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作者:
三分流火 更新:2021-02-17 18:25 字数:4322
对方挥挥手,“我可不是老师,我是编辑,叶同学,你之前发表了几篇论文了,你都要申请普林斯顿了,怎么还不在我们期刊上发表一篇,论起来亲疏远近,我们才是最亲的。”
这下叶昙知道对方是谁了,全国数学期刊那么多,最著名的也就那么几家,她眼前就是其中一家的编辑,最开始由他们学校数院主办的,只是校内报,可是b大数院实力强大,投稿质量很高,一路成了全国闻名的期刊。
所以,他说的真对,论起来亲疏远近,叶昙和这个期刊才最亲近。可惜她还没去投稿稿子。
“叶同学如果有了论文,不妨投给我们期刊试试。”
说完,这位数学大佬翩然离开。
叶昙也想,可是她现在写的论文水平太低,过不了那个门槛,这个课题倒是可以,但只有石原教授才能决定到底投给哪个期刊。
叶昙微微叹了口气。
拿到《魔方》全稿的小浣熊出版社迅速的完成了校对,排版工作,同时开始了宣传,为出版预热。
关注小浣熊出版社的人同时收到了一条推送广告,创作《血腥女王》的作者再次创作出了一部极具有创造力的的作品——《魔方》,预计圣诞节开始上架销售,到时候你会买吗?
《血腥女王》的死忠粉已经初具规模,之前剧版开拍又让他们兴奋了许久,看着自己喜欢的作品变成影视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还有比这更高兴的事情吗?当然,现在唯一让他们不满的大概就是,作者更新实在是太慢了。
还让他们不满的是,作者不玩社交账号,他们催更都找不到地方,只能在小浣熊出版社那隐晦的表示下自己的不满,除此之外,那就是,明明之前透露口风有一场签售会,他们暗暗激动的不行,结果,他们期待着期待着,忽然被告知,不好意思,签售会取消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
当时不少读者简直想去小浣熊出版社门前静坐示威,能不能不要这么耍我们?我们又做错了什么?
可那签售会自始至终都是流传,小浣熊出版社没有正面承认过这个消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行吧,按照《血腥女王》的红火程度,签售会不可能不举行。
龟速也就龟速吧,慢工出细活,这么想想,也就认了。
可是这个时候,你忽然告诉我们,作者这么久不去更新,是去写新书了?这还能忍吗?
小浣熊出版社收到了调查回复。
“辣鸡出版社!你有本事让作者开新坑,怎么没本事让她更新《血腥女王》年底了!血腥女王第四部 在哪!”
“不买不买!只买《血腥女王》第四部 !”
“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第四部 ,结果盼来了《魔方》,垃圾出版社,催更都不会吗?”
“《血腥女王》第四部 在哪里?!!!辣鸡出版社!读者的需求都不懂吗?”
……
小浣熊出版社被骂的狗血淋头,完全超出他们的设想,按照他们的想法——既然是《血腥女王》的忠诚读者,那对作者也有一定忠诚度,那对她的新书也很感兴趣,他们会通过这些死忠读者的购买意愿来计算首印数量。
可万万想不到,除了有两三成的读者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外,剩下的读者全都在威胁他们——不出《血腥女王》第四部 ,他们绝对不会买!真的希望他们买,赶紧的,让作者去写第四部!他们等第四部等的望眼欲穿了,眼睛里看不到其他书!
这样信誓旦旦的威胁让他们措手不及,也有些惊疑不定,拿捏不准,他们这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如果是假话还好,如果是真话……
按照他们的企划,第一波宣传就是要由这些死忠读者完成的,他们是基本盘,用基本盘带动热度,基本盘都保不住,他们的销售预期也达不到。
——对于他们说的第四部 ,他们也很着急啊,但是作者她不写,他们又不能把刀架在对方的脖子上逼着她写啊。
他们试图给读者解释,这真的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读者:作者没有社交账号,我们不找你们找谁?你们编辑不就是负责催稿的吗?《血腥女王》第四部 都没催出来,你们的业务水平真的有些辣鸡啊。
出版社:我们催了,但是作者不写。
读者:我不管我不管,反正等不到第四部 就是你们的锅。
……
他们来来往往数次,出版社姿态越低,读者越强硬,反正就是不买不买!
弄的出版社心力交瘁,时间长了,自己都产生了怀疑了,难道他们评估错了?
而读者建的小群气氛越来越欢快。
“加油!同志们!胜利就在前方了!”
“是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的!”
“第四部 ,第四部,第四部,我现在做梦都想着第四部剧情!”
“辣鸡出版社,辣鸡作者!断章狗!”
……
就像是出版社调查的,《血腥女王》已经初步凝聚了一些死忠粉,他们对这部书十分狂热,对写出来这部书的作者十分推崇,可是什么都抵不过作者是个断章狗,还不更新的咬牙切齿。
——第三部 从头到尾剧情都非常紧凑,各大的势力的变化,战争的正式开启,可第三部的结尾是什么?是光明教皇得知艾德琳女王是瘟疫的主谋,带着光明骑士去逼宫。
光明教皇那是全大陆的精神领袖,他若是抓住了艾德琳女王的把柄,指控她,那根基未稳的艾德琳女王不知道该如何。
而偏偏就在进行这个剧情的时候,第三部 完结了。
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也不为过,刚刚上市的时候,关于这个讨论达到了新的巅峰,带动了一波销量。
那个时候这群死忠读者虽然也跟着吐血,可不是有风声签售会吗?他们可以等签售会的时候问作者,催更第四部 。可他们等啊,等啊,没有等到日夜期盼的第四部,反而等来了新书《魔方》,可以想他们当时的天崩地裂的心情。
——辣鸡出版社!辣鸡作者!
——新书卖不出去,看你还写不写第四部 !
为了迟迟不来的第四部 ,他们组成了统一战线!
《魔方》?那是什么?
第200章 200
小浣熊出版社也猜到了读者的这点心思,可是读者心, 海底针, 他们真的无法确定他们到底买不买。
经过了他们内部的讨论, 最终还是决定按照他们原先的计划进行。
至于这些威胁他们的读者……
等《魔方》上市后再说吧。
当然, 他们也把这些信息发给了叶昙,期望她能看到后赶紧动笔写《血腥女王》,一个可能会红的ip,一个已经红了的ip,他们当然倾向于后者。
同时,国内也开始了《魔方》宣传。
比起本来觉得有粉丝基础会更容易的国外,国内的宣传进行的就一帆风顺了。
《巫师》系列平稳连载, 不能说不好看, 水准之上的作品, 可是就像是谷雨说的,一个系列七个故事,这才刚刚过半,背景的新奇感已经过了, 只剩下平淡了, 已经有帖子感慨,这个系列到底什么时候完结啊。
他们不是不爱看,但是你能不能不要一个系列一部接着一部的写?分开写不好吗?
在传说消息,她的大长篇,最新力作《魔方》即将上市后,所有人都精神一震, 沉寂许久的鬼话草堂再次热闹了起来。
“盼的花都谢了,终于要出大长篇了!期待!大家猜猜猜《魔方》的内容,感觉这个名字信息量很大。”
“只是一个名字,你能猜出来什么?不管怎么样,终于要盼来了!”
“期待期待期待,今年最期待的一本新书!”
“她的《巫师》还在连载中吧?她本身是b大学生,我每次都怀疑,她的时间哪里来的?”
“她是真学霸,写作主要是兴趣吧,真人生赢家。”
“草堂自从知道她的三次元身份,兴奋了一阵子就偃旗息鼓了,也不想着大长篇了2333,现在估计都差举天同庆了。”
当初叶昙的二次元三次元身份交叠,自娱自乐一样的鬼话草堂帖子陷入了井喷一样的状态,他们有点不相信那些阴气森森的文字是她写出来的,节奏控制,文笔成熟程度都不像是一个未成年人。
可事实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不得不不信。
那些早就成了叶昙死忠粉的读者接受了这个设定后,觉得挺带感的,估计没有他们家太太更炫酷的作家了,文科理科都强悍的不可思议,可后来有读者分析,她这样的天才估计要献身科研了,你们看她的课程表和专业选择了吗?这就是她的意愿啊!你们知道科研人员有多忙吗?到时候别说大长篇,就是短篇她都不一定会坚持写。
——按照她的忙碌程度,短时间内你们都不用期待大长篇了。
从天堂掉到地狱,不外如此。
接受了这个糟糕的未来后,他们干什么看什么都心平气和了,日常催促一下,被那些迷信的粉丝压在下面,他们也不着急了。
等叶昙陡然放了这么一个大招,可想他们有多欣喜若狂!
这些读者几乎都不用仔细考虑肯定买买买!如果销量不好,川夏决定专心科研,再也不写了,他们估计要哭死了。
他们不但决定买,准备到时候还要去刷话题,争取让《魔方》热度持续时间久一点,让川夏大大看在有如此热度,继续保持对写作的热情和勤奋。
这让谷雨收到的调查数据非常出色,几乎是超乎他们估计,而那些稍微理智一点的粉丝,也对这本书表示了期待,兴致勃勃的想从里面猜出来一点内容。
幸亏谷雨不认识小浣熊出版社的编辑,不然他们交流下调查结果,小浣熊出版社能因为这些差别待遇的读者气晕过去。
而这两份调查报告虽然结果截然不同,可这也证明了叶昙现在的知名度和人气,不然换做一个不怎么出名的作者,别说特意回邮件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买,他们估计直接就忽视掉了,这些数字都代表了叶昙的关注度。
国外叶昙没有社交账号,读者都找不到她,就不要说一些别有目的的人了。
可国内不一样,叶昙坐拥粉丝百分,汇集了各种粉丝,每天都有人许愿打卡。
现在网络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稍微有名气点的博主都有黑粉,明明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却像是挖了他家祖坟一样不依不饶。而叶昙的黑粉很少,有一两个也被粉丝打的找不到北了。毕竟宣扬女人厉害了就不好找老公的屌、丝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弱。
可只要有人使劲盯着,总是能挖出来一些“黑点”。
叶昙日常不登微博,粉丝日常的打卡求更博。
忽然冒出来一个营销号写了一篇文章,遭一个公司的营销号齐齐转发,这么一转发,热度就起来了,岁月静好的微博涌来了无数的黑粉。
“我就说嘛,一个学生,频频出现在头条,肯定有问题!现在呵呵呵。”
“啧啧,现在的人真好骗,现在还有人认为她是真学霸。”
“来围观……”
“看微博真的看不出来。”
……
打卡许愿的粉丝顿时一懵,茫然的四处找队友,询问这是怎么了?
被路人指路,这才看到了那篇头条文章。
《论一个舆论造出来的“学神”如何崩塌》
文章没有指名道姓,只是用字母y来替代。
“……y小姐自从出现在我们视线中以来都是学霸、学神、才女的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她高三时期,当然了,博主认为最早的时候,这些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毕竟她拿了imo的冠军,能拿到的人,智商不可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