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继续交锋
作者:易克      更新:2024-05-16 23:01      字数:3369
  高总,不是冤家不聚头,看来咱们还是免不了要继续交锋。
  老高,你现在是我老婆的前夫,我靠,我继承了你的衣钵啊。张伟心里对老高一阵怒骂。
  张伟想起老高那次和何英打架的时候说过要和张小波复婚的事情,不知道这个兔崽子的婚复的怎么样了?像这等大花瓶似的男人,吸引小姑娘还可以,要是吸引成熟的女人,特别是像张小波这等受过刺激和打击的女人,估计老高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没有老高的动静,估计中天内部的事情够他忙乎的,但愿他和中天以及新投资的旅游度假村项目不要夭折才好。毕竟都是生意人,做生意都不容易。
  打完电话,张伟直奔兴州长途汽车站,坐上了直奔舟山的长途大巴。
  坐在东去的大巴上,张伟一会想起何英,一会想起伞人,一会又想起陈瑶,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执着地要去普陀山找陈瑶,是为了尽朋友的一份责任?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种道义?还是……张伟想不下去了。
  中午12点,车到舟山。张伟又直奔沈家门渡口,坐上了去普陀山的快艇。
  坐在快艇里,看着窗外飞溅的浪花,张伟心中颇有感慨。
  3个多月前,自己和何英开车来舟山,差点就计划要来普陀山。当时自己还想要是自己能和伞人一起来这里,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没曾想,那次没有成行,现在却是自己买舟东去,一朝佛山,独行海天佛国了。
  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矗立的几座小岛,张伟心中突然倍感苍凉,大海茫茫,一叶扁舟,海角天涯,感到人如浮萍,茫然之心油然而起。这也大约就是普陀山当年建立第一座寺庙的佛子的想法吧。天之崖,海之角,知交几零落。一怀悲怆,几年离索。
  下午3点多,船到普陀山,张伟下船后顾不上欣赏普陀美丽的风景,又马不停地赶到小西山风景区,在普济寺的西面。
  来到小西山风景区,才发现这里尼姑庵很多,零落散布在丛林和山坡间。
  普陀山游客众多,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张伟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穿行,四处张望,却始终不见哪里有云台居。正焦急间,迎面走过来一位尼姑,张伟忙先前施礼,恭恭敬敬地问道:“大师,请问此处可有一叫云台居的处所?”
  那位尼姑连忙还礼,低眉顺眼回答:“施主所说的云台居不就在你的后面左侧吗?”
  张伟一听,忙回头一看,果然,在自己经过的后方左侧,遮天浓密的大树之中,一座很小的庙宇坐落其中,树叶遮挡处,云台居三个字隐隐可见。
  到处找不到,原来就在自己眼前,就在自己经过的眼前。
  张伟忙谢过尼姑,回身直奔云台居。
  庵里很静,进来游览的游人不多,院子中央的一个香炉里香烛袅袅,左边房间里传来敲打木鱼的声音。
  张伟循声过去,一位尼姑正端坐期间,静坐念经。
  看人家正在修行,张伟不敢打扰,又悄悄去了其他几间房子,趴在房间瞧瞧看,却都没有看到什么。
  张伟最后来到一间门前,往里一看,却是尼姑的宿舍,闺房。
  “请问施主有何见教?”张伟正在观看,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沉稳的声音,吓了张伟一跳。
  张伟忙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刚才在打坐的那位尼姑,40岁左右,正单手合掌询问张伟。
  张伟忙施礼:“大师,我并非随意观看众位尼姑的寝室,我是从远方过来,来这里找另一位施主的。”
  尼姑伸手施礼:“那请施主到茶室一坐,细细道来。”
  张伟跟随尼姑进了茶室,尼姑给张伟倒上茶,双手端过来。
  张伟忙弯腰接过:“谢谢大师招待,敢问大师法号尊称?”
  尼姑忙施礼:“施主客气了,贫尼法号慧空,乃此庵的主持,敢问施主到这里是要找——”
  张伟忙施礼回道:“见过慧空大师,我来这里是要找一位朋友,请问大师贵庵还有别人吗?”
  慧空回答:“敝庵总共5人,其余4人皆外出云游去了,只有贫尼独自在家留守。”
  张伟问道:“没有别的施主在这里居住?”
  慧空回答:“没有,本庵从不收留外来施主留宿。”
  张伟一听,心顿时凉了,坏了,自己错误地分析,陈瑶根本不在这里,白白走一遭。
  想到这里,心情顿时变得沮丧。
  慧空见张伟这样,对张伟说:“施主既然来了,那就一定有来的道理,就一定有来的因果,施主不妨再去别家去看看,或许你的朋友在别的庵里。”
  张伟一听,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忙问:“敢问大师,这一带总共有多少家庵?”
  慧空回答:“小西天这一代,总共有尼姑庵六六三十六家,如果加上其他地方的尼姑庵,普陀山尼姑庵共计九九八十一家,取九九归一之意。”
  张伟一听,心更加凉了,这么多啊,谁知道在哪家呢?
  正踌躇间,慧空又说:“施主既然远道而来,就为心诚之表现,即为心诚,何畏数量多而退矣?”
  张伟忙回答:“愿闻大师指教。”
  慧空说:“施主可以先在附近庵里找寻你的朋友,贫尼也联系一下别的地方的庵,帮你打听你那位朋友的下落。”
  张伟一听非常高兴,一把抓住慧空的手:“谢谢大师,我那位朋友名字叫陈瑶,是位女施主。”
  慧空忙站立回退施礼:“阿弥陀佛,施主请自重。”
  张伟这才感觉到自己的失礼,忙致歉:“对不起,大师,请大师多多原谅。”
  慧空低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请自行去吧,请施主明日中午来这里,贫尼会告知施主寻找的结果。”
  张伟忙道谢,然后出了云台居。
  出来后,张伟出了一头汗,我靠,刚才差点被慧空大师认为是轻薄之徒,好丢人啊。
  然后,张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在丛林间穿行,一家一家尼姑庵找寻。
  这里的尼姑庵众多,但面积都不大,一个庵里顶多也就10间房子,最小的才5间房子。
  张伟到每个庵里都是先查看一遍,然后再找主持询问,可是,询问找寻的结果都是一个,没有叫陈瑶的女施主来过这里,都不知道陈瑶此人。
  看着渐渐西沉的太阳和逐渐稀少的游人,张伟的心越来越沉重,身体越来越疲惫,一阵孤独和悲凉又在心头涌起。
  拖着越来越沉重的步伐,张伟在黄昏时分,最后走到一个尼姑庵。
  即将日落西山,庵里异常安静而落寞。张伟环顾四周沧桑而挺拔的松柏,不由想起古龙在楚留香里写的南少林,那些青灯古佛,重重院落里闪亮的青石,背后是多少孤寂漫长的寒夜。
  辛辛苦苦跑这一遭,值得吗?不知道。张伟满怀感慨,走进院子。古风盎然的窗棂,淡淡的檀香味缓缓地追踪着张伟的步伐。
  张伟耳边忽然传来喃喃的私语,顿下脚步,以为自己有了幻听,或者佛祖慈悲,发现自己有慧根,要来点化不成?张伟东张西望,没有什么神迹出现,颇为沮丧。
  闻声寻迹,好像发自厢房。张伟悄悄地将眼罩在窗棂上的青纱,里面香烟缭绕,一位女尼跪在蒲团上,面前一本经书,昏黄的夕阳映照下,是伊那异常秀丽的侧影。喃喃的颂佛声中,伊的面庞似乎都在发光,除经之外,别无他物。
  这是张伟今天看到的第一位出声诵经的女尼,其他的都是默然不语,无声静坐。这一瞬间,张伟感到了心如止水,异常的平和宁静,满心的浮躁从身上纷纷飞出,澹然化去,暮春特有的燥热转眼间变成了清凉世界。
  张伟感到脚很沉,转身在厢房门口的台阶上坐下来,休息一会。
  听着室内女尼的喃喃私语,想到陈瑶的不知去向,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却一无所获,想到自己的沦落爱情,想到伞人也是佛家的虔诚信徒而现在却从此不再相连,不觉心中一阵愁苦,一阵失落,一阵悲凉……
  良久,张伟静静地坐在那里,静默无语,直到厢房的门被打开,修行的女尼站在身后。
  “敢问施主来敝庵有何见教?贫尼慧南这厢有礼。”
  这是一位30岁左右的尼姑,眉目清秀,面容俊俏,虽然是一身尼姑服装,仍掩盖不住满身的青春和娇美。
  张伟忙说明来意,并把陈瑶的相貌详细叙述了一遍。
  慧南想了想:“每天来这里进香的施主很多,要求出家的女施主也络绎不绝,不过这一带的尼姑庵都已经超出接纳能力,一般不再接受,施主刚才描述的那位陈姓女施主,从年龄和面貌以及五官特征,贫尼好像有一些印象。”
  张伟一听,浑身的疲倦一扫而光,高兴地一下子差点蹦起来,不过却没敢再拉人家的手:“太好了,大师能否告之详情。”
  慧南边回忆边说:“大约一个多星期以前,一位女施主,就是施主描述的这般容貌,面容憔悴,来到敝庵,询问出家事宜……”
  张伟心中一震,陈瑶真的要出家?
  “贫尼看这位女施主虽然面容憔悴,但充满雍容高贵之气质,看面相和言语交谈似为情所伤,看破红尘,想断了人间的烦恼,来此了却余生,”慧南继续说道:“女施主说只要这里能接纳,她会回去处理家里的善后事宜,安排好家里的生意,然后来这里专心修行……”
  “那后来呢?”张伟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