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句容马
作者:
雨天下雨 更新:2024-05-17 17:42 字数:5107
根据海军的五年发展计划,其战略核心是建设一支能够控卫帝国万里海疆,掌控南海、日`本沿海等西太平洋海域强大海军。
这支海军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西太平洋海域,同时也会派出少量战舰前出到中太平洋,即夏威夷附近。
而未来,则是希望能够掌控整个太平洋!
而要想掌控太平洋,面临的敌人自然也就是那些列强国家,尤其是传统的海上强国,比如英国、法国。
同时西班牙,荷兰这两个已经没落的列强也是帝国海军的潜在敌人。
至于美国嘛,大部分的帝国海军将领还没有把他们当回事,也就只有林哲杞人忧天防范着,不过就算美国一切发展顺利,估计也要二三十年以后才会开始建设一直庞大的海军,以争夺两洋霸权。
而俄国嘛,尽管历史上俄国人和日`本会爆发日俄战争,一场对马海战轰动全球,但现在嘛,俄国在太平洋沿岸的落脚点几乎被中国连根拔起,帝国海军的北海舰队几乎是全面掌控了南至日本海,北至北冰洋的大片海域,同时还深入到黑龙江流域。
如果不出太大的变故,估计俄国人的太平洋舰队是不可能再出现的了,因为俄国人肯定也不会和历史上一样再派遣舰队到太平洋作战的事。
同样消失的还有日`本海军,现在的日`本内战依旧打着,有着帝国的干预,日`本想要统一是千难万难,而就算帝国干预失败,日`本重新统一了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但是有林哲在,日`本人是别指望着能够安稳发展,然后挑战帝国在亚洲的霸权了。
以后日`本如果统一了,至少它稍微露出建设一支庞大海军的迹象,那么林哲就会毫不犹豫的先发制人,先把日`本人的海军击沉再说,总之林哲是打定了注意,绝对不给日`本慢慢发展,然后建设起一直庞大海军的机会。
由此看来,那么就会发现,现在帝国海军最主要的敌人则是英国和法国两国海军,西班牙和荷兰也算是,但是西班牙和荷兰两国已经是破落户了,挑战帝国海军的可能性非常小,帝国不主动打他们,他们就得偷笑了。
基于此,帝国海军的发展战略中,其首要的假想敌就是英国皇家海军!
当然了,帝国海军的将领们还没有狂妄到挑战一整支英国皇家海军,而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部分,准确的说是东印度舰队。
按照帝国海军的设想,一旦再一次和英国爆发战争,那么英国人肯定不会和上次那样只派少量战舰过来,必然会从地中海以及本土抽调主力舰增援东印度舰队,但是增援力度也是有限的。
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海军预计到时候东印度舰队有可能集中英国皇家海军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的实力。
而仅仅是三分之一,这也是相当恐怖的了,至少以帝国海军现在的规模是无法应对的。
为了面对这种威胁,帝国海军有必要建造更多,更大的战舰!
海军内部保守估计,最少需要四艘万吨以上的铁甲舰,再配合中小型铁甲舰,才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不败。
而要想获得战术优势,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最少需要六艘以上的万吨铁甲舰,十艘以上的中、大型铁甲舰。
这也是帝国海军准备再订购四艘万吨铁甲舰的最主要理由!
不过订购了不代表现在就开工,因为帝国的几个主要造船厂里,万吨以上的船坞现在就两个,要开工更多的万吨铁甲舰,至少要现有船坞。
为了满足帝国海军的需求,上海造船厂已经在宝山修建分厂,其中就有两个一万五千吨的船坞,其首座船坞预计会在1867年底,也就是今年年底完工,第二座船坞则是要到1868年才能够完工了。
此外广州造船厂也是开始投资建设一座大型船坞,而且他们的野心更大,一上马的就是两万吨级的船坞,不过船坞建设的大,所以建设进度会更慢一些,现在才开始凑集资金,预计要到1870年才能够完工。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的这四艘万吨铁甲舰的订单,今年有可能动工一艘,明年动工一艘。
剩下的两艘,则是要等到蚩尤号完成船体施工,然后再青岛海军造船厂的四号船坞施工了或者是等到广州造船厂的两万吨级船坞完成施工以后。
按照这个规格,整体上后续会保持一年开工一艘万吨铁甲舰的速度!
别以为这个速度很快,其实和英法等国相比慢的很,英国人基本上每年都会服役好几艘的大型铁甲舰。
同时这年代的技术进步实在太迅速,战舰的更新换代是非常频繁的,根本不可能和后世的战舰一样有着数十年的服役寿命。
基本上,很多战舰还在船台上的时候,就已经宣告过时,服役五年后就和会最新的战舰拉开一个层次,开始退居二线,十年以后基本就是沦为训练舰的命。
这一点从帝国海军现有的战舰都可以看得出来,盘古级和炎帝级都是这几年刚服役的新战舰,但是和帝国在1866年动工的那些新战舰相比,是整整差了一个时代。
等过上几年以后,盘古级和炎帝级这些战舰就会退居二线。
十九世纪后期的决战舰队而言,要保持技术上领先,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五年就换一批,实力不济也要做到十年换一批或者进行局部的改装升级,至少超过十年甚至十五年的,那根本不用去打了。
帝国海军对主力军舰的服役年限虽然没有强行规定,但是从造舰计划上也可以大体看得出来,基本上主力舰是一年一艘,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保持战舰在一线舰队的服役年限在十年的话,那么就可以保持一支十艘主力舰的决战舰队。
主力舰是预定从1867年开始以一年一艘的速度开工,而次一等的战舰则是没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因为其他战舰的吨位都比较小,帝国的多家船厂都有数千吨规模的船坞,上海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天津造船厂都有数千吨级的船坞。
同时次一等的战舰怎么造,造多少海军内部也有不小的分歧,一方面是技术进步非常快,同时帝国海军现存的主力舰也都是数千吨级别的铁甲舰,今后再造太多的话也是浪费,或者说是会挤压万吨铁甲舰以及港口等基础建设的经费。
目前为止,帝国海军拥有五艘盘古级铁甲舰,三艘炎帝级铁甲舰,前者吨位两千四百吨,后者是四千吨,同时这些战舰都是清一色拆除了风帆,航速上是保持在十二节到十三节之间,续航距离为两千海里左右,舰炮以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为主力。
尽管以未来几年的技术去看,这两款战舰已经是相当落后,为啥?因为1866年以后,帝国海军开建的主力战舰,包括一艘近海铁甲舰,清一色是两百五十毫米的舰炮为主炮,只是吨位大小不同,配属的数量不同而已,同时装甲厚度也是进行了升级。
但是这八艘铁甲舰放在这里,自然不可能只用几年就扔,更别说炎帝级的三号舰,即黄帝号在1857年的一月份刚进行试航,这会都还没正式进入现役呢。
然后在建的还有两艘,分别是天吴号、夸父号。
如此算起来,这两千吨到六千吨之间的铁甲舰,就有十艘之多了,这个数量已经不算少了。
如果未来万吨铁甲舰的数量不增加上去的话,这些几千吨的铁甲舰数量多了意义也不大,两者的数量得有一个比例的匹配,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除了数量问题,海军还对这些几千吨的铁甲舰的一些设计还有用途产生了分歧,有人想要火力和装甲更强大,吨位限制可以放更大一些,比如说七千吨左右,到时候直接和万吨铁甲舰一起参加舰队决战,哪怕是数量少一些,哪怕是远洋适航性差一些也无所谓。
但是这个观点也是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建造这种小一号的决战性铁甲舰,其价格至少也得一百五十万圆起步,这个价格还不如再加几十万建造万吨以上的铁甲舰呢。
也有人认为应该建造吨位适中,即三千吨左右,但是强调远洋适航性以及续航距离,主要用于外海作战,维护帝国的海外利益。
还有人认为要建造吨位大一些的近海铁甲舰,航速慢一些,适航性差一些无所谓,火力要够猛,装甲要够厚,奠定的小船抗大炮,到时候再来一场珠江口海战的话,就能够占据更大的战术优势。
还有人认为保持现有的五六千吨级别的铁甲舰就不错,虽然各方面看上去比较中庸,但是是啥都能干,舰队决战勉强也能够上,适航和续航能力也勉强可以,价钱虽然略贵,但是也就只有万吨铁甲舰的一半。
如果说万吨铁甲舰以及那些一千多吨的快速侦察舰是得到了海军内部的一致认同,那么对于那些两千吨到八千吨之间的中大型铁甲舰,海军内部就是有着诸多分歧了,因此五年计划通过后,订购第三艘万吨铁甲舰的确定了下来,再增订两艘快速侦察舰的计划定了下来,再增订一批内河,近海小型铁甲舰的计划也确定了下来,唯独两千吨到八千吨的中大型铁甲舰没有确定计划。
对于海军内部的这些争论,林哲往往是不直接插手处理的,怎么说了,他前世又不是研究近代海军发展的,他除了知道一个战列舰外,对早期铁甲舰的了解相当有限,一时半会的他也是难以确定,所以除了在万吨铁甲舰上给出了自己的部分意见外,其他方面他更多的是提一些指导性意见。
一些具体的细节他就不怎么参与了。
海军自己要继续讨论,那么林哲也不催着,这四国条约刚签半年呢,帝国一时半会的也和英国人打不起来,有的是时间让海军内部慢慢讨论。
相对于海战战舰的设计以及战术的讨论,陆军方面的发展就简单多了,陆军没有和海军那么复杂,武器就两样,枪支和大炮。
枪支的话,陆军早就开始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枪了,这是一款后装线膛击针步枪,并采用的是金属子弹。
同时也是全球首支大规模服役,发射金属子弹的后装线膛击针步枪。
此外陆军早就试验了加特林机枪,只是早期的加特林机枪存在诸多问题,这两年一直在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一直到1866年的时候,才开始小批量服役。
最先装备机枪的并不是皇家陆军,而是近卫军,林哲特地在第一近卫师里设立了一个机枪营,配属了十六门的加特林,当林哲前往观摩演习的时候,这个机枪营的十六门加特林机枪一起射击,把一票随同视察的海陆将领吓了个够呛,这些十六门机枪在射击的时候,火力强度堪比一个步兵团。
而演习刚结束,陆军的人没找上来,反倒是海军的人找上来,然后要给战舰上配属这种机枪。
枪支以外就是火炮了,而陆军的火炮也是没啥好说了,前装线膛炮用了这么多年,这下一步自然就是要发展后装线膛炮了。
而后装线膛炮的技术难度相当大,目前来说陆军还没有找到可以廉价并大量的服役后装线膛炮的方法,所以只能一拖再拖。
陆军发展中,这几年唯一值得林哲关注的亮点就是马匹的发展了。
经过长达十年的培育,陆军是通过对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国内的蒙古马等进行杂`交培育,已经是初步培育出来了适合中国气候,并且各方面素质都可以的马匹。
对马匹的培育中,主要由三大马场进行。
最早建立,规模也最大的是江南的句容马场,其培育的马匹主要是由英国纯血马和阿拉伯杂`交的马种,并没有掺和国内蒙古马的血缘,培育出来的马匹被称之为‘句容马’,特征是身材高大,体型优美,其肩高普遍可达一点五三米,平均体重达到四百五十公斤。
虽然其肩高和体重都是当代军马的平均水平以上,同时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经过多代培育,句容马在保留了原种马的体型特征的同时,还适应了中国的气候,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句容马乃是当代中国能够培育出来的最优良马匹,只不过现有的种马数量比较少,同时这种马匹也比较娇贵,伺候起来麻烦不说,而且耗费也比较大,一天不**心调配的饲料就得调漂。
因此暂时而言,句容马并没有被作为全军的骑兵主力使用,而是作为高级军官的坐骑,传令兵的坐骑使用,此外一些达官贵人也可能会买上一匹,皇室马车的配马也是这种句容马。
全军之中,全员配属句容马的骑兵部队只有一支,即第第一近卫师的师属骑兵团,即近卫第一骑兵团,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骑兵团很多时候都是充当皇家礼仪部队使用,皇帝出行的时候一般都是抽调近卫第一骑兵团护驾。
通过上述也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句容马在帝国内部,主要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打仗的。
不过帝国的骑兵并没有就此放弃句容马,而是把句容马再和蒙古马进行杂`交培育。由设立在蒙古的陆军第一马场,即蒙古伊河马场进行培育,培育出了特有的伊河马,其血统相当复杂,以句容马和蒙古马为主,但是又加上一些哈萨克马等中亚马匹,导致伊河马的血统相当复杂。
伊河马的平均肩高为一米四五,体重在四百公斤左右,纵然其身体素质不如句容马,但是却耐力更胜一筹,同时不仅仅可以用来乘骑,还可以用来驮挽货物,也没有句容马那么娇贵需要精心饲养。
因此在实用性上,伊河马比句容马更适合让轻骑兵使用!
而这种伊河马也是被帝国陆军寄予厚望,准备全面普及的马匹,甚至为了推广这种伊河马马,不仅仅是在军队内部进行培育,同时还帮助当地的牧民进行培育,以确保这种军马的数量得到满足。
短短几年里,伊河马的数量就是突破了五千匹之多,尽管这些马匹现在还都是幼马居多,但是有了这个基础后,再通过一些年的大规模繁育,到时候培育出来几十万匹伊河马也不是不可能的。
到了那个时候,帝国的骑兵部队就能够彻底抛弃那些矮小体弱的蒙古马了,真正化身为现代骑兵部队,而不是一群骑着羊驼的古代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