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作者:
这个懒人没起 更新:2024-05-17 01:51 字数:1957
郭嘉头一回觉得,脑子不好使或许是一种福气,这样的结局也不错。真要把郭图捉回来,他还得去找曹操求恩典。以郭图的名声,不一定能被赦免。
袁谭死后,因为他是降而复叛,行为恶劣,尸体被放在集市中示众。
郭图素衣入邺城,求见曹操,说只要允许他安葬袁谭,死而无憾。
曹操不敢相信,郭图这种坑货居然也有几分忠义。“坑货”这个词还是跟郭嘉学的,袁氏落败,郭图功不可没。官渡之战,袁绍每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背后基本都有郭图的谏言。当然,平心而论,如果袁绍能以正确的方式执行那些谏言,也不一定就是馊主意。
郭图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多是自私狠戾,唯恐天下不乱,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负面形象。此刻,站在邺城官署的正堂中的人,却是一位仪容出众的中年儒士,言行举止颇有名士风范,也难怪袁绍和袁谭都爱听他忽悠。
袁谭下葬以后,曹操原本想把郭图砍了。这厮作为一个颍川士,硬生生在河北争得一席之地,得罪过不少河北望族,斩了他能大快人心。
不过,想到郭嘉近日笑着安慰辛毗,说什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其实对于友人辛评突然亡故,这浪子的伤怀恐怕并不比辛毗少,整个人都有点病恹恹的。
据眼线透露:郭图曾跟郭嘉和辛毗告别,三个人在邺城的酒肆中相聚,几壶浊酒,两盘糕饼,醉后同歌《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辛毗痛哭失声,郭图亦洒了几滴泪,唯有郭嘉仍然笑着。
曹操询问郭图,才知道郭嘉自小就不哭,他两岁没了阿翁,郭母多愁善感,最怕听见哭声。曹操终究不忍让郭嘉再经历一场生死诀别,摆了摆手,释放郭图,对外宣称已经处斩。
郭图换了一个名字,携家眷归隐。
话说许褚得到曹操的暗示,一刀结果了许攸。曹操装模作样,象征性地斥责许褚几句,让他厚葬许攸。
作为曹操的少年好友,许攸立过大功,只不过骄傲了一点,言语轻慢,就落得如此凄凉下场。诗云: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
曹营诸君兔死狐悲,纷纷反思自身的言行,谨守上下尊卑之礼。
就连曹氏和夏侯氏的武将,当着众人的面,也要毕恭毕敬地唤一声“明公”,诸如兄长、伯父之类的称呼,都只能私下里使用。
曹操的坐席依然是加长的,但公开的场合,再也没有人能够坐在他的身侧。
郭嘉照旧我行我素,只是坐席换到下首,去祸害同僚了。
曹操设立校事官,任命卢洪、赵达为校事,负责监察刺探百官的言行。
这是两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专门替曹操咬人的狗,公卿百官战战兢兢。
曹操对树立威严的效果挺满意,大封功臣,一次封了二十多个侯爵,武将居多,文臣也有。
其中,荀攸被封为陵树亭侯,郭嘉为洧阳亭侯,程昱为安国亭侯,戏璕为长垣亭侯。
曹操是个有心人,许都位于颍川郡,因此颍川不能作为封地。郭嘉的封地,位于扶沟县,正是郭嘉少年时为了躲避战乱,和郭禧一起修建的隐居之地,世外桃源。
郭嘉:伯父隐居的小木屋在我的封地中,我私建的那些屯居点,从此以后都合法。乌鸦山,啊呸,雾烟山也是我的了,少年时和荀彧在山上小聚,一起赏过的阴晴雨雪,鸦群、古祠、山风、明月,将来还能再赏一遍。
这浪子封侯的时候一脸淡然,得知封地的位置,顿时眉开眼笑。曹操觉得心思用对了地方,也挺高兴。
至于这次“大封功臣”为什么没有荀彧,不是曹操遗漏了他,而是为荀彧请封的表奏,被荀彧扣在尚书台,没有批准。理由是:彧无野战之劳。
曹操对荀彧赏赐施恩,被拒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荀彧再三推辞,他此生所求,原本就不是高官厚禄。
曹操给荀彧写信:“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夫功未必皆野战也,愿君勿让。”
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侯的爵位。
冀州物阜民丰,曹操兼任冀州牧,征召清河名士崔琰为别驾从事。在宴会上说:“核查户籍,青壮男子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
崔琰凛然道:“如今汉家天下分崩离析,袁氏兄弟同室操戈,百姓露尸于荒野。王师驾到,没有先传仁政之声,却以扩充兵力为当务之急,这难道是敝州父老寄予明公的希望吗?”
满座宾客皆大惊失色。
崔琰是曹操的少年好友之一,生得俊美儒雅,一身正气,风仪不输于荀令君,说话的刚直程度,竟然也不亚于荀令君,只略微少了几分雍容清贵。众人都怕他下一刻就步了许攸的后尘。毕竟令君只有一个,其他人要是胆敢拂逆曹操,都没好果子吃。
谁知曹操肃然动容,向崔琰表达歉意。曹司空的心思真难猜。
以往出征,得胜归来,都能回许都住一段时间。然而这一次,曹操留在邺城不走了。
这时,袁尚败逃,携十万民众退守幽州。并州刺史高干、黑山张燕投降,袁氏已经日薄西山。放眼天下,荆州刘表、江东孙权、益州刘璋等等,似乎都没有实力跟曹操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