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养老养娃日常[七零] 第71节
作者:
苏佑蓁 更新:2024-05-16 10:08 字数:4130
原主的哥嫂子会这么对原主,这么多年不和原主联系是因为原主爹娘生了五个孩子,只养活了徐永安和徐兰,他们重男轻女,只叫徐小兰干活,宠着徐永安这个唯一的男丁。
徐永安就被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娶的老婆也是。
徐家村离县城不远,村边有一条河,河两边地势比较平坦,水田是平坦的一大片。
山里的水田是一阶一阶的,他们自然瞧不上嫁山里的妹妹(小姑子),怕她常上门打秋风,何况她还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后面听说妹妹(小姑)又生三个女儿,更不会想联系。
过年时水缸里的水冰凉冻手,徐守山听了徐兰的话无地自容,低下头。
姑姑回娘家只有一碗冰凉冻水招待,这是仇人吧,这种事谁能忘记?
徐兰见他不回答也在意,继续说:“我当时背一个孩子抱着一个孩子,饿着肚子走两个多小时慢慢走回家,在路上好几次差点倒下,从此我就当自己没有娘家,和徐家再没有来往,徐家呢,也不记得我这个出嫁的姑奶奶。
徐守山,我不管谁叫你来,有什么目的,我现在和你讲清楚,以前两家断了来往,以后也不必有来往,你回去告诉你爹徐永安,我五岁就跟大人下地干活,你爷你奶生病不能上工时是我挣工分养活他们。
所以我不欠徐家,以后千万不要用徐家养大我的话来绑架我,不然我不会客气。”
徐兰心里替原主难受,原主被娘家人瞧不起踩在脚底下,嫁的男人不是个东西,除了吃大锅饭时能吃饱一段时间,过的都是苦日子。
希望她能投胎到一个好人家,过舒心的生活。
徐兰说完话场面安静,一会唐启阳打破平静和徐守山说:“小伙子回去吧,我见你脸上有羞愧,说明还有良心,我记得你好像是有妹妹的吧,回去对她们好一点,说不定将来哪一天就求到她们头上。”
唐启阳说完把徐守山带来放石桌上的小袋子给回他,送他出去。
两人一走,徐兰转身就见五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含泪看自己。
自己不是原主,孩子们替自己难过徐兰心里不自在,抿下嘴和她们说:“没事,都过去了,你们做作业,晓风,今天不打猪草了,在后院割红薯藤喂猪。”
晓风晓语晓婕晓岱抹走眼睛溢出来的泪,大吸一口气应道:“好!”,她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在城里找到工作,把爸妈接进城里享福。
晓雯过来抱住徐兰的腿,徐兰弯腰把她抱起来,从口袋里掏出手巾给她眼泪说:“没事,不哭。”
晓雯忍住眼泪抽一下鼻子:“嗯。”
她想了想和五个孩子说:“现在的女孩和女人在结婚前和结婚后都过得很难,所以你们一定要自强自立,自己足够强大谁也不敢欺负!”
晓风五姐妹郑重点头,徐兰放下晓雯说:“好了,你们做作业,我和你们爸去铺屋顶。”
徐兰和送人回来的唐启阳重新去铺屋顶,做到五点多没有做完,两人没有坚持干到天黑做完,下来做饭,挑水浇菜。
徐兰浇着水看白菜苗和萝卜苗过两天就能栽,可是玉米还不能收,玉米还要十多天才能收,有些为难。
吃晚饭时,徐兰和唐启阳说:“过两天把萝卜苗和白菜苗栽在玉米株之间的空隙里吧。”
把萝卜苗和白菜苗拔走栽下,把空出来的地翻一翻,撒下波菜种子和生菜种子。
唐启阳和她说:“你决定就好。”
晓风说:“妈,三天后栽吧,那天是星期天,我们也栽。”
徐兰笑说:“行。”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徐兰和唐启阳继续晒上花生和黄豆,今天再晒一天就可以。
然后他们把厨房和餐厅井上的房顶铺完,再去铺上猪圈和厕所的房顶。
中午之前干完,两人感觉又干完一件大事,绑的草帘还剩两片,徐兰放到柴房下回用。
下午,徐兰继续做冬天的棉衣,唐启阳去做横铺炕上的泥板。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1-20 17:19:55~2022-11-20 23:12: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vv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豆腐
◎徐兰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棉衣,她按自己的想法,布料都剪好后,把一个◎
徐兰做棉衣和原主缝的不同, 她按自己的想法,把布料都剪好后,把一个部位的里衬和外面布料用缝纫机车起三面, 再往里面塞棉花铺均匀。
然后用针横缝竖缝把棉花固定住,最后用缝纫机把缺口车好。
各部位做好, 最后用缝纫机车连起来, 最后是开扣眼和钉扣子, 不算太难做, 好不好看不用考虑。
做好第一件, 徐兰叫晓雯试穿,小家伙穿着稍为宽松一点点,这样正好。
棉衣不太难做但比较费时间, 做一件上衣就差不多用一天时间,之后她又做了两整天的棉衣只做出三件半。
现在晚上有点凉,孩子们用长袖衣服盖肚子, 等棉衣做好就用棉衣盖, 天更冷些就用被子盖, 秋天天气凉得很快,所以她要赶快把棉衣和被子做出来。
星期天早上吃过早饭, 唐启阳去做泥砖, 徐兰带着三个大孩子把白菜苗挖起放簸箕里,昨晚浇过水, 挖起来的菜苗带着点湿泥。
徐兰撒种子时撒得比较稀疏, 所以菜苗比较高壮。
挖起一半她们就拿去栽, 徐兰拿铁锹在玉米垄边上挖起小小坑, 顺便碎碎土, 三个大孩子把菜苗放小坑里, 用手拨碎土掩。
晓岱和晓雯两个小在外面看她们干,看一会后有小姑娘来找她们玩,她们就回前面玩。
玉米上面长得茂盛,徐兰在里面弯着腰干,所以她加快速度挖小坑碎土,三个孩子栽也跟不上她。
晓风和晓语晓婕三姐妹矮小,碰到玉米叶少,但脖子和手仍然被刮得很痒,痒得难受也不叫嚷,忍住继续栽菜苗。
徐兰把玉米垄两侧挖完小坑才停下,孩子们把挖来一半的白菜苗种下,正去挖另一半。
徐兰去菜地见晓风三人脖子和手臂被玉米叶刮红和她们说:“老大老二老三,去拿毛巾弄湿拧水擦一擦再来做。”
晓风三人确实很痒,听妈妈的话去拿毛巾擦,同时心想妈妈的忍耐力真厉害。
到中午,四人把白菜苗栽完,萝卜苗栽一点,洗手吃饭时徐兰问干活的三个:“累吗?”
她干活快,晓风三个跟着埋头干活,蹲的时间长,被玉米刮着也不好受。
晓风老实说:“有些累。”
晓语说:“蹲着腿好累,手疼。”
晓婕说:“是很累。”
唐启阳摆好饭等她们进来看着徐兰笑问:“累吗?”
徐兰和他说:“累不着”,她看桌上的菜坐下说:“黄豆晒干了,我们做点豆腐吧”,之前他们就打算自己做豆腐,唐启阳早把石膏买回来。
唐启阳说:“行,晚上泡黄豆,我去借启明哥的小石磨搬来,明天就做。”
晓岱问:“爸,不是去启明伯家磨吗?为什么搬来?”
“吃饭”,唐启阳端起碗:“我们隔几天做一次,反正他家的小石磨很少用。”
徐兰吃一口饭问:“你怎么知道他不常用?还是提黄豆去他家磨,然后和人打听找买一个。”
还是自己有方便,唐启阳说:“行,吃完饭我就去一队问问,那边原来有个石匠。”
一家人吃完饭后继续忙活,徐兰带三个大孩子去栽萝卜苗,快栽完时晓岱和晓雯来后院给他们报信:“妈,爸买一个小石磨回来。”
唐启阳运气不错买到现成的,徐兰说:“知道了,栽完萝卜我再去看。”.
晓雯说:“妈,爸把石磨放在井边。”
“行,知道了。”
徐兰和晓风三个栽完萝卜苗回到前面去井边看石磨。
石磨不算小,打磨得很光滑,看着不错,搁在泥砖垒起来的小台子上。
徐兰看一眼就去挑水浇栽下的菜苗,然后回房间继续做棉衣,晓风和晓语姐妹俩来给她打下手,孩子们懂事,她没有拒绝孩子们的心意,教叫她们横着缝竖着缝缝格子。
晚上饭后,唐启阳泡上一斤黄豆,次日清早徐兰做早饭,他磨两遍黄豆,用沙布过滤放着。
吃过早饭唐启阳把豆汁煮上,煮的同时用竹夹夹一小块石膏在火上烧熟,拿出来碾成粉用水和开,过滤一下放一边。
豆浆煮好他舀出三碗,然后用大块沙布垫在之前用来蒸饭的小方竹筐里,去外面找一块小木板和一块石头洗一洗拿进厨房。
豆浆刚好凉下一些,唐启阳把熟石膏水点入豆浆,豆浆结成花后舀进小方竹筐里,舀完把沙布折上,放上小木板,最后放石头压着。
他留出来的三碗豆浆放点糖,在家的三个人喝了。
快中午,唐启阳洗手进厨房把压豆腐的石头和木板拿来,掀开沙布,白嫩的豆腐显示出来。
中午饭桌上多了简易版的麻婆豆腐,徐兰向唐启阳伸拇指,唐启阳说:“下午我去找卢大订个活动的方木板,方竹筐被压有点变形。”
徐兰笑:“你决定就好。”
晓风五姐妹吃着味道十足的豆腐,觉得爸爸好厉害,豆腐也会做。
一斤黄豆一般能做出五斤上下的水豆腐,唐启阳泡了一斤黄豆,煮豆浆时舀出三碗,所以做出来的豆腐约有三斤。
唐启阳把豆腐分成三块,中午用去一块,还有两块泡在清水里。
下午做晚饭前,唐启阳给老两口送去一块豆腐,老头听说是他自己做的豆腐又叨他:“你就不能省着点花钱,买石磨来做豆腐,你能啊你!”
谁家过日子不是省了又省,豆腐到年底的时候才做,他听说老三昨天买个石磨,以为他是用来磨玉米,没想到今天就做豆腐!败家子!
唐启阳烦老头的叨叨,不耐烦和他说:“我怎么过是我的事,你叨叨我烦了以后有什么我不送来,别说我不孝!”
唐振家生气说:“我还能害你不成?钱花完了,等你们生了儿子怎么办?”
唐启阳不客气说他:“你也不是真心为我好,我生的当然会挣钱养,下回我送东西来你再叨叨我就不送了。”
唐启阳说完转身就离开,唐振家怔住,现在老三对自己这个爹没有一点尊敬,说他就顶嘴反驳,怎么会这样?
徐兰在唐启阳去做饭的时候也放下手中的活,拿铁锹去菜地翻地,把波菜种子和生菜种子撒下浇水。
秋风起,大家早上和晚上都穿了两件衣服,徐兰花了十来天才把一家人的棉衣和三床被子做好。
阳光足,农作物成熟加快,稻穗变金黄,很快变全黄能收获,梯田层层叠叠,一眼看过去一片金黄,很美!
徐兰家后院的玉米够硬能收了,这天孩子们上学后,夫妻俩快速掰下玉米拿到前院晒。
然后徐兰用柴刀砍上半截玉米杆搬到前院,唐启阳用菜刀快速切玉米杆,玉米杆有些硬,如果菜刀不是特制的,用一般的菜刀切还太切得动。
唐启阳切满一筐,就搬到柴房的地下洞里倒,这回上下通道用的梯子是他自己做的竹梯。
徐兰砍完上面一大截后,小心拔起下面一截放到外面,然后用铁锹平一下土,白菜秧子和萝卜秧子全部露在太阳底下。
做完这个,徐兰去厨房做午饭,忙忙碌碌,到晚上唐启阳才把玉米杆切完倒进地洞。
吃完晚饭,徐兰检查孩子们的做作业,唐启阳下地洞用一张编得密实的小竹篾铺在碎玉米杆上,然后上来拿桶装湿泥下地洞,把湿泥和在竹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