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退位
作者:
顿顿蛋炒饭 更新:2021-02-20 15:56 字数:2044
太子进入工部,这让不少大臣都比较吃惊,但是已经见怪不怪了,经过这二十年的熏陶,那些守旧的老臣早已经淘汰出朝堂,新上来的臣子多是出身寒门,士族门阀子弟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是已经越来越小,那些士族门阀已经开始分崩离析,再也没有像四大门阀那样的士族出现了。
新的臣子有不一样的眼界,他们受到的教育也不是一味的经史子集,数理策论等实用性内容也是学堂的教导部分,等大一点之后,他们还学到了物理,也就是格物,知道了很多常识,所以他们知道工部的重要性。
鲁妙子之前是工部的尚书,不过现在已经告老辞官了,他已经把自己会的东西都教给学生了,学生们有什么发展,他就不管了。
孙阳给他在洛阳郊区安排了一个农庄,让他颐养天年,商秀珣有空的时候,还会去看望他,鲁妙子已经感觉,洒家这辈子值了。
因为鲁妙子已经被记录在大周的史书之中,尤其是鲁妙子的不少发明,可以说都有版权的,这让鲁妙子就收获了不少。
孙阳可是让人记录历史,而且命令必须不偏不倚,如实记录,很多人都是努力的想要被记录在史书之中,最好有几句赞扬的,要是有几句批评的,那可是丢自己祖宗的脸了。
大周四十年,孙阳退位,把帝位交给了年纪有三十多岁已经非常稳重的孙皓,而工部已经研究出蒸汽机,正在开始进行实用实验。
上位之后的孙皓第一个决定就是出征,南下进攻琉球以南的岛屿,因为从地图上发现那里有一个大岛,只要拿下那个岛,南边的大海就是大周帝国的内海。
孙皓的目标就是后世的菲律宾,孙阳征战中南半岛之后,就想占领菲律宾,但是想了想,没有继续,还是要给新皇一个烧把火的机会。
因为世界地图的出现,对于海军的训练可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设计出来的海船已经逼近了几百年后的郑和宝船,这些船都被成为大周战船,大量的大周战船浩浩荡荡的开到湾岛,进行一些补给之后,就杀向目标。
只用了半年的功夫,就横扫了那里的土著,在气候适宜的地区,文明发展的都很慢,因为他们没有危机意识,因为随便撒点种子,他们就能够有充足的收获,从来都不用担心吃的问题,自然也不用去操心抢什么。
突然遇到大周的军队,自然是被凶悍的大周军杀的屁滚尿流,甚至他们连一样像样的武器都拿不出手,只能够用棍棒和大周的军队作战,他们那只能够打个野鸡野兔的竹箭根本射不透大周士兵的盔甲。
对于这里的土著,依旧没有把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和突厥这些地方的人不同,虽然突厥的大周不同民族,但是他们可是一直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这里的土著,可不怎么样,而且长得也难看,黑乎乎的,自然就会被大周排斥。
一样是派教书先生来开始给这里的奴隶洗脑,让他们永远成为大周的奴隶,这一点岛国对湾岛就做的很好,哪怕是岛国曾经占领过湾岛,在那里展开过大屠杀,把原住民杀的不要不要的,可是湾岛的政客和绝大多数人依旧是哈巴狗一样讨好岛国。
反观华夏,从来都没有登上湾岛,也没有杀湾岛的人,他们反倒是把华夏当作杀父仇人一样,只要和华夏牵扯上关系的,就是不停的反对,等到发现没有华夏的支持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又要华夏给一些善意,让华夏给点好处,湾岛政客的脸皮全都丢进太平洋了。
占领了吕宋岛之后,舰队没有继续南下,因为有点太远了,等到蒸汽机能够实用到交通工具上之后,在去占领也不迟,对付吕宋岛主要是因为橡胶,有了橡胶才能够做很多事情,比如密封性的问题,这也是孙阳告诉工部的,曾经有商队专门南下,去寻找橡胶树。
孙阳退位了之后,就带着后宫去泰山隐居,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污染,但是洛阳人还是太多了,灵气相对不足,还是到泰山比较好。
虽然早在征讨李唐之后,就能够回到现实世界,但是孙阳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了这么好的修炼机会,如果能够突破到金仙,也许对现实世界的身体也有好处。
临走的时候,孙阳给一些大臣留了话,如果皇帝无道,就来泰山找自己,只要自己没有死,就一定会制止无道昏君的。
相信有了这样的留言,自己的子孙应该会老实几代吧,毕竟宗师可是有很长寿命的,宁道奇当初一百岁的年纪,还能够和孙阳拼死一战,真是老而弥坚。
孙阳隐居之后,石之轩也辞官,毕竟他的职位太过特殊,掌管了情报组织,情报组织一向都是皇帝亲信掌管,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孙阳不再了,就算孙皓再尊敬自己,自己也要识趣。
不过孙皓还是对石之轩进行了挽留,因为孙阳告诉过他,石之轩对外的一些手段非常厉害,是绝佳的外交人才,所以孙皓强烈请求石之轩留在礼部,石之轩也算是为报君恩,就留在了礼部任职。
大周帝国的崛起,让很多国家都来朝贡,石之轩也是负责接待的人,同时也是给孙皓整理出来了一份其他国家情况的报告,这让孙皓实在是佩服自己父亲的眼光,石卿果然是外交人才,这里面分析的头头是道,什么国家应该结盟,什么国家应该征服,上面都有建议。
大唐时期的万邦来朝,现在大周把它变得更好,因为本来的万邦来朝只是一些附属小国来朝贡,史官将其夸大,而现在不同,那些附属小国基本上都被大周帝国给奴役了,现在来的可是欧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有不少都是大帝国,那些小国家就更不要说了,纷纷来献上贵重的贡品,生怕被大周帝国给推平了。