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行舟 第34节
作者:蘅楹      更新:2024-05-16 07:07      字数:3468
  杜琢的心里在滴血。
  凑活?!
  那支毛笔可是最正宗的宣笔,是用最上乘的兔毛做的,一支的价钱能抵得上十支芦管笔!
  哪里是凑活?!
  莫迟无情地将笔头部分扔到一旁,用笔杆断面沾了沾墨,完全不用思考,直接在纸上就下笔。
  杜昙昼犹豫须臾,迟疑着问:“我不善画,所以冒昧地问一句,难道画之前不用构思么?”
  “哪有那个时间?”莫迟下笔的速度极快,他的画技都是在军中练出来的,“等你构思好,焉弥人早就跑了,还用得着传信吗?”
  杜昙昼不作声,想了想,又问:“恕我没见过世面,可那偷信的小厮你已有多日未曾见过了吧?还能准确地记得他的样貌么?”
  “当然啊。”莫迟头都没抬,手都不停,仿佛他问了个多么傻的问题。
  杜昙昼抄着手站在他身侧,就像个等待服侍主人的书童:“是、是,我怎么忘了,你过目不忘的,哪怕只打过一个照面的人,你也记得住。”
  只打过一个照面。
  这句话忽然点醒了莫迟,他笔下动作一顿。
  杜昙昼立刻问:“莫英雄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片刻后,莫迟低声道:“画完再说。”
  很快,一张清晰的人脸出现在纸上。
  莫迟的画谈不上什么名家笔法,但笔触精干,尤其是五官画得极为传神,惟妙惟肖。
  杜昙昼看着画像,就仿佛那个小厮真的出现在了眼前。
  他将画纸收入怀中,追问道:“你刚才想要和我说什么?”
  莫迟又看向杜琢。
  杜琢这回学聪明了,把手里的墨条一放,转身就出去了,一句话都不说。
  杜昙昼知道,莫迟又要说和曾遂有关的事了,他对这位曾经的伙伴相当袒护,甚至害怕杜琢会走漏风声。
  “你为何如此提防?”杜昙昼不解地问:“他又不是三岁小孩,难道没有自保之力么?”
  “你不懂,缙京城外还埋伏这群神出鬼没的焉弥刺客,他们个个都恨毒了夜不收,万一被他们知道曾遂也在,定会对他下毒手的。”
  杜昙昼无奈地叹了口气,问:“曾遂怎么了?”
  莫迟说:“我去西龙璧坊寻他的路上,在巷尾见到了一个乞丐,当时我便觉得很诧异,自古乞丐要饭都没有要早饭的,于是便多看了他一眼。”
  “刚刚画像之时,我突然想到,那个乞丐我之前是见过的。”
  他抬起头,看向杜昙昼:“就在你下发的海捕文书上,他就是那个和唐达一起失踪的武库看守。”
  第26章 那人曲线婀娜,分明是个女子。
  =============================================
  杜昙昼脸色微变:“那个叫包二的看守还活着?还假装成乞丐,躲在西龙璧坊?”
  “对,我绝没有看错。”莫迟坚定道:“不知两者是不是巧合,但曾遂一定有危险,他很可能被他的主人骗了。”
  “如何得知?”
  莫迟说:“当时在坛山脚下,看到那串记号时,我便察觉不对。那些符号有几个小小的错误,而且在末尾处,还有一个夜不收的警示信号。那行文字,很有可能是曾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写的,又或者根本不是他本人留下的。”
  杜昙昼心中一凛,顿觉不寒而栗。
  “你是因为那行字才去了西龙璧坊,刚到不久,就被冷容带人抓了。可见留下那行字的人,不仅清楚掌握我们的行踪、知道我们要去坛山,还能串通冷容,将消息传递给他。”
  莫迟似乎不忍拆穿,小心翼翼地问:“那个时候,知道我们要去坛山的人,都有谁?”
  杜昙昼心里早就有了怀疑的对象,莫迟一问,他立马道:“你也觉得会是……?!”
  莫迟停顿片刻,说:“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我想扮作胡人,混进西龙璧坊,接近包二,从他口中探得实情,同时设法找到曾遂。”
  杜昙昼捏了捏眉心,英挺的剑眉紧蹙:“你只管去做,而我会从赵府下手,找出那个偷出家信的眼线。”
  半个时辰后,赵府。
  所有人都被软禁在房中,连下人也不例外,杜昙昼给翊卫验过腰牌,翊卫才打开了紧锁的木门。
  这扇门后是下人们住的小院,杜昙昼带着杜琢进去一一看过,没找到莫迟画上的那个人,于是叫来了同样被关着的管家。
  赵府的正厅被杜昙昼临时当做审问所,管家扑通跪在他面前,等待着他发落。
  杜昙昼让杜琢把莫迟的画给他看。
  “此人你可见过?”
  管家忙道:“见过,见过!此人是赵府的小厮,负责公子书房内的洒扫!”
  “他身在何处?”
  管家说:“赵府被封是晚上的事,那天下午,此人就突然不见了。当时草民还以为他偷了府里的东西跑了,带人在书房里清点了一番,没发现丢了什么贵重东西,便没有继续追查他的下落。”
  “跑了?可有留下行装?”
  管家:“怪就怪在这里,他所有的行装都没带走,全都留在了府里,连存的一袋子碎银都没带,倒像是……落荒而逃。”
  “把他所有的东西都带到堂上来,本官要一一查验。”
  不久后,那小厮的所有随身之物都铺在正堂的砖石地上。
  杜昙昼俯下身,一件件看过。
  小厮的物品不多,多是些七零八碎的东西,唯有一件短打上衣引起了杜昙昼的注意。
  他把衣服拎起来,对着阳光细看,在衣袖上发现了几个墨色的斑点。
  用手摸了摸,斑点的位置有些发硬,凑上前仔细一闻,能闻到墨汁独有的怪味。
  杜琢问:“大人,是什么?”
  “是墨水,他只负责洒扫,又不负责侍弄笔墨,衣袖上怎会有墨水?”
  杜昙昼冥思苦想半刻,突然似有所察,当即对管家道:“赵慎的书房在何处?”
  赵慎书房内,管家指着桌上砚台和墨条说:“这就是公子常用的墨,砚台据说是先皇赏给赵将军的,公子十分喜爱,而墨条产自晖州名家之手,价格不菲。”
  “杜琢,研墨。”
  杜琢在砚台上倒了几滴水,将墨条不断来回摩擦,很快,浓黑的墨汁渐渐析出。
  杜昙昼俯身一嗅,与小厮袖子上的墨汁气味完全不同,是一股典雅的墨水清香。
  他问管家:“此人在赵府还负责写字?”
  管家否认道:“不曾听闻他会写字,下人里识字的都不多,更别说写字了。”
  杜昙昼似有所悟,对杜琢道:“带上那小厮的衣服与这方砚和墨条,随本官回临台。”
  从赵慎的书房出来,杜昙昼瞥了眼东面的小院,无意问了句:“那是什么地方?”
  翊卫说是赵慎的寝院,赵夫人就软禁在那里。
  彼时怀宁设法接出赵夫人后,将一个身形样貌与她类似的侍女打扮成她的模样,悄悄送了进来。
  杜昙昼随口一问:“赵夫人状况如何?”
  翊卫道:“成日都待在房中,没什么异常。”
  杜昙昼点点头,吩咐道:“她身怀六甲,你们平日巡视,尽量少接近,以免惊扰到她。”
  “是。”
  临台官署,杜昙昼找出赵府家信,凑到纸上深深一闻,味道与小厮袖管上的一模一样。
  “果然如此!这些家信不是赵青池父子写的,是这小厮模仿字迹伪造的!”
  杜琢惊诧道:“这人究竟是谁?竟能将笔迹模仿得如此相似?”
  “立刻带画工去赵府,画出此人的样貌,在缙京连同京畿地区全域下发海捕文书,文书上要写明,此人极有可能曾是代笔先生!”
  民间百姓常有不识字的,有时与家人亲友来往通信,自己写不了,便去街头巷尾寻代笔先生代为书写。
  代笔先生多为落魄书生用以谋生的职业,有许多进京赶考后落榜的书生,为了节省费用,会住在京畿的郊县中,靠代人写信赚取一点闲钱,支撑自己继续读书,以参加下一次科举。
  由于皇帝喜爱书法,他们大多极善文墨,一人能写出好几种不同的笔体。
  这样的人想要模仿他人字迹,只要稍加练习,便能以假乱真。
  杜昙昼看着手中的信:“我有预感,海捕文书一旦下发,我们很快就会抓到他了。”
  西龙璧坊。
  莫迟的头发依旧束在脑后,不同的是,他将部分发丝编成了一缕三股辫,同其余头发绑在了一起。
  这是很常见的胡人未婚男子的打扮。
  他身上穿的也不是大承人的中原衣物,而是左衽的胡服。
  西龙璧坊住着的,除了富有的胡商,还有不少来缙京谋财的平民胡人。
  他们大多给富商们当随从做护卫,或者干些力气活。
  此时此刻,莫迟就混在一群等活的年轻胡人男子中,面无表情地干嚼着胡饼。
  晌午时分,假装成乞丐的包二终于又出现在转角。
  他的装束确实和乞丐无异,但他眼中时常闪过的精光,让莫迟立刻就能断定,他是个武人。
  包二非常警惕,走两步就要回头看几眼,不只看向身后,四面八方全都要认真看过,确认没有危险存在,才敢继续往前走。
  走了几步,便在一处隐秘的墙角蹲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冻得干硬的馒头,放到嘴边啃下一口,费力地咀嚼。
  莫迟大大咧咧地走到他面前,将手中的胡饼掰下半个,直接扔到他怀里:“要饭的,接着!”
  包二凌空一接,反应极为敏健,也不说话,只他招了招手表示感谢。
  莫迟大喇喇走到他身边,靠墙而立,和他闲扯起来:“你从哪里来的?这么年轻,手脚都在,干什么不行,为什么非得要饭啊?”
  莫迟的官话还带着些许焉弥口音,听上去就像刚来中原不久的样子,欺骗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