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作者:
乌云冉冉 更新:2021-01-29 11:40 字数:2154
温琴笑了:“正好今天我没什么事,你又说要回家吃饭,我就想亲手给你做点好吃的。”
宁志恒心里所有的火气和担忧,都被老婆的一句话暖化了。
温琴催促他:“快去洗手。”
他看着她,看着看着,就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她。
缘分真是奇妙,有多大概率才能让两人遇到,又有多大的概率才能让他喜欢她的同时她刚好也对他有意,还要有多大的概率才能让他们分别多年后再遇到彼此?
他和她已经不是那种会令彼此心跳的爱人,但他却知道他们是知己,是亲人,也是人生路上最后一程的伴儿。
多么奇妙的缘分!
他感慨地深吸了一口气,回房换了衣服出来吃饭。
这天晚上他一反常态,早早上了床却一直睡不着。很晚的时候,他听到门锁响动的声音,然后是宁时修和许冬言说笑的声音、上楼梯的声音……
他叹了一口气,睁开眼回头看,温琴已经睡实了。
第二天晚上温琴去老姐妹家打麻将,正巧许冬言又要加班。宁志恒下班回家时,发现只有宁时修一个人在家。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找儿子谈谈。
自从许冬言搬进来后,为了让她自在点,他几乎从来不上二楼。这一次上来,他才注意到,原来宁时修和许冬言竟然离得这么近,又要公用卫生间,两人实在是有太多机会发生点什么了。
宁时修的画室门半开着,隐约可以看到他坐在画板前的身影。
宁志恒推开门,宁时修似乎并没听到他进来的声音。于是他敲了敲门。宁时修这才回过头来:“爸,找我?”
宁志恒走过去,随手将画室的门掩上。他拉了张椅子坐在儿子身边,看着画架上的作品问:“画的这是什么啊?”
宁时修随口答道:“村落。”
“哪儿的村落?”
“我之前出差时去过的地方。”
“哦,看着够荒凉的……”
宁时修勾了勾唇角,心下已经明了宁志恒一定是有事情要说。他放下笔,转过头问宁志恒:“您是不是有话要跟我说?”
宁志恒沉吟了片刻, · 终究还是问了:“你和冬言……”
许冬言加完班回到家,整个房子都黑漆漆的。她以为家里没人,便换鞋上了楼,这才发现宁时修的画室里亮着灯。原来他早就回来了。她正想过去推门,却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
“你和冬言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许冬言听得出说话的人是宁志恒,她心里一惊,都这么小心了,还是暴露了?
显然,宁时修比她淡定多了,他声音无波无澜,很平静地回答道:“没想瞒着您。”
“那你们……”
“就像您猜的那样。”
宁志恒有点着急:“哪样啊?”
宁时修坦言:“我们在一起了。”
听到这里,许冬言不觉勾起了嘴角。
宁志恒又问:“真的在一起了?那在一起多久了?”
“有一段时间了。”
“一段时间,应该也不是很久吧?时修,不是爸爸想干涉你们,可是这事你考虑清楚了吗?”
“爸,我知道您在意什么。可是,我和冬言又不是真的兄妹。”
宁志恒摇摇头。时修是个多重感情的孩子,宁志恒最清楚。宁时修看上去冷漠,实则却是对感情看得比谁都重的人。可按照温琴的说法,许冬言的心里应该还记挂着陆江庭,既然如此,她怎么能和时修在一起?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很清楚,感情虽然不能成为一段关系的全部,但必须是这段关系的根源,不然,这段关系定然长久不了。如果到时候许冬言腻了,宁时修伤了这让他们两个以后如何面对彼此,又让他和温琴如何自处?
宁志恒叹了一口气:“我可以不去在乎老观念,但有些事情我不能不在乎。
时修,爸爸看的人比你多,我觉得你们并不合适。”
听到这里,许冬言脸上的笑意僵在了嘴角。虽然她以前也猜到过父母可能会反对,但是当她亲耳听到的时候,还是觉得挺难过的。
她默默地听了一会儿,依旧是宁志恒在罗列他们如何不该在一起,而宁时修并没说什么。心像被一只手钳制住了,让她无法自由呼吸。她只在画室门前待了一小会儿,便耷拉着脑袋,悄然转身下了楼。
虽然天气已经转暖,但夜晚的风依旧是凉的。不过也好,让她能比平时更加清醒。
她和宁时修真的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哪里不合适?她想了许久也没有想明白。但假如他们是适合彼此的,那又为什么得不到长辈的祝福呢?
她小的时候,温琴总是教育她要听父母的话,对女孩子而言,找男朋友这事尤其要听父母的话。为了让许冬言信服,温琴举了很多不听父母话的悲剧例子,其中一例,就是温琴自己。
和宁时修在一起后,她也听过一些关于宁家父母的事情,也是同样的悲剧案例。
不被父母祝福的感情就像被下了咒一样,似乎总不能善终。可是,她和宁时修真的也只能这样吗?她多希望这时候有他在,告诉她,他会坚持,他们会继续在一起。可是,想到刚才宁时修的反应,许冬言觉得有点心凉。
宁志恒把利害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他知道,这些在宁时修看来或许没一样能站得住脚,但宁志恒又不想直接搬出陆江庭来刺痛儿子的心。
看着儿子虽然静静听着,但脸色却越来越差,他也有些说不下去了。
见他不再说了,宁时修说:“我知道了,爸。”
宁志恒一愣,不由得喜出望外。他本来不抱希望的,难道这些话真的见效?
可宁时修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回到了现实:“不管您怎么想,但这毕竟是我的事,冬言是我喜欢的女孩子,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