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
作者:
元月月半 更新:2021-02-10 12:41 字数:3935
钟大嫂:“咱们钟家的人多。虽然没有亲叔, 亲大伯, 但有几个堂叔, 还有两个亲姑姑。那两个姑姑跟咱妈关系好, 赵银把卫国和建国赶出去的时候, 两个姑姑过来跟赵银说, 不能做这么绝。赵银逮住人家骂一顿。
“后来爷爷奶奶年龄大了, 赵银也不照顾。两个姑姑和建国、卫国把两位老人送走,就跟咱爸断往了。人家昨天过来看一眼,就跟我说今天不来了。几个堂叔家里的孩子结婚, 都是卫国过去帮忙。咱爸和赵银装不知道,不出礼金,也不过去帮忙。
“几个叔叔今天能过来, 也是给卫国和建国面子。几个婶子没来, 也没别的原因,就是烦赵银, 也怕被赵银缠上。刚才大家在屋里商议着怎么埋, 赵银也不说给人家倒杯水, 递根烟。”
“等一下, 嫂子, 我姨奶奶那边没来人?”宋招娣问。
钟大嫂:“前天来了。听说咱爸的死跟赵银有关,人家嫌丢人。坐一会儿就找个理由回去了。”
“这……”宋招娣无语, “那几个堂叔家是不是不富裕?”
钟大嫂点头。
宋招娣摇头叹气:“踩低捧高,我早该想到。可是她这么过一辈子, 有什么意思啊。”
“谁知道呢。六零年那会儿, 大部分人家一天吃一顿,或者两顿饭。赵银、咱爸和胜利,一天吃三顿。”钟大嫂道,“有的人家里孩子多,发的商品粮不够吃,瞧着她家一天三顿,就找她借点粮票。她不愿意借,还说人家养不起生那多孩子干什么。
“以前讲究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早知道那几年那么艰难,国家命令生孩子,也没人愿意生。我们还是靠建国寄来的粮票才撑下去。
“筒子楼里住几百口人,愿意跟赵银来往的也就三五家。那几家可能觉得赵银做事太过分,今儿都没出来。”
宋招娣笑了:“能和赵银处得来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没背后捅刀子,就很对得起赵银了。”
“你说得对。”钟大嫂打开门,“我买好菜了,咱们炒点菜,蒸点米饭就行了。”
不是在自己家,宋招娣也没说她炒菜,钟大嫂叫她做什么,她做什么。
晌午,一桌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在钟卫国院子里吃的。饭后,宋招娣帮钟大嫂一块收拾好锅碗瓢盆,一家七口就直接去火车站,也没去小宋村。
下了公交车,宋招娣牵着二娃和更生,钟建国拎着包,抱着三娃,走一段发现不对,回头一看,自立和大娃在合作社门口站着。
钟建国大声喊:“你们看什么呢?”
“娘,饿了。”钟大娃扒着自立的肩膀磨蹭过来。
钟建国抬手一看腕表:“一点钟吃的饭,现在才两点半。”
“大娃吃一小碗米饭。”自立替大娃解释。
钟建国:“你在家也是吃这么多啊。”
“我在家吃一碗饭,一碗菜。”钟大娃伸出两根手指,“有时候还有一个鸡蛋。”转向宋招娣,“娘,我今天就吃三口菜。”
宋招娣笑道:“行了,我知道了。”松开二娃和更生,“钟建国,你们在路边等我一会儿,我去合作社里看看。”
“自立也饿了?”钟建国问。
自立不太好意思:“娘说吃多少盛多少,我以为跟在咱家一样,就盛半碗饭。”
“没事的。”钟建国笑道,“幸亏你们今儿吃的少,不然的话,你大妈做的饭都不够咱们一家吃。”
大娃连忙说:“咱们吃的不多,是我大妈做得少。”
“大多数人做菜都是用碟子,只有你娘用盆盛菜,或者是很大的碟子。”钟建国把三娃放地上,“二娃,更生,咱家的碟子是不是比你大妈家的大?”
二娃摇头:“我忘了。”
“好像是。”更生道,“我夹三次菜,我跟前的菜就没了。”
宋招娣拎着一包东西跑回来,直接递给大娃:“米花糖和麻糖杆,没买到别的。”
“这么一大包全是?”钟建国忙问。
宋招娣:“是的啊。”
“你,你怎么给他们买这么多?”钟建国道,“他们几个正换牙。”
宋招娣看一眼:“吃慢点,不会把牙累掉。”顿了顿,“大嫂要给咱们煮鸡蛋,我没让煮。咱们包里没吃的了。我想着咱俩路上也得吃,才买这么多。”
“没有馒头什么的?”钟建国问。
宋招娣摇了摇头。
“难怪我觉得包很轻。”钟建国,“我还以为是三娃太重,显得包轻。”
三娃嘟着嘴:“我才不重。我一点都不胖。”
“行行行,你不胖。也没人说你胖。”宋招娣道,“咱们快点走,争取后天上午到家。”然而,发往申城的班次少,钟建国一行赶到车站,并没能立即坐车回去。
在车站等两个多小时,六点钟才坐上前往申城的火车。
下了火车,宋招娣感觉胳膊痛一下,低头一看,更生抱着她的胳膊,连忙问:“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娘,不要讲话,快走。”更生急切道。
钟建国心中一凛,连忙说:“大娃,二娃,快点走。”一手抱着三娃,一手捂住自立的脸,大步往外走。
宋招娣不敢多问,任由更生扒着她的胳膊,拖着更生跟上去。
坐上前往码头的公交车,宋招娣才敢问:“碰到认识的人了?”
更生连连点头:“我舅舅往车站里面去。”
宋招娣心中一凛,转向钟建国:“他怎么会来申城?”
“出差吧。”钟建国小声说。
宋招娣摇头:“我觉得不是。刚过完年,很多单位刚上班,他就出差?”
“你的意思是找他俩?”钟建国摇摇头,“不可能。”
宋招娣想一下:“到家再说。”
外面人多眼杂,钟建国也怕传到不安分的人耳朵里,便说:“到家再说。”
下午回到家,钟建国给大娃、二娃和三娃洗澡的时候,宋招娣把两个孩子叫到厨房里:“赵司令把你们带出来的时候,除了他和他的警卫员,还有谁知道?”
“没人知道。”自立道,“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天很黑,路上没什么人。赵伯伯也没穿军装,是穿着中山装把我们送到申城。没人知道他是军人。”
宋招娣叹气:“傻孩子。军人走路跟普通人不一样,赵司令如果只换身衣服,没刻意乔装,别人照样能看出他是军人。”
自立脸色大变:“娘——”
“别担心。”宋招娣把俩孩子拉到身边,“我问你们,那个女人有没有见过赵司令?”
“没有。”自立道,“是警卫员叔叔把我们送到一个路口,来接我们的叔叔跟警卫员叔叔说,请团长放心,他一定会照顾好我们。”
宋招娣仔细回想一番:“那天晚上我去接你们的时候是半夜,那个女人又被我吓得不轻,就算看清我长什么样,估计也吓忘了。”停顿一下,“你们先去洗澡,待会儿叫你爸去赵司令家里问问。”
“娘,舅舅为什么要找我们?”自立不解。
更生也不明白:“是他把我们送回家的。”
“正常人不会看着亲外甥等死。你舅舅那种人脑子不正常。”宋招娣道,“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不过,别担心。忘记我跟你们说过的话?你们是我在滨海火车站捡到的。
“赶明儿叫大娃教你们几句滨海话,跟小伙们们一块玩的时候,跟大娃讲滨海话,坐实你们是滨海人。”
更生:“娘,我们会说滨海话,大力教我们的。”
“那就好。”宋招娣看着钟建国出来,“去洗澡吧。洗好澡上楼睡觉,什么都不用想,天塌下来有我和你爸呢。”
钟建国摆手:“等等。几个孩子身上太脏,盆里的水得倒掉。炉子上还有热水吗?”
“还有一锅。”宋招娣说着,把锅端出去。
钟建国和宋招娣洗了澡,两口子一起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干净,太阳已落山了。
宋招娣望着两条绳子上面的衣服,莫名觉得有成就感,却顾不上感慨:“我和你一起去赵司令家,还是你自己去?”
“我自己去就行了。”钟建国道,“你上楼歇会儿吧。”
宋招娣说一声好,到楼上躺了半小时,翻来覆去,怎么睡也睡不着,干脆穿上衣服下楼。
在楼下摆弄一个多小时的收音机才听到脚步声。扭脸往外看,没看到钟建国,宋招娣连忙跑出去,发现钟建国在廊檐下慢悠悠的洗手,真想给他一巴掌:“司令怎么说?”
“司令没跟那个人说你是哪儿的人,只说有个女人会把孩子接走。”钟建国道,“你接到自立和更生以后,又在小宋村呆十来天才回来,时间对不上,没事的。”
宋招娣松了一口气,却不放心:“你说自立的舅舅是不是有病,孩子都丢两年了才想起来找。要不是遇到司令,孩子这会儿该变成一堆白骨了。”
“我和司令分析一下,可能跟亓老将军有关。”钟建国道,“比如他们叫亓老将军交代某些事,或者指认某个人,亓老提出要见到两个孙子。自立的舅舅才出来找人。
“为什么去申城?因为俩孩子是夜里丢的。走路不现实,孩子太小。晚上汽车都停了,只有火车能出去。查一下当晚发的火车,很容易查到申城。”
宋招娣思索一会儿:“这么说来他们也不能确定俩孩子在申城?”
“对。”钟建国点头,“咱们上楼吧。”顿了顿,“这两年别回去了。”
宋招娣:“我爹娘身体好,你大哥一家也挺好,你常年无休,咱们不回去,他们也不会怪咱们。不过,他们要是挨个查,指不定能查到赵司令。”
“再说吧。”钟建国道,“我瞧着赵司令不担心,可能另有安排。”
宋招娣想一下:“会不会是让别人穿着他的军装先走?”
“也有可能。”钟建国说着,抬头看着宋招娣,“你老实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宋招娣:“十年。”
“就算从六六年开始算,还有五六年?”钟建国问。
宋招娣点头:“耐心等着吧。”
“不耐心也没办法。”钟建国长叹一口气,“幸亏我们时不时得出去一趟,否则,咱们这边也甭想这么安稳。”
宋招娣好奇:“老蒋还活着?”
钟建国楞了一下,意识到她说的什么,不敢置信:“你都不知道老蒋什么时候死的?”
“我是服装设计师,不是历史研究员。”宋招娣越说越心虚,“我不知道也正常啊。”
钟建国深吸一口气:“宋招娣啊宋招娣,你们那代人不会连抗战是什么时候结束的都不知道吧?”
“我知道啊。”宋招娣道,“八月十五。”
钟建国懒得理她:“你的生日是八月十五,你现在当然记得了。”
“你说的抗战难道不是抗日战争?”宋招娣道,“既然是,说明我说对了。我就算说我以前也记得,你也不信。”
钟建国点头:“就算你说的对了。那我再问你,日本哪天签的投降书?”
宋招娣微微一笑:“九月二号。”
钟建国问出来就后悔了,她不知道,真正的宋招娣也知道,她有人家的记忆,这种事难不倒她:“老蒋那么大的人物,你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真不知道你上辈子活那么多年有什么用。”
宋招娣抬脚就朝他腿上踢。
钟建国条件反射般伸手抓住。
猝不及防!
扑通!
宋招娣摔倒在地上,四脚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