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76节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24-05-16 15:15      字数:5972
  蔡珏故意转头看着黄承彦。“黄家有宝吗?我怎么不知道。”
  黄承彦笑而不语。孙策笑得更加灿烂。“夫人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有至宝而不自知。”
  “将军是说我有眼无珠,不识荆山之玉么?”
  “岂敢,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夫人境界脱俗,视富贵如浮云,视至宝如常物,自然与我等俗人不同。”
  蔡珏哼了一声。“久闻孙将军武艺高强,战无不胜,攻无不破,人称小霸王,没想到孙将军如此能言善辩,难怪我女儿数年不归。”
  “此乃策之过也。令爱滞留太湖,一心造船,数年不归,只为有朝一日我华夏士子可以伏波万里,横行天下。如今初见成效,嘱我延请夫人与祭酒同至太湖,共履碧波,叙离别之情,享天伦之乐,呈膝下之欢。还望夫人莫要推辞。”
  “我生来不喜漂泊,离不得家乡,奈何?”
  “令爱已经择一佳处造屋,与家乡无异,且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岂不比旧屋老树更亲近?夫人如果不舍,我派人将贵府拆下,搬到太湖依样重建便是。”
  蔡珏点了点头,神情稍缓。“将军盛意拳拳,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拆屋就不必了,万一哪天我女儿受了委屈,我们一家人回来还有个地方栖身。”
  “多谢夫人。”孙策松了一口气。这一关算是过了。他身边的这些女子中,最委屈的莫过于黄月英,以她的家世和才华,若非真有感情,怎么可能屈身为妾。蔡珏心里肯定憋了一肚子火,他没办法给黄月英名份,只能在其他方面补偿了。
  孙策入座,说了几句客套话,随即把刚刚和张纮等人商量的事说了一遍,让蔡珏安心。他派杜畿清查襄阳世家,但绝非针对蔡家,借的债也绝不会赖,很快就会有一个正式的还款计划出台,以后按章办事,逐年还款。蔡珏也明白,孙策这已经给蔡家留了面子,蔡家想和以前一样借着垄断的地位大发横财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夫妻原本对蔡讽的贪婪也不太满意,现在得知蔡家不会有覆家之祸,便也不再勉强了。
  蔡珏话不多,看着孙策和黄承彦说话,见孙策虽然言辞不够典雅,却英气勃勃,威猛中又带着几分谦和,态度也非常诚恳,言语间对黄月英的歉疚发自肺腑,不像是伪装,心里的怨气也淡了不少。不过她最终还是问了孙策一个问题。
  “孙将军,你说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求学、做事,甚至可以做得比男子更好,理当与男子平等相待。那我想问一句,男子可以娶妻妾,女子也能同时嫁几个人吗?”
  看着蔡珏咄咄逼人的眼神,孙策皱起了眉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知道蔡珏心中怨气未消,不仅仅是对黄月英只能做妾,还对他纳妾有意见,汉代不强求一夫一妻,但纳妾也绝非常态,纳妾通常有一定的条件,比如不育,没有子嗣,或者妻子不能照料丈夫,才会同意丈夫纳妾。纳妾——而且纳很多妾——通常会给人留下好色的不好印象。曹操给世人印象不佳,最后甚至闹到和丁夫人和离,就是因为他纳卞夫人为妾。在卞夫人之前,他已经有一个妾刘夫人,生了曹昂兄妹,按理说,他没有理由再纳妾。黄承彦娶蔡玟,只生了一个女儿,有理由纳妾生子,但黄承彦也没有纳妾。
  孙策如果只有黄月英一个妾,蔡珏也许还能接受,现在他还有袁权、尹姁等人,她心里自然不舒服。
  孙策沉吟了好久。“夫人,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无法作答。我可以找几个理由证明可以,也可以找几个理由证明不可以,但这些理由都不是绝对的。与其强行作答,我宁愿不回答。如果有女子想同时嫁几个人,而那几个人又都愿意接受这种局面,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不予干涉。”
  蔡珏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你愿意做这样的男子吗?”
  这一次,孙策没有任何犹豫,坚定地摇了摇头。“不愿意。”
  “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我不是圣人,做不到事事都无可指摘。愿意就是愿意,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不需要理由。”
  话甫出口,孙策忽然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一丝笑容从嘴角绽放。
  第1614章 杜白头
  见孙策无端而笑,而且笑得非常自然、放松,看起来出奇的开心,与刚才多少带几分客气的笑容完全不同,蔡珏有点摸不着头脑。“将军为何发笑?”
  “开心就笑了,何必需要理由。”
  蔡珏忍不住嘲讽了一句。“想不到将军如此旷达,不拘俗礼。”
  “在夫人面前,拘礼岂不等同虚伪?”孙策不露声色的顶了一句。“夫人有祭酒这般不落俗套的名士丈夫,有阿楚这般不好女红的聪明女儿,想必也不是在乎俗礼之人。”
  蔡珏一时语塞,面色微愠。
  孙策也没有再说什么,拱手施礼。“中午设薄酒,请祭酒与夫人赏光。”说完,略带矜持地笑笑,起身告辞。出了帐,他张开双臂,比划了两下,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走,去演武场,活动活动筋骨,然后再到汉水游两圈。”
  “喏。”诸葛亮应了一声,关照杨仪跟着,自己赶回大帐准备武器、服饰。
  蔡珏在帐中听得清楚,有些狐疑地看着黄承彦。“马上就要中午了,还去比武、游水?”
  黄承彦抚着胡须,打量着蔡珏,含笑道:“夫人,你让他紧张了,激起了他的战意。我和他相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有这样的反应。关心则乱,他对阿楚很是用心。”
  蔡珏莞尔,嘴角微挑,有几分掩饰不住的得意。
  ……
  张纮与郭嘉一起,结合军谋处的几个对经济比较有经验的军谋,根据孙策的建议,很快研究出了一个债务清还计划,只是在如何制作债劵遇到了麻烦,暂时无法施行。有人提出了防伪问题,如果只是一张纸,没有合适的防伪办法,伪造的债劵几乎是必然的事。就算将债劵的面额定得比较小,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也非常可观,肯定会有人进行冒险。
  在技术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张纮暂时搁置了发行债劵的计划,只是拟定了还款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所有的债务都将逐年归还,并支付百分之五的利息。这个利息当然不如经商获利丰厚,但没有风险,不受累,又有利可图,还是比较公平的。
  张纮将计划报与孙策,经过反复商讨,最后确定了一个草案。第二天,在访问洄湖的时候,孙策就当众宣布了这件事,并邀请出席的襄阳世家与张纮接洽,对草案进行商定,争取商量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方案出来。听了草案的内容,感受到孙策按计划还款的诚意,襄阳世家吃了定心丸,情绪稳定多了。
  接着,孙策又公布了印坊的工艺流程,从现在开始,只要有资金,任何人都可以开设印坊,但必须向各郡太守府注册登记,接受监督,并承接相关的官方订单。
  消息一出,最开心的就是各县纸坊的坊主。可想而知,一旦大量的印书坊开工,打破垄断,书价下降到普通百姓都能购买的地步,纸张的需求必然猛增,他们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为了筹集资金,扩大生产,不少人打起了债劵的心思,打算将手里的债权出售,换取资金,趁着冬闲之际招收工人,扩大生产。孙策的讲话刚刚结束,他们就开始寻找潜在的目标进行谈判了。
  借着这个机会,张纮公布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尤其是公布了一批需要重大资金投入的项目,邀请南郡、南阳的世家、工坊代表齐聚襄阳,召开会议,商讨税制改革的问题,寻找合作伙伴。
  此言一出,气氛更加热烈,纷纷围上来打听相关的细节,想从中分一杯羹。
  杨介见此情景,福至心灵,当即向孙策请示,希望承办这次会议。他可以负责所有客人的食宿,提供所需的物品,只有一个要求:此次会议要以洄湖命名。
  孙策欣然答应。
  作为嘉宾之首,离孙策只有咫尺之遥的蔡讽黯然神伤。如果不是自己托大,这些好处都将是蔡家的,现在全从眼前溜走了,名利双失。不仅最好的机会与他无缘,等杜畿赶到之后,他还将首先接受清查,名义上是大公无私,先从与孙策关系近的人查起,实际上就是要拿蔡家开刀,杀一儆百。
  虽然心里像黄莲一样苦,蔡讽却没有抵抗的勇气,蔡家印坊连夜开工,印出数百份邀请书,通过邮驿送往荆州各县。襄阳本地世家近水楼台,抢占先机,纷纷赶到鱼梁洲求见张纮,探听口风,寻求合作。
  张纮应接不暇。
  ……
  楼船在码头缓缓停住,下了锚,系紧缆绳,放下跳板。
  杜畿提着衣摆,快步下船,虽然跳板晃动,他的步伐却稳健异常。顾徽在案边等着,一眼就认出了杜畿,上前行礼,报上姓名和职务。
  “将军在哪里?”
  “在大帐里等候使君。”
  “引我去。”
  顾徽躬身领命,带着杜畿快步向大营走去。杜畿的步伐又快又急,顾徽有些跟不上,只得提起衣摆,一路小跑。杜畿看了他一眼,放慢了脚步。
  “你姓顾,又是吴郡人,莫不是与蔡伯喈弟子顾雍同族?”
  “顾雍是我从兄。”
  杜畿有点诧异。“你在将军身边多久了?”
  “两年有余。”
  “一直做文书?”
  “是的。”
  杜畿没再说什么,来到大营,进了中军,孙策正在帐前看郭武等人较技,见杜畿走来,他将手里的长矛交给郭武,招呼杜畿进帐。杜畿绕过郭武等人,走进大帐,说道:“将军居然还有心思演武,真上让人意外。我在路上就听到消息了,说襄阳热闹得很,不少人都在往这边赶。”
  “是热闹,不过和我没什么关系,子纲先生已经忙得不知道白天黑夜了。”孙策哈哈一笑,引杜畿入座。“看你走路带风,看来身体还好。多久没休息了,家人还好吗?”
  “多谢将军关心,我很好,家人也好。本该带来拜见将军,可是我走得匆忙,没来得及。我让他们先去吴县了,到时候再向将军致意。”
  “全部去了?”孙策有点惊讶。杜畿是刺史,虽然不算两千石,却是一方大吏,自然要将家属送到吴郡,但送人质并不需要全部送过去,只要有直系亲属就行。“你是忙不过来吧?”
  杜畿笑了,挠挠头。“将军召我来襄阳,我估计这段时间会比较忙,年前未必能结束,很难赶到吴县,所以就让他们一起去了。”
  孙策看着杜畿鬓边的几茎白发,皱了皱眉。“伯侯,我希望你做杜白虎,不希望你做杜白头。你刚刚而立之年就有白发,能坚持多久?要注意休息,不要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创业维艰,江南初定,大批流民和黄巾旧部到江南屯田,千头万绪,不能大意。不过将军也不用担心,现在已经稳定多了,我会清闲一些。”
  “清闲?”孙策才不信呢。他如果能清闲一些,又何至于将家人全部送到吴县去,这是打算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啊。这种态度是好的,但难以持久。“你刺史府的掾吏来了吗?”
  “来了。”
  “那好,你把他们都叫来,我听他们汇报,你在一旁听着。”孙策笑道:“我看看你都挑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才。伯侯,刺史不仅有监察的责任,还有举荐贤才的责任,你如果身边没有几个得力助手,那就是失职。用一个不称职的人做刺史,那就是我的失职。如果你因为工作累出病来,以后谁还敢为我效力?”
  杜畿很尴尬,心里却是暖洋洋的。“这个……臣的确不算称职。”
  孙策摆摆手,让顾徽再跑一趟,去把杜畿的属下叫来。他这几年没和杜畿见过面,但他对杜畿的情况却不陌生。杜畿是个能吏,智勇双全,江南四郡能这么快稳住局面,他是有功之人。但他既不是儒生,又不是循吏,法家色彩比较浓,很容易被人当作酷吏,现在又领着两千兵,兼文兼武,荆南的读书人都不太喜欢他,不太愿意接受他的辟除。
  手下没有本地掾史配合,一是工作难开展,人生地不熟的,这个刺史不好做。二是所有的压力都背在一个人身上,工作压力非常大。也就是杜畿,换一个人,能不能坚持今天都不好说。
  “荆南四郡人才多么?”
  “人才是有,只是臣无识人之明。”杜畿叹了一口气,露出疲惫。
  “不是没有识人之明,是得罪了人吧?”
  “嗯,是臣不善为人处事,性格又急躁了些,与同僚相处不太愉快,辜负了将军的厚爱。”
  “都跟什么人发生过冲突?”
  杜畿涨红了脸,求饶地看着孙策。“将军,给臣留点退路吧。”
  孙策咧嘴一笑。“杜伯侯,你觉得你还有退路吗?关中,你是回不去了,做了四年荆州刺史,被你抄了家的豪强数不胜数,江夏黄氏都栽在你手里,你把荆州人也得罪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想和他们拉拢关系,是不是有点迟了?不要想退路的事了,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只管往前走就行,只是不要急。”
  “喏。”杜畿大声应道:“多谢将军。”
  “至于那些人,他们有眼无珠,自绝前程,我又何必给他们退路?”
  第1615章 毒舌虞翻
  有荀彧、刘巴的例子在前,孙策早就对所谓名士没有太多奢望。与其勉强弄来找别扭,坏了名声,不如放生。不过他也是不是圣人,做不到心无芥蒂,你看不起我,不肯为我所用,我也可以不用你。
  孙策让杜畿写一份名单。杜畿知道,这份名单到了孙策手里,那些人就算不倒霉,仕途也会受阻。他虽然也不喜欢这些人,却也不愿意做得太过份,所以他反复斟酌,只说了三个人的名字,都是志大才疏,眼空一切的无能之辈,就算没这件事,他们也很难在孙策麾下受到重用。
  孙策没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知道杜畿心里有顾忌,却没说什么。究竟是哪些人,他只要想知道,总可以查得到,但杜畿不肯睚眦必报,有君子之风,他不能勉强,免得坏了杜畿私德。
  孙策让诸葛亮记下名单,然后问起荆州的情况。说到政务,杜畿打开了话匣子。
  “将军,荆南虽然不如荆北富庶,但潜力不小,应该加以重视。长沙乃是鱼米之乡,盛产稻米,自不待说,零陵、桂阳、武陵也绝非穷乡僻壤,虽多丘陵,也有不少土地分散在山陵之间。山中多有木材,又有矿产,地图呢,快拿地图来,我指给将军看……”
  见杜畿说得兴奋,孙策不禁莞尔,这是一个能吏,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耿直汉子,不过要爱惜,不能让他英年早逝。整治完襄阳世家,应该让他休息一阵子了。
  诸葛亮取来地图,铺在案上,杜畿移到孙策对面,指图而说,膝盖不知不觉的向前移,碰到了孙策的膝盖犹不自知。他低着头,指着地图的郡县,口若悬河,人口、物产、道路,如数家珍,说到兴奋处,摘下头上的冠搁在一旁,几缕白发在一头油腻的头发中格外显眼。
  “桂阳南行,可直抵番禺。零陵南行,入漓江可入苍梧,入潭水可入郁林。武陵地方广大,与益州南部接壤,民风剽悍而质朴,威恩并用,可为精兵。若放任不任,则难免为敌所用,终至溃烂……”
  孙策连连点头。杜畿这几年带兵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在山地战上的能力完全不弱于专业的将领。将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也可以统兵上阵。
  正说着,顾徽带着杜畿的随行掾吏来了。杜畿为孙策介绍,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知名人士,话也不说,看起来都和杜畿有几分相似。他们显然没料到孙策会接见他们,被顾徽叫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神情惊惧不安,一副等着挨批的模样。
  孙策请他们入座,吁寒问暖,询问各人的特长、家庭情况。得知他们大多出自单门寒族,有的人已经做了一辈子的小吏,不禁感慨。他对杜畿说,长史张纮在筹建政务堂,你可以推荐几个合适的人选到政务堂任教习,将他们一辈子的经验教给更多的年轻人。这些经验都是书上不写的,除了传授给子弟外,人死了就没了,现在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提升基层官吏的办事能力。
  杜畿表示赞成,当即就推荐了两个年龄较长的老吏。孙策让诸葛亮记下他们的名字,等会议结束,再领他们去见张纮。
  两个老吏感激涕零。他们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成为政务堂的教习。师道尊严,这可是难得的荣光。他们先向杜畿拜谢,又再三向孙策表示感谢,高兴得语无伦次,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