大有些接受不过来,敖广那老家伙醒了,他并不奇怪,算算日子也就最近,但是女娲秘境确实是件天大的事。
“剑一,别跟我打趣,女娲秘境好几万年才开启一次,哪能那么巧呢。”“就是这么巧,昨天是初一,五彩莲花已经孕育,再有两周月圆之夜便会开启,快做准备吧。”说罢剑一递给白风一纸书卷,又说道:“卷上是详细情况,昆仑山还有事,白兄我先走一步。”剑一拱手拜别了白风赶回昆仑山。
“剑一,不喝点仙池水再走啊!”白风冲着剑一远去的方向喊道,“算了,自己留着慢慢喝吧。”远处回荡着剑一的回声。
大理春城四季如春,蜂飞蝶舞,鸟语花香,苍山边上就是南宗:大理。
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太师椅上,优哉游哉,闭着眼睛哼着小曲儿,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唱着。旁边还有一只鹦鹉,时不时说道:“真难听吵死了,真难听吵死了。”
“你个死鸟,晚上我就给你炖了,让你再叨叨,这叫戏,你个鸟懂啥。”中年男子居然在跟鸟拌嘴,“谁!”中年男子哼道。
“哈哈,段兄依旧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嘛。早知道我也跟段兄来过这种小日子喽,昆仑山一天到晚修炼好无趣的呢。”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人走了进来。
“我说四儿啊,谁不知道你昆仑之地是绝佳修炼之地,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喽。”中年男子名叫段禹,是这南宗之主。“我说,什么风吧您吹来了呢?”段禹问道。
“这不,敖广醒了,女娲秘境也快开了,我来通知段兄一声。”剑四坐在了段雨旁边。“你这有啥好吃的没,昆仑山上的东西都吃腻了。”
“滚滚滚,别以来就要吃的。不过你这次带来的可不是啥好消息啊。”段禹皱着眉头说道。
“我找你啥时候有过好消息。”剑四笑道,“也对,有啥好事儿你昆仑先占了,只有坏事才会想到我们。”段禹笑道,段禹清楚自己身为四大隐宗,有属于自己的职责。
“瞅给你抠的,我能吃你多少,看看吧。”说罢剑四从怀中取出一个书卷递给了段禹。“先走了,详细的自己看吧,抓紧看,这事儿挺紧的。”剑四叮嘱道,他清楚段禹玩世不恭的性格,生怕段禹给忘了。
“嘿嘿,放心吧,不送了我还有一段曲儿没学呢。”段禹笑道,“那告辞了段兄。”剑四走出了小院。
“抓紧看,别忘了。”剑四头也不回地叮嘱道。
“放心吧,磨磨唧唧的啥时候在昆仑学会大长老那一套了。”说罢徐徐打开了书卷。
高原藏庙内,一个青年和尚正在诵念经文,左手敲着木鱼,右手搓着念珠。此人正是西宗:释空。
释空放下手中的木鱼,说道:“昆仑剑二兄别来无恙。”
“释空大师,还是那么洞察一切,看了我此行的目的想必您已经知晓了吧。”剑二恭敬地说道。
释空大师乃是隐宗之大贤,修为丝毫不在自己的师父之下,却终年守在这藏地之中,自己由衷的感到佩服和恭敬。
“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