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第29节
作者:青衣呀      更新:2024-05-16 08:05      字数:3851
  他撂下这句话,仔细观察着魏元忠的反应,低声试探。
  “譬如储位——”
  “那下官就斗胆提醒相爷一句——”
  魏元忠面色一翻,冷哼着打断了他的话。
  “你我政见不同,但读的都是圣贤书,办的都是百姓差事,效忠的是国,而非人!相爷有兴致摆弄储位,下官不以为然!”
  他三言两语划清楚河汉界,厌弃地站起身,拍干净衣角浮土,继而一个个扶起妻子儿女,最后才转身对狄仁杰交代。
  “您有您的道理,我有我做人的准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不结盟。这番话,我能响当当说给您听,也能用来拒绝张易之、武承嗣,甚至圣人。”
  狄仁杰哑然,许久之后甚至露出了一丝苦笑。
  这番掷地有声的剖白,就和当初的曹从宦、陈思道一样真挚,也正是他本人踏上仕途的初心,甚至,他能从中听出魏元忠对他的一点隐约认可。
  如果魏元忠像曹、陈一样年轻,假以时日,两人在经年累月的对垒中了解对方,他有把握最终说服他:一个没有世族可倚仗的臣子,想要制衡总会犯错的君王,就必须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网,而这,才是圣人尊称他‘相爷’的真正原因。
  可是……圣人等不起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也无用。
  狄仁杰怅然起身,缓缓拱手,从魏家辞出来。曹、陈二人亦是垂头丧气,不知道该庆幸魏元忠正直,还是愤懑他眼盲心黯,看不清时世。
  迈出门槛,才要登车,瞥见一个人纵马从星津桥方向而来,遥遥挥舞手臂。
  曹从宦站住脚,“哎呀,宫里又出了什么事?”
  狄仁杰望了眼,那人赶到面前,来不及下马。
  “曹公!”
  那人气喘吁吁禀报。
  “才刚监门卫报称大军集结城外,令百姓惊惶,人心不安!府监大怒,命左肃政台监察上报,如有将官失职,就地查办!”
  “胡闹!”
  曹从宦跺脚恼怒。
  “相爷办完河北道差事,班师回朝,一路行来,处处关隘都向夏官报备,如今不过比从前所奏早了三五日。再说了,军机要事,自有夏官料理,干他监门卫什么事?狗拿耗子!”
  那人本是流外听用的小吏,闹不清各衙门恩怨,只因今日整个左肃政台不在官署,独他一人值守,所以手忙脚乱赶来向上峰汇报,满以为能得个嘉奖,却没想到劈头盖脸来了句反问,一时噎住,半晌才道。
  “监门卫掌管神都九门,职责所在……”
  陈思道在旁补充解释,“左监门卫将军乃是张易之提拔的。”
  狄仁杰顿时无可奈何。
  张易之的手伸得很长,他在京时尚且要处处提防,何况闹出个‘无诏入京’的大把柄,却是不得不小心应付,遂带陈曹上车,拿腰牌一道进宫。
  过了大业门,才问得圣人在凝华殿听人讲书,便见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官员迎上来,殷勤地笑着作揖。
  “下官见过相爷,听闻相爷率大军飞驰千里,昨夜才抵京畿,怎的这时候就来觐见?”
  狄仁杰不喜他自来熟,而且瞧他年不过二十五岁,却留了一把美髯,分明故意惹人眼目,随口应了声“国事巨万,不好拖延”便绕过他。
  那人大是不满,在他身后故意高声。
  “……府监还以为相爷要回府休息两日!”
  第30章
  狄仁杰驻足回头望他。
  宋之问捋了捋漂亮的胡须, 傲然道,“可是来得却不巧,圣人恐怕无暇听相爷叨叨国事。”
  瞧这洋洋洒洒的做派, 便知是谄媚之人,狄仁杰长长哼笑了声。
  “啊,老朽要恭喜府监, 手里又添了得用的新人呐?不知阁下是考学入仕,还是靠这把胡子入仕啊?”
  宋之问满面笑意僵住,硬邦邦道。
  “下官当年应试的卷子……也曾风行一时, 被人传唱,亦有名家拣选诗集刊载,下官不才, 入选区区八首。相爷既然有兴趣, 晚间就着人送去相府。”
  狄仁杰沉沉道不必了,指曹从宦。
  “世间糊涂书商也多,不挑文辞,却挑人的官职地位。至于好诗好句,我这个学生无所不知, 倘若他背得你的诗,我便听听,若是他都不知道, 那诗集,阁下就留着垫自家桌脚吧。”
  宋之问气得面孔发白,瞪他半晌,曹从宦笑了笑, 状似解围地站在中间。
  “座主,您不认得他, 这位是控鹤府新任用的主簿宋之问,小字延清,他的诗词文章……学生说句公道话,甚好。”
  宋之问面色稍霁,整了整衣领。
  他在家乡时便仰慕狄仁杰的令名,想得到他的认可,更向往像姚崇、敬晖、恒彦范那样,经狄仁杰推荐而得重用,可是入京后却迟迟找不到路子,不得已进了控鹤府。
  “中丞过奖了,其实文章一事,贵在情真字俭,中丞倘若有空……”
  “情真,呵,宋主簿说的不错,我记得您有一首七言长句,用字清丽,畅美如画,读来口齿嚼香。”
  曹从宦打断他,不屑地别开脸,沉吟着回忆背诵。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敢问宋主簿,这诗中真情,可是但求恩宠,无所不为,扔了你我读书人的自尊,也在所不惜?”
  宋之问一怔,顿时像呛了满口的墙皮,直噎得说不出话,后知后觉意识到,这帮人自矜身份,嘴上说喜欢他的诗词,实则还是凭衣冠度人,根本看不上他这种从小地方攀附上来的无名之辈。
  他泄气,又强撑着自尊。
  “中丞何必从门缝里瞧人,把人瞧扁了?我本是一片好心,想提醒相爷,圣人未曾上朝,您就算巴巴儿地进去了,还是吃闭门羹。”
  狄仁杰奔波整个上午,乍然听说,紧张地问,“你说什么?圣躬违和?”
  “圣人身子好得很……”
  宋之问悻悻摇头。
  “不过是夜里与府监多听了几支散曲,懒怠上朝。”
  这话一出,曹从宦与陈思道面面相觑,奔波整日,原来底细如此不堪。
  狄仁杰没再说话,转身往宫外,走了七八步,忽觉头目森森,天旋地转,忙提手揉搓面颊,终于觉出疲累来。
  宋之问看到他两鬓刺眼的白发,才刚目睹圣人肆意寻欢,转头就见这老臣如拉车的老黄牛般任劳任怨,他也有些难过,又知道这番触动情肠之语,说出口来不过换得几句讥讽。
  “相爷!”
  宋之问犹豫再三还是出了声,“下官才去梁王府办差,回来复命。”
  “——哦?”
  狄仁杰背手扭头,“主簿还有什么秘事要告诉老朽啊?”
  宋之问为难地看看他。
  “实不相瞒,您前脚进城,后脚驻扎北郊的大军就闹起来了,有人惊了马,有人打架,还见了血……”
  狄仁杰蹙了下眉,有些意外。
  这个状况比方才报信人所说的驻军惊扰百姓,要严重的多,不过他还是压着声量平静道,“嗯,是老朽治军不严,该如何治罪,左肃政台定然给控鹤府,给圣人一个交代。”
  宋之问还是摇头。
  “不用劳烦相爷了,早间监门卫禀报此事,圣人便想起两年前‘营州之乱’,契丹首领孙万荣举兵造反,包围幽州,曾在阵前大喊……”
  他点到为止,大家也默契地不追问,一道低头回顾陈年往事。
  曹从宦最先想起来,“那厮胡乱喊的是,何不还政庐陵王?!”
  狄仁杰和陈思道都看向他,曹从宦嘟囔道。
  “契丹有心犯上,故意指着李唐与武周的嫌隙挑拨,当初便未得逞,被国朝与突厥联手,从背后夹击,孙万荣逃到潞水东岸,被家奴所杀。这种宵小,圣人倒记得他说的话?”
  狄仁杰低低斥了曹从宦一声,重新打量宋之问,只觉得这年轻人眉眼过于灵活机变,浑身透着不安分,像只下了斗场的公鸡,恨不得把别人啄的掉毛见血,方显出他来。
  不过,宋之问也算有几分孺慕之心,年轻人嘛,偶然迷途不要紧。
  “延清啊……”
  他先亲切地唤了声宋之问的表字,再和声询问。
  “三台说的没有错,江山万里锦绣,乃是前人栽树,我辈乘凉。不论圣人还政于谁,都是国朝内政,轮不到契丹煽风点火。况且营州之后契丹灭族,余众只能依附突厥,世上已没有这个名号了,圣人想起他来作甚呐?”
  “契丹如何,圣人当然不放在心上,不过是想起连孙万荣这等万里之外,未经教化的蛮子,都知道庐陵王是何许人也,提着他名姓叫阵。而皇嗣虽然做了武周多年的皇嗣,还是籍籍无名,因此感慨李唐声名远播罢了。”
  宋之问嘿嘿长笑,推开陈曹二人,摆出与狄仁杰平起平坐的架势。
  “相爷方才说,无论如何,都是国朝的内政,这话下官深以为然。然世上的事,绕不过名分二字,圣人倘若是个男人,自二圣临朝至今三十余年,料理的国家蒸蒸日上,于军,兵强马壮,于民,繁衍生息,自是明君。可是就为了这副女人的身子,为了传位于武家还是李家,翻来覆去的折腾……”
  狄仁杰以为他要替武家说项,皱眉打断了。
  “你也是个读书人,应当明白,名不正,则言不顺,宗庙、礼法、名分,自是大事。”
  “当然是大事!”
  宋之问猛地一击掌,昂着头高声道,“所以听闻兵变,圣人就借了李唐的好名声,命庐陵王去弹压闹事的生兵!”
  “什么兵变?”
  狄仁杰大吃一惊,这罪名匪夷所思,又正中靶心,单是听进圣人耳朵里,便要埋下长久祸根,忽然哪日发作起来,碾碎他一把老骨头。
  陈思道急得踏前几步。
  “你不要血口喷人!这回相爷打得突厥小儿望风而逃,实是立了大功,明日上殿便要受封赏,就算几个小兵吃醉了酒闹别扭,常有的事,何来兵变?!”
  曹从宦也大声帮腔,拽着宋之问的肩膀不撒手。
  “诬告同僚,你罪加一等!听见没有——我跟你说话!”
  “庐陵王是个什么脾性,相爷可有所耳闻?”
  宋之问滔滔不绝的气魄如长江之水奔流入海,陈曹想打断,竟插不进去。
  “听下官宣读完口谕,他两股战战,硬是不肯出门,说多年未曾见过如许大场面,怕要失场!要结巴!”
  宋之问摇头大笑。
  “哈,控鹤府岂能让他想如何便如何?当下两个力士左右提上马车,一路他便呜呜的哭,到地方一看,果然乱作一团,嚎的嚎,叫的叫,几百匹战马冲出校场,散开满山遍野,踩踏青苗无数,眼看一年的收成都毁了,难怪百姓受不了,连相爷的大帐都点了,一桶脏水泼上去,塌下半边儿!”
  狄仁杰简直不能置信,张易之将将三十岁,入宫前游手好闲,出入贵妇内帷赚些脂粉钱,哪里想得出这样大胆又恶毒的主意,坑害重臣来给李显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