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258节
作者:
桃花白茶 更新:2024-05-15 01:47 字数:3110
确实,纪彬不是不可以承担这部分的损失,但关键是,人家刚出招他就让步,以后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第一次就直接退让,新刺史见他让步这么快,再次巧立名目怎么办。
所以卖到春安城的酸果酒,必须是买卖两方一起承担,纪彬跟徐杰说过了,若是不能承担,那也就不能买酒。
如果不出意外,酸果酒在春安城原本的价格是十八到二十文,经过这件事后,一定全都是二十文,不会往下少了。
说到底,还是买酒的人吃亏。
可酸果酒不仅卖春安城,还有隔壁无仙城,无仙城则是按纪彬说的,他们家不经过春安城,而是把中转换成离无仙城比较近的盘临县。
这个没有入城费,还跟之前一样,无仙城那边多跑一天的路,也花费不了太多的钱。
最麻烦的是宿勤郡。
想要把酒送到宿勤郡,春安城是必须要经过的。
所以这边就要出个入城费,还有出城费,加起来就是收一车货物十分之一的银钱。
酸果酒原本就是便宜酒,买到宿勤郡的时候,因为路费原因,还涨价了十文左右,如今再加上十分之一的出入城费用。
纪彬估计着,宿勤郡那边要么再次涨个十五文左右,要么放弃酸果酒。
毕竟这本就是便宜酒,若是花大价钱买酒,怎么不买更好的?
现代话来讲,就是性价比不够,就算还有买家,数量也会减少。
所以统一算下来,纪彬对里长道:“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八十万斤的酸果酒,降低产量,降低个十万斤左右吧。感觉应该会卖不出去。”
毕竟因为入城费的时候,春安城的酒坊至少有一半的酒楼酒肆不再买酸果酒,宿勤郡那边更是少了八成销量。
如今暂时减产十万斤,已经是保守估计。
里长虽然在点头,但心里不由得感慨。
从酿酒坊开业之外,一直是高歌猛进,每个月的销量一直在增加,还从未有过这种时候。
但越是这种情况,纪彬就越可靠。
不是他早就着手准备,他们这边只会更加猝不及防。
甚至当初从春安城得来的消息,也是靠着纪彬的人脉关系。
里长想了想道:“既然减产十万斤的酸果酒,那伙计们呢?”
这话虽然说得不明显,但意思显然是不酿那么多酒,是不是可以裁员了。
纪彬摇头:“伙计们的月钱才多少,不影响整体。”
“既然他们靠了我们过日子,若是动辄就辞退他们了,那岂不是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
“再说,这些事早晚都会过去。”
纪彬心里比谁都明白,这只是一个阶段。
而且这种日子不会长久,只要谭刺史腾出手,他就不对这些事视而不见,毕竟春安城代表了他的政绩,他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血就此没了。
再者讲,就算春安城一直如此,那不出五年内,兰阿巷子必然名存实亡。
到时候作坊要是能搬来纪滦村附近,那可就太好了,不过这都是最坏的打算,纪彬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现在还走不到那一步。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内情,但见纪彬一点的也不慌乱,自然也就镇静下来。
不管是邑伊县还是纪滦村,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外面怎么闹,也要过日子不是?
酿酒坊的杂事处理完,刺绣坊反倒跟往常一样。
主要是引娘太淡定了,每日算账结账,谁问她入城费的事,引娘都只是笑笑,让大家安心做事,若是有变动都会提前讲。
所以荆姐来的时候,还对刺绣坊的安静有些惊讶。
要知道荆高庄的织布坊里面可不平静,整个村子都依靠桑农为生,大家都在考虑,到底是老老实实压低利润,还是提高价格。
但荆高庄毕竟一个庄子都做这个买卖,分到每个人手上的钱自然没那么多,谁愿意吐出自己的利润。
像纪彬家的酿酒坊可以绕路售卖,但荆高庄织布坊,还有纪滦村刺绣坊,都是必须经过春安城的,绕都绕不开。
荆姐安抚很久,这才从荆高庄出来寻纪彬引娘。
所以看到引娘把刺绣坊安抚的很好,难免有些惊讶。
荆姐来的目的,自然是问问纪彬他们的刺绣要怎么送过去,但不等荆姐说话,纪彬就拿出一份早年的文书。
纪彬道:“荆姐,你可记得桑农一行属不属于经商?”
荆姐对这个自然知晓,他们当然不属于。
种桑树养蚕,是地地道道的农业。
等等,竟然是农,那就是说出入城的费用,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永义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圣人登基之时,就提到过农税的事。
古时大多朝代重农抑商并非是一句空话,按现在的话来讲,很多农产品下令不收税的。
荆姐他们的荆高庄平日交税就不多,也是因为这个命令。
不然邑伊县有个荆高庄,为什么税收还很低?就因为他们是农产品啊。
不像酒税茶税等等,那都是重点征收对象,而农却不是。
荆姐忍不住道:“我竟然给想岔了,有圣人这条令在,我们荆高庄,还有你们刺绣坊出入城门都是不用交钱的。”
毕竟出入城虽说巧立名目,但也是在税收当中,自然可以不用给钱。
谁让他们做的是农桑?
若是强行收钱,则是跟圣人的令作对。
这世上跟谁作对,都不要故意驳斥圣人的令啊,看看谢阁老就是个例子。
如果不是纪彬知道有这个条例,那他们岂不是乖乖给钱了?
他们乖乖给钱,人家春安城收钱的人也不会提醒啊!等再次反应过来,那已经给成习惯,以后不得不给。
荆姐实在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这么轻而易举地过去。
其实不怪荆姐没想到,而是许多惠民政策大多数人是注意不到的。
毕竟很多人觉得朝廷衙门离他们太远了,就算有些好政策,他们也没有渠道知晓。
但纪彬不同,纪彬就喜欢扒文书漏洞,就爱扒扒律法看看条例。
更别说谢阁老还在身边,很多文书可都是经他手才出来的。
当然了,虽说刺绣坊在南军国的律法里也属于农,也不需要多交税。
可他每个月还是按商税交钱给邑伊县的县衙。
这也算他跟县衙知县,主簿的默契了。
那边知道他不用交,他也晓得不用交,可多交是好事,也就一直这么默契下去。
不过邑伊县这边,是他愿意主动交钱。
跟春安城那种完全不同。
所以纪彬拿出的态度也完全不同。
都说做生意的人要长几十个心眼,这可一点都没错。
什么利润可以让,什么利润不能让,全都是有说法的。
等送走荆姐,纪彬知道这事差不多定下。
但也跟荆高庄那边约好,新条例实行以来第一次送货物,纪彬跟荆姐都要跟着押车,不管发生什么,他们当东家的,都要心里有数。
不过纪彬看看引娘,他准备带引娘一起去瞧瞧。
到时候也观察一下,春安城那边到底怎么个收费法。
现在是七月十号,等到二十号的时候,荆高庄跟纪滦村的货物一起运往春安城看看情况。
也为整个邑伊县的商户们探探路。
这消息迅速传出,不少人都等着纪彬这边的消息。
不知不觉中,邑伊县的商户似乎都拿纪彬当主心骨,总觉得跟着他做事总没错。
而且这件事一出,就算不认识纪彬的人去找他拿主意,他也是诚心帮忙,对人对事不说热心,但绝对不冷漠。
如此性格好品格好的人,谁会不敬佩呢。
再说了,纪彬这次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都看了不心生震动。
瞧瞧人家,还没十九的青年人,如此气度不凡,谁不夸呢。
反而是深花坡里养着花的谢阁老听到村里人这么夸纪彬,笑着说了句:“杀鸡焉用牛刀。”
这话大多数人听不懂。
唯有在谢阁老身边认真识字的刘冬好像明白什么。
这位老者的意思难道是,纪东家特别特别厉害,这种小事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但刘冬在老者面前是有些敬畏的,根本不敢多言。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位老者非常不同。
在谢阁老眼里,纪彬的才能远不止于此,虽说春安城新刺史韦宏的手段脏了些,但不是不能应对。
对纪彬来说只是麻烦些,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可整个邑伊县的人都如此信任他,还是让谢阁老心里感慨。
自己十八十九的时候好像刚考中榜眼?也没纪彬这样稳重啊。
在纪彬的带动下,还有王知县暗中支持下,整个邑伊县已经恢复正常。
其中王知县还知道了一件“趣事”。
那就是跟他一样都是知县,今年却调到春安城当官的同僚,如今的日子可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