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意外的分配
作者:余人      更新:2021-02-06 07:28      字数:3253
  第二天一早,新科进士还得继续,众人一早上又到了鸿胪寺。
  鸿胪寺,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是一个正四品的衙门。尽管级别不太,但是参加很多诸多外交事务,另外还肩负起“中央党校”的职能。
  所有的新科进士在正式进入官场前,都要在这里进行一场“职前培训”,主要是学习朝会、筵席、祭祀等官场礼仪,时间是三天。
  叶无尽并不例外,一夜宿醉后,早早就来到了这里报道。
  让他感到很意外的是,鸿胪寺已经张起了一张大榜单,三百位进士都已经被授官,他们成为名义上的官员了,分别领到了正式的官服和正式的乌纱帽。
  按着传统惯性,叶无尽被授予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是所有新科进士中品阶最高的官职。一甲榜的其他二位榜眼和探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这翰林院给的官职看似品阶不高,权力也不大,似乎也没有什么油水。但要知道这是中央官,皇上的顾问机构,接触都是国家的大事,甚至个人之言能影响到朝政。
  若是为了人生抱负和将来的发展,进入翰林院是最好的工作分配,这要称为一等分配。
  而被大家公认的第二等好分配,则是庶吉士。这其实像一个实习生,可以在翰林院实习三年,三年后若是散考成绩优异,那就会得到前三甲般的待遇,可谓是曲线救国。
  至于第三等,那就是留在中央衙门了。翰林院这个部门门槛高,自然不好进,故而很多进士就打起了其他中央部门的主意。如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都是一个极好的动向,虽说跟内阁已经无缘,但有可能熬成部门的头子。
  但是现实很是残忍,大多数进士都能得到四等待遇,都不能留京,会被派往各省、府和县。
  这类进士倒不是说没有进步的空间,但是远离中央核心,又远离京城,在人脉上肯定无法跟前两者相争。若是繁华的江南一带还好,但若是其他的偏远地区,恐怕就很难再有机会回京了。
  当然,就算是再差劲,他们都是实打实地得到了一个七品的官位,这还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吴三海这个吊车尾没有那般好运了,他没能留在京城,被发往西南省布政使司观政。
  不过也算不得太差的结果,毕竟他初入官场,他这吊车尾太高调也不合适。只要政治资源存在,他家那边有足够的实力,过一年半载将他调回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进来鸿胪寺的第一天,三百名进士又如同提线木偶般,跟着鸿胪寺的官员到了孔庙,在那里进行祭拜,一套仪式下来之后,众人围到了进士题名碑前。
  看到进士题名碑上的名字之后,很多人一天的疲倦当即是烟消云散。
  进士题名碑始于元代皇庆二年开科取士后,将众进士题名于碑上,借以显宗耀祖。到了今朝,这个传统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不过有些不道德的地方。
  出于对前朝的痛恨,他们没有别立新碑,而是将元代的进士刻名磨去,重新刻上当朝新科进士的姓名。
  但不管如此,这个优良传统是被继承了下来。自永乐十四年丙申科始,这里每次科举都会留下进士题名碑,上面将各位进士的籍贯、姓名都记录下来,想要留名千古。
  实质上,他们取得了成功,这进士题名碑确实是传了下去。
  三天的时间贬眼就过去,鸿胪寺的职前培训结束,而他们即将正式踏入官场。
  西南会馆,清静而幽雅。
  叶无尽从鸿胪寺回来的时候,已经红霞满天,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士子,而是翰林院的修撰。大家见到他,都会称他“叶大人”,而他也渐渐地适应了这个身份。
  随着呆在这时代的时间渐长,让他有时都会觉得,他其实就是这时代中的一员。他是朱朝的翰林院的修撰叶无尽,也是华夏共和国的富二代叶无尽,二个世界都是真实的。
  走过院子,正要经过走廊回房间,结果看着阿三匆匆地走过来,看到他颇是高兴的说道:“大人,你回来了!我正想去鸿寺等你呢?今天我看了一所房子,离翰林院并不算远,价格挺公道,要不你现在就过去看看?”
  “先等等吧!”叶无尽有些兴致盎然,淡淡地说道。
  “大人,这房子很抢手的,离翰林院又比较近,我怕……”阿三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将顾忌说了出来。
  这些天,他也是跑遍了大半个京城,对这京城的房价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今天算是走了一个好运,有人要离开京城急于将房子租出去,对方知道他家大人是翰林老爷后,给的条件都很是公道。
  说实在的,就他们现在手里的这些钱,要租下离翰林院又近又体面的宅子,还真的挺不容易的。
  “再等等吧!”叶无尽望了望西南边的天空,又是刚才那句话,然后就走回了房间中。
  阿三伫立在走廊边,困惑地望着离开的叶无尽,脸上有些许的困惑。
  他发现无尽对租房的事并不热衷,始时以为是因为钱的事,但后来吴府送来了一些银两,这事按说就要迅速敲定才对。只是到了如今,无尽还是一副能拖则拖的态度。
  难道想辞官回家,前天还说想龙虎寨来着!
  阿三脑海涌起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心里当即有些发慌,他知道无尽向来是胆大,而且做事向来果决。
  次日,长安街,翰林院。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令天下人趋之若鹜的衙门只有五品,比鸿胪寺还要低一品,而且衙门前很是平常。但是确实不容小窥,翰林院负责修书撰史,考义制度等,往往还是乡试中的主考官,地位极是清贵。
  尤其是翰林院作为皇上的顾问机构,参加到国家大事中去,而让这翰林的官员既知史,又懂治国方略,故而成为国家治理真正的实用型人才。而到了今朝,更是被称为了储相之所,凡要入内阁必须要在翰林院任过职。
  不仅是朱朝的翰林院地位高,在各朝各代中,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叶无尽记得相当之清楚,他出具吏部的堪合,才走出到翰林院的大院,身后就传来了一阵骚动。
  “圣旨到!”
  一个公公带着两位小太监走了出来,站在了门前台阶上,一脸的倨傲地高喊。
  几乎就在一瞬间,里面就走出了一帮官员,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出来的叶无尽,目光全部放在了那位公公和他手上的金黄圣旨上面。不过脸上都较为镇定,翰林院来圣旨不是什么稀罕事。
  “翰林院修撰叶无尽何在?”
  那位白净的公公没有急着宣旨,而是望着人群,大声地问道。
  翰林学士身穿着五品官服,但是颇为文人的气质,他目光环视一圈,正要回复这位新科状元还没来报道时,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却是恰好传来“我在”。
  “请上前听旨!”
  公公望向叶无尽,脸色微缓,冲着他和蔼地说道。
  但是他脸上很快就变得肃穆,将手中的圣旨徐徐展开,而大家看到那个圣旨,在给叶无尽让出一条道后,翰林院的众官员都是纷纷跪下。
  叶无尽上前听宣,倒是有些稀奇,他是第一次如同近距离地看到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修撰叶无尽才学八斗,乃惊世之才,深得朕心,……特命西南青水县知县,赏白银百两,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叶无尽谢主龙恩!”
  众人跪地,而叶无尽是现学现用,将从鸿胪寺学的那一套,恰好用上,对着圣旨进行谢恩。
  只是大家再起来时,眼神复杂地望着这位新科状元。次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却是突然间被贬到了西南,做一个小小的知县,这简直是不能再糟糕的结果了。
  得罪皇上了?
  不少人都是摇了摇头,默默地回到了后面办公。本想着巴结这位前程似锦的叶六首,但是谁能想到,这位璀璨如同烈日的新贵,却一夜间就陨落了。
  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令到世人皆惊!
  西南在他们很多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野蛮之地,那里的乱民甚多。到那里当一个知县,没有油水不说,还可能丢了性命,这是三甲进士都不愿去的地方。
  只是事情很快就有了改变,大家突然发现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叶无尽是青水县人。
  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的流官制度,是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一个古老传统。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朱朝在开国之后,就实行了这种流官制度,将全国划分南北区域。不过后来这种制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最终将这个尺度放宽,规定除了学官之外,不得官本省。
  宣德年间,皇帝授予杨恭左布政使一职,可是遭到了吏部的坚决反对。说只有陕西的这个职位是空缺的,可是杨恭是陕西人,因此抗旨不遵。当然,这毕竟是皇权至上的国度,这事最终还是给办了。
  现在嘉靖要将新科状元放回乡里,这看似贬谪,但却似乎又包含着褒扬的味道,让人一时间完全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